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6岁,已经读一年级。在班里,他是表达能力最强的孩子之一。 表现在:
家长们很羡慕皮皮的表达能力,皮皮的妈妈说,他们在家里经常做几件事: 从小和孩子说“大人话”在孩子学习语言之初,经常会被孩子的语言同化,比如,孩子喜欢用叠字,因为叠字相对容易发音,吃饭,孩子会说“饭饭”,有时候甚至用手一指某个东西,家长就会意了,孩子什么都不用说。 皮皮的爸爸妈妈一直用标准的大人话与孩子交流,无论孩子说“饭饭”还是“狗狗”,爸爸妈妈都会重复:“皮皮是要吃饭吗?”“皮皮看到了一只小狗,是吗?”孩子会逐渐把叠字改为完整的词。而皮皮指着某个东西,如果不说话,是无法得到的,他也就习惯了把词说出来。 从学习语言之初就用标准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孩子交流,有助于孩子更快熟悉语言。 和孩子说话时“慢半拍”小孩子的理解力有限,如果家长语速快,孩子就会听不懂,学说话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和家长的语流相似,但不成句子的问题,甚至还会出现幼儿口吃等障碍。 几个月前,一个原来的同事带3岁多的儿子到我家里做客,我惊讶地发现,这位伶牙俐齿的同事,儿子竟然口吃! 同事在儿子1岁多时,和妻子离婚,孩子由保姆带到将近2岁,之后一直由奶奶带着。 孩子的奶奶情绪不稳定,对孙子爱的时候非常爱,孙子犯错(或者是奶奶认为的犯错)时,奶奶就会用连珠炮式的呵斥对待孙子。 所以,这个孩子的口吃方式和我见到的几个案例不太一样,他会把一句话中的第一个字重复若干遍,重复过程中这一个字会抑扬顿挫,然后把最后几个字一起说完整。 偷偷录下来孩子的话,仔细和他爸爸探讨,孩子的爸爸这才发现,孩子的语流和奶奶几乎一样。 原来,奶奶说话速度很快,呵斥孩子时,语速更快,孩子听不懂奶奶在说什么,只能模仿奶奶的语流,而奶奶发作时的暴脾气,让孩子又过度紧张,于是,在孩子的语言发育期就出现了口吃问题。 找到原因后,这位父亲从奶奶那里搬出来,避免孩子和奶奶天天在一起;去年9月份,已经送孩子去幼儿园;父亲每天和儿子尽量多在一起玩耍,和儿子说话时,语速放慢,孩子的紧张情绪慢慢减少了。 我一直关注着这个孩子的情况。前几天,这位爸爸录了几段孩子的视频,孩子的口吃情况已经缓解,除了着急时仍然和以前一样口吃,平时说话已经好了很多,语速也慢下来了。 孩子语言形成期,家长和孩子说话,首先要避免孩子的紧张情绪,不要用呵斥的口吻说话;和孩子慢慢说,尽量把字咬清楚;孩子说了一段完整的话,要及时鼓励;不要给孩子贴标签,比如,这孩子就是说话晚,这孩子大舌头,这孩子说话不清楚等等,这些标签对孩子会产生负面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