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有个朋友因为这个问题和别人吵了半天,现在刚好把这个敲出来,研究分析一下 首先马车是由战车发展而来的,战车都是两轮。其实最早期中国也是有四轮的,中国在先秦就有四轮马车。为什么最终没有继续使用四轮的马车呢? 最主要的是转向和减震问题,古代中国的四轮马车转向问题没有解决,只有解决了转向,轴承阻力大的问题,四轮才能成熟,中国没有轴承,四轮马车摩擦力太大,跑起来费力。 除了转向问题以外。中国古代主要是铁器缺乏。有的时期甚至几家合用一口锅一张犁。不可能拿出大量铁来加固车身甚至制造弹簧实现减震。同时民间车辆多以单马为主。两轮足够了。不像欧洲贵族四轮大车两马起步甚至四马六马。同时我国上层更享受坐轿子以人为马突显身份。 还有为大清王朝比较体恤民情,强调新材料的应用与制造只能由中国人自己搞,不让就是没本事,让别人嘲笑,故禁止弹簧钢技术进口到中国 另外四轮对地的平整程度要求较高,在中国的较差路况和复杂地形 下,四轮马车就是半个残废。草原上轱辘车你见有四轮没。就现农村马车、驴车也二轮。四个轮是小孩玩的绳子拉的玩具车,和小型的矿车和喷火箭车什么。 两轮可以不要悬挂减震,四轮如果没有减震,以古代的路况几乎寸步难行,碾上一个狗头石就翻车,用钢片做刀剑锄头国人倒是想出来了,但用来做悬挂减震打死也想不出来,否则历朝历代的皇帝上朝也不用坐硬木头椅子了,早就靠在有弹簧的沙发上了 两轮马车一匹马就可以了,四轮车需要多马。中国可能更适合单匹马进行操作,不像西方人举家搬迁吧! 举例子来说,我有两轮的手推车和四轮的平板推车,仓库拉货用。货少小件用两轮,轻便转向灵活。货重就用四轮,拉就完事,重物用两轮还要克服平衡性的问题,很费劲的。工地用两轮是因为工地地面不平整,两轮的轮子可以做大获得不错的通过性。这都是权衡取舍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