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蔗养生功效,被称为“脾之果”,又叫“接肠草”

 醉牛988 2019-02-20

冬令是甘蔗成熟的季节,每年年底及年初是甘蔗最甘甜的时候,但很多人只知食甘蔗甜而生津,却不知甘蔗的养生功效。

中医把甘蔗列入“补益药”的范畴,被称为“脾之果”、“接肠草”,你都了解多少呢?

脾之果

《本草纲目》有记载:“蔗,脾之果也,其浆甘寒,能泻火热。煎炼成糖,则甘温而助湿热,所谓积温成热也。”直接吃甘蔗不但能泻火,而且称之为脾之果。

清代名医叶天士所著的《本草再新》中记载甘蔗能“和中清火,平肝健脾。”

清代中医食疗家王士雄在其所著的《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载甘蔗能“利咽喉,强筋骨,息风养血,大补脾阴。”

接肠草

清代医家王秉衡撰写的医论著作《重庆堂随笔》中把甘蔗叫做接肠草。

从甘蔗的药效分析,它有“利大肠”的作用。比如魏晋时期的著名医家陶弘景在其所著的《名医别录》中记载甘蔗“主下气和中,助脾胃,利大肠。”

五代时期的著名药学著作《日华子本草》中记载甘蔗能“利大小肠,下气痢,补脾,消痰止渴,除心烦热。”

明代医家缪希雍在其所著的《神农本草经疏》中记载:“甘蔗,甘寒除热润燥,故主下气利大肠也。”

甘蔗不但能给食物增添甜味,而且还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和热量。甘蔗味甘性寒,甘可滋补养血,清热生津,滋养润燥,下气、补肺益胃、利咽喉,强筋骨,息风养血,大补脾阴等特殊效果。

此外,甘蔗还有以下功效:

外敷治疗疮类疾患。如《滇南本草》中记载甘蔗“治百毒诸疮,痈疽发背,捣烂敷之。”

解毒。《滇南本草图说》中有“同姜汁服,可解河豚毒”的记载。

甘蔗外皮颜色不同,养生功效也有差别

1、皮色青黄的甘蔗,有清热之效,解肺热、肠胃热,但脾胃虚寒、胃腹寒疼者不宜食用。

2、皮色深紫近黑的甘蔗,性质温和滋补,既能充饥、止咳、健胃,还能补充体力,但喉痛热盛者不宜吃。

综上来看,甘蔗健脾胃的功效显著,但是很多人表示吃甘蔗要削外皮,吃的过程中还会产生一堆的垃圾,稍不注意还会被甘蔗扎破嘴巴,特别麻烦,平时即使想吃也懒得吃。

在此,集萃君为大家贴心准备了一款冲泡方便的茶——健脾和胃茶同样具有健脾和胃功效。

关键是,集萃堂健脾和胃茶还能疏肝理气、导滞消食、开胃、四季均可饮用,不像甘蔗一样具有季节性,可随泡随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