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老死不相往来的王安石与苏轼,因一封信冰释前嫌,把酒言欢

 影曳香弄 2019-02-20

本老死不相往来的王安石苏轼,因一封信冰释前嫌,把酒言欢

在“唐宋八大家”中王安石与苏轼齐名,都是赫赫有名的大文豪,大学者,他们的诗作与散文流传千古,举世闻名。虽然在文学方面两人惺惺相惜,却在政治上有着很大的分歧,两人同处于北宋内忧外患的时期,都想要以自己的方式报效国家,也因此引发各种争锋相对的矛盾,一度关系紧张到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地步。那他们到底有什么仇什么怨至于这样仇视对方呢?

王安石作为当时北宋力求变法强国的领头羊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他废除了很多旧法,确实对国家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在他变法的过程中也滋生出很多腐败事件,把这些腐败统统看在眼里的苏轼觉得变法是为国家之弊,因此极力反对变法。就这样保守的苏轼与激进的王安石结下了梁子。

1069年,王安石正在积极筹备更改科举考试的科目内容,他希望能够废除诗词歌赋这些考试项目,并要求朝廷开设学堂。苏轼知道后立马上书给皇帝,说科举考试内容已经延续了几百年,不能说改就改。王安石对此极为不满。

当苏轼在开封当官的时候又一如既往的写了反对变法的奏章给皇帝,而其中最让王安石无法忍受的是苏轼在他的奏章中的这一段话:晋武平吴,独断而克;苻坚伐晋,独断而亡;齐桓专任,管仲而霸;燕哙专任,子之而败,事同而功异。”这段话的大概意思就是晋武帝因为独断专权而使得国家强大,但苻坚这个将领却因为独断而打了败战,齐衡公把朝廷事情都交给管仲处理,国家慢慢变大,但燕王同样也将朝廷事务交给子之打理,却导致天下大乱。

这段话明显是在暗示王安石独断,而其独断将导致国家大乱。苏轼话都说道这份上了,王安石怎么忍得了呢?

王安石立马上书皇帝,说苏轼才识虽然高,但走的都是歪门邪道,请皇帝罢免他。而恰好当时有人举报苏轼兄弟在运送其父遗体回乡的时候偷藏了私盐,王安石得到消息立马派人彻查,虽然最后查明苏轼兄弟是被诬告,但在一次次交锋中,苏轼身心疲惫,感觉自己已在朝中无立足之地,自愿去了杭州当太守。

苏轼虽然离开了朝廷,但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声音依然没有减弱,之后王安石更是遭遇诬陷与丧子的事件,也不愿再参与政事,回了老家江宁隐居。元丰初年,发生“乌台诗案”,苏轼被捕入狱,定罪问斩,满朝文武,除其弟苏辙外,无一人为他求情,而此时身在江宁的王安石知道后,立马写了信给了皇帝,说苏轼是难得的人才,切不能因为一两句诗词就将其处死。皇帝敬重王安石,仔细一想也觉得有道理,便将苏轼贬官处理。

后来苏轼经过江宁的时候,想起王安石在此地,便前往探望。王安石得知苏轼前来,立马披上雨蓑斗笠,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去往渡口与苏轼会面。两人在江边一边煮酒,一边谈论诗文,如忘年老友。

其实不管是苏轼还是王安石两人在朝堂上的争锋相对都只是看待问题的不同,初心始终都是为国着想,并没有谁对谁错之分。而在文学上,两人更是惺惺相惜,彼此敬佩。如此看来,两人实乃相爱相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