分享

读《资治通鉴·汉纪一》(九)

 liuhuirong 2019-02-20

读《资治通鉴·汉纪一》

(九)


  初,阳武人陈平,家贫,好读书。里(乡里)中社(祭祀土地神,社是土地神),平为宰(主持分祭肉),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主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及诸侯叛秦,平事魏王咎于临济,为太仆,说魏王,不听。人或谗(说坏话)之,平亡去。后事项羽,赐爵为卿。殷王反楚,项羽使平击降之。还,拜为都尉,赐金二十镒。居无何(没过多久),汉王攻下殷。项王怒,将诛定殷将(要杀平殷的将官)。平惧,乃封其金与印(挂印封金),使使归项王;而挺身间行,杖剑亡(逃亡),渡河,归汉王于脩武,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赐食,遣(打发)罢就舍(旅馆)。平曰:臣为事(有要事)来,所言不可以过今日。于是汉王与语而说(高兴)之。问曰:子之居楚何官?曰:为都尉。是日,即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陪驾),典护军(监管诸将)。诸将尽讙(劝)曰: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逃跑人员),未知其高下,而即与同载(一同坐车),反使监护长者!汉王闻之,愈益幸(宠幸)平。

半民:在《史记·鸿门宴》中,入关前,陈平就是项羽的都尉。殷王司马卬何时反楚呢?

陈平先事魏王咎,再事项羽,终事刘邦,乱世良禽择木而栖。但这里也看出“识人”的重要。刘邦这人并不怎么“识人”,但他有个特点,就是“舍得”,不像项羽,把“封印”都摸烂了,也不舍得给别人,但是“罚”起来倒够狠的,陈平大败司马卬,赏了二十溢黄金,后来司马卬被刘邦打败,竟迁怒于这些人,要杀人家,这哪来的道理。
  汉王南渡平阴津,至洛阳新城。三老(地方官员)董公遮(人名)说王曰:臣闻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无名(没有缘故),事故不成。故曰:(阐明)其为贼,敌乃可服。项羽为无道(做没道理的事),放杀其主(指怀王心),天下之贼也。夫仁不以勇(仁德之人不逞一时之勇),义不以力(讲义之人不凭着暴力),大王宜率三军之众为之(指心)素服,以告(遍告诸侯)诸侯而伐之,则四海之内莫不仰德,此三王(夏启,商汤,周武)之举也。于是汉王为义帝发丧,袒(袒露左臂)而大哭,哀临(亲临举哀)三日,发使告诸侯曰: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流放)杀义帝江南,大逆无道!寡人悉发关中兵,收三河(河东、河南、河北)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还不直接点名)使者至赵,陈馀曰:汉杀张耳,乃从。于是汉王求人类张耳(长得像)者斩之,持其头遗陈馀;馀乃遣兵助汉。

半民:从策略上讲,董公遮这个主意很不错,吊民伐罪,为“义帝”举丧,占领了道义的“制高点”。其实仔细想来,这个所谓的道德制高点是多么的虚伪。怀王心是“天下共立”吗,那是项羽叔侄所立,而项羽兵威所到之处才是怀王影响之所及,何来天下?其二,义帝早死了,到这时候才“想”起来为他发丧,这分明是项羽杀了一只羊,被你刘邦炖了吃,你还指责人家残忍,以“动物保护者”自居,“怎么可以杀羊呢”?其三,项羽分封诸侯,做了天下霸主,你刘邦不就是人家的“臣”吗?你怎么可以讨伐你的这个“主”?

政治就是“遮羞布”,高明者就是善于使用这块“遮羞布”,用好了是“德”,用不好是“流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