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浓香型大曲生产工艺

 昵称52580869 2019-02-21

浓香型大曲生产工艺

一、制作工艺流程:

1.中温曲生产工艺流程图:

原料(1 ) 粉碎(2) 加水拌料(3) 装盒踩曲(4) 收汗(5) 入室安曲(6) 穿衣期培养(7) 翻曲、晾霉(8)

穿心期培养(9) 转小堆(10) 小堆培养(11) 转大堆(12)

大堆培养(13) 成品曲检验(14) 入库贮存(15)

2.高温曲生产工艺流程图:

原料(1) 粉 碎(2) 加水拌料(3) 装盒踩曲(4) 收汗(5) 入室安曲(6) 穿衣期培养(7) 晾霉(8)

穿心期培养(9) 转小堆(10) 小堆培养(11) 转大堆(12)

大堆培养(13) 成品曲检验(14) 入库贮存(15)

二、技术要求:

1.小麦是当年的小麦,无霉变,无杂质,无虫蛀,无异味。

2.培养室干净,有保温设施,培养房大约长7米,宽4米,高3米,上部是凸型,便于冷凝水从墙体四周留出,不会回馏到大曲胚上,避免瘫曲,技术有害菌污染;有门窗,便于通风换气。

3.培养房底部铺一层黄泥,在黄泥上铺一层稻壳(粗糠),起到保温、保湿作用。

4.开始使用时用硫磺熏蒸,然后在稻壳上撒一部分培养成熟的大曲粉。培养房在使用过程中,定期打扫卫生。

三、操作规程:

1.粉粹:小麦粉粹成“梅花”瓣。

2.润料:加曲母粉5%,拌均匀,加水量38-40%,拌均匀;冬天用30-40℃的温水;开始生产时,由于环境酿酒有益微生物种类不全面,没有固定的微生物群体,要在原料中加入一部分种曲菌种(即质量好的大曲,粉碎后加入大曲胚里面)。

3.踩曲:大曲规格35*25*8;用模具先沾水.放在水泥地上,装入润好的料,边装边踩;先踩四周,向中间靠拢,翻另一边,加入一定的料,先踩四周向中间靠拢;中间留凸出的部分,成“包包曲”。感官要求:四周光滑,边紧中松,有浆渗出,不掉边角,不散架。

4.收汗:踩好的大曲胚放在水泥地上自然收汗2-3小时,水分挥发部分后,曲胚稍发硬后便于搬运。

5.安曲:先打扫培养室卫生,在地上铺一层粗糠,在粗糠上撒少量水,然后安曲。安曲按“∣∣∣…”(横三块竖三块)的方式进行,每块曲间格3-5厘米,每块安曲时,用曲胚在粗糠划一槽,大曲按照在槽里面,用粗糠卡做四周。第一排安好后,就安第二排,…最后留一排的空隙来翻曲用,安曲完毕后,在大曲胚上加一层稻草(或草席),厚度在10-15厘米(茅草席只盖一张),然后在稻草上洒水,最后关上门窗,进行培养。

6.培养:

A.低温培养期(前缓):目的是让霉菌、酵母菌等大量生长繁殖。一般安曲完毕后,8-10小时微生物开始繁殖,表现在曲胚开始升温,明显感觉到大曲培养房温度开始上升,24小时后,大曲胚表面有一些菌丝体在生长,白色,有绒毛,我们俗称“穿衣”,控制温度进行培养。在培养的24-48小时内,是微生物生长的高峰期,不能开窗,避免“闪火”(就是大曲品温短时间内大幅度下降),培养1-2天,大曲有一股明显的曲香味,是麦芽酚的味道,控制大曲胚品温:30-40℃,控制方法:关启门窗或取走草席。

3天后是大曲的穿心期,就是霉菌的营养菌丝深入大曲胚中心,这时候,如果是制作中温大曲,要进行翻曲工序(高温大曲不用翻曲)。

翻曲方法:在培养的过程中,如果温度超过规定的温度时,要翻曲。上翻到下,以便微生物能在另一面生长,达到均匀,四周吃透,均匀。同时便于降温,达到要求。注意:高温大曲不翻曲。

培养5-7天后,大曲要进行转堆工序,就是把散的大曲,集中起来培养。目的是,大曲已经有大量的微生物生长,曲胚还有大量的水分,微生物代销产生大量的热量,堆积集中培养,有利于大曲提温,保证大曲的培养温度。在转堆前,要查看大曲的水分,大曲水分少,微生物代销产生的热量低,要提前转堆。转堆要求:表面干裂的(大曲皮张大约5-8里面),大曲胚风干部分占三分之一左右。这是转小堆,从原来的培养房500块,合并到3500-4000块,就是8个培养房合并再一个培养房进行培养。

B.高温转化期(中挺):目的是让已经大量生成的微生物代谢,转化为香味物质。品温:50-62℃。时间:5-7天。操作方法:开窗排潮。

C.后火排潮生香期(后缓落):目的用后火促进曲心少量的水分挥发掉和香味物质的形成。品温:不低于45℃,相对湿度不小于80%。时间:9-12天。操作继续保温,垒堆。

7.转大堆堆:经过后期的培养后,大曲已干硬,转入后期的培养。堆放10-15层,曲块中间不留间隙,保温培养,后期培养15-20天,温度降到室温是半成品曲,可以入库储存。两个小堆合并为一个大堆,在一个培养房再培养,块数在7000-8000块,重量大约在26-30吨。

9.储存:大曲要储存三个月以上才能使用。储存时注意防水,以勉反潮,影响大曲的质量。还要注意防虫害和鼠害。成曲:取样检测各种理化指标。储存期到后安排使用,使用时以先进先用、后进后用为原则。

10.大曲质量感官判断:正常的大曲表面有白色斑点,有特殊的大曲香味;断面:有明显的皮张,皮张薄;有火圈,并且火圈明显;曲心香味明显;整块大曲菌丝体密布且明显。

11.理化指标:

酸度(H+,mmol/g):≤0.5.

发酵酸度:(H+,mmol/g):≤2.0.

糖化率(葡萄糖,mg/g.h):

中温大曲:450-850

高温大曲:400-800

发酵率(%):≥65.0

液化力(可溶性淀粉,g/g.h):≥0.1

大曲生产过程控制规程

1.目的:对大曲各生产工序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控制符合规定要求。

2.适用范围:本标准对支持性文件适用于各大曲生产班组。

3.职责:

班长负责组织生产,定岗﹑定人﹑定职﹑定责,对现场生产条件实施监控。对进入车间原料进行检验控制,严格执行工艺操作规程,做好工序间的协调控制和考核工作,确保各工序的操作质量符合规定要求,认真填定相关管理﹑控制记录。

领料员负责对领用小麦的质量进行感官检验(有必要的可抽样送检验部检测),控制不合格小麦进入车间。

打料员负责设备控制和粉碎质量控制。

拌料员负责拌料、曲胚入房安曲、转堆、翻曲。

踩曲员负责踩曲、曲胚入房安曲、转堆、翻曲。

培菌员负责培菌管理和收汗控制,监督其它工序的工作质量,如实填写原始记录。及时反馈信息。

4.小麦质量控制:

小麦质量控制:执行小麦国家标准 GB 1351─2008

小麦质量车间内控:小麦必须干燥新鲜,颗粒饱满,大小均匀,无杂质,无虫蛀,无农药味及其它异杂味,淀粉含量在60%以上,水份含量小于15%。

车间检验:领料员应对领用小麦的质量进行感官检验(必要时可要求保管员附该批小麦检测化验单),严格控制不合格小麦进入车间。

5.水、电、汽供应符合生产要求。

6.设备和工具的控制:

设备随时处于受控状态。

工具应经常保持清洁、完好,堆放要整齐,定期对损坏工具进行维修,并妥善保管。

7.大曲的生产过程控制:

7.1开班前,清扫踩曲场,清洗制曲用具,检查清理培养房(粗糠不够要添加,粗糠陈旧或曲虫太多要换糠,用来垫曲块的粗糠,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曲虫后,一律要求进行清蒸后再使用,清蒸前要求把含在糠中的细小曲粒分离掉,若使用的新糠有虫,也同样要清蒸,必要时还应对培养房进行杀菌处理)。

7.2生产工艺流程

7.2.1中温曲生产工艺流程图:

原料(1) 粉碎(2) 加水拌料(3) 装盒踩曲(4) 收汗(5) 入室安曲(6) 穿衣期培养(7) 翻曲、晾霉(8)

穿心期培养(9) 转小堆(10) 小堆培养(11) 转大堆(12)

大堆培养(13) 成品曲检验(14) 入库贮存(15)

7.2.2高温曲生产工艺流程图:

原料(1) 粉 碎(2) 加水拌料(3) 装盒踩曲(4) 收汗(5) 入室安曲(6) 穿衣期培养(7) 晾霉(8)

穿心期培养(9) 转小堆(10) 小堆培养(11) 转大堆(12)

大堆培养(13) 成品曲检验(14) 入库贮存(15)

7.3大曲生产工序的过程控制,必须严格执行大曲生产工艺操作规程的有关规定及要求。各种记录必须准确、及时、完整地填写,并由班长负责统一管理。对工艺执行及其管理上出现的问题,相关管理人员应及时分析原因,以书面形式提出整改措施,由班组负责组织实施。

7.4各工序过程控制:

7.4.1原料控制:执行本程序第4条规定。

7.4.2粉碎工序的控制:

每次开班,打料员应按检查设备 按操作规程启动 设备运行正常

下料(小麦) 调节小麦粉碎粒度的程序进行操作。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因素。

在粉碎过程中,打料员对每一袋小麦质量都应严格把关,定时到下工序去了解粉碎小麦的感官质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粉碎感官达不到质量要求的,要对下料量进行调整,必要时要停机更换刀片或筛板。

打料(粉碎)员负责填写本工序的质量记录。

该工序由班长和有关管理人员负责抽查,每次抽查要有记录。

7.4.3加水拌料工序控制:

拌料员要随时检查粉碎小麦的感官质量,发现不合格时,要立即通知上工序调整。拌料时要边洒水边拌料,灵活调节拌料速度和加水量,所拌的每一堆料,其量不能太多,不拌料时,必须将水关掉。拌好的料,要通过感官检查确认合格后才能准许流入下工序。

培菌员(大曲培养管理人员)应经常取拌料样送检测部检测水分含量,以检验数据为依据调整感官控制。

班长或培菌员负责该工序的现场监督管理,对感官检验不合格的,要督促返工,做好记录。

7.4.4踩曲工序控制:

班长按月生产计划,结合生产实际,下达每天生产任务通知。

踩曲(踩曲工)人员按通知要求,严格按照工艺操作规程,保质保量地完成生产任务,并随时保持踩曲场地清洁。

班长负责该工序的现场监督管理,出现操作不规范者,应立即给予指出并纠正,检查有不合格曲胚,要督促返工(返回拌料工序)。

当班踩曲工作完成后,班长负责组织班组质检人员,对每个人员的曲胚质量进行感官综合评定,做好评定记录。

7.4.5收汗工序控制:

培菌员根据曲胚的收汗感受官(要求结合最近一段时间内大曲曲胚的前期培养状况),确定曲胚的收汗入房时间,做好收汗控制记录。

7.4.6入室安曲工序控制:

培菌员负责下达入房通知单,通知单上内容包括:入房时间、入房房号、收曲顺序、每车装曲量、安曲要求。

班长接到入房通知单后,要及时安排人员入房,并做好人员安排记录。

在入房时,班长要对收曲顺序和装车曲胚数量作出严格规定,对安曲质量进行严格检查,不合格的应要求返工,并做好检查记录。

全部曲胚入房后,要将踩曲、拌料场地清扫冲洗干净,将余料收拢踩成曲胚入房。

7.4.7转堆工序控制(包括转小堆和转大堆):

培菌员负责下达转堆通知单,通知单上内容应包括:转堆时间、转出房号、转入房号、每车装曲量、堆置要求及其要求(如:曲胚在外搁置时间、碎曲的堆放等)。

班长接到转堆通知单后,要及时安排人员转堆,并作好人员安排记录。

在转堆过程中,由班长负责监督检查,曲胚安置不符合规定要求的要现场督促返工,并作好记录。

7.4.8培菌工序控制(包括:穿衣期、翻曲、晾霉、穿心期、小堆和大堆培养控制):

每天查温不能少于两次。每次查温前,培菌员应检查本工序所用的原始记录是否齐全,计量器具是否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培菌员应充分利用培养房资源,在查温过程中,要对曲胚的培养温度、湿度和感官进行严格的控制,尽力确保其控制符合工艺规程,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做好信息反馈工作。并如实填写原始记录,妥善保管。

大曲培菌工序控制属特殊工序控制,因此,应由具备有一定文化素质、懂技术,有经验,灵活性和应变能力都比较强的人员担任培菌工作。

7.4.9大曲病害的防治与处理方法:

7.4.9.1不生霉:曲胚入房后2~3天,如表面仍不发生菌丝白斑,即叫做不生霉或不穿衣,这是因为培养温度过低或曲胚表面水分挥发过多所造成的。

处理措施:提高培养温度或增加湿度(关好门窗,并在曲胚上加盖草席进行保温,喷洒40℃温水至草席上,湿润表面,促使曲胚升温)。

7.4.9.2受风:曲胚表面干燥,不长菌丝,内生红心,这是因为对着门窗的曲胚受风吹,表面水分挥发,中心为分泌红色素的菌类繁殖所致。

处理措施:应常变换曲胚的位置来加以调换,同时于门窗直对处,应挡以草席、麻袋等物以防风直接吹到曲胚上。

7.4.9.3受火:曲胚入房后4~7天(夏季则为3~5天),微生物繁殖最快,曲体温度过高,如调节不当或因管理上的疏忽,使温度过高,曲即受火,使曲的内部呈褐色,酶活力降低。

处理措施:调节温度,将曲胚的距离加宽,使之逐步降温。

7.4.9.4生心:曲胚中微生物在培养后半期由于温度降低.以致不能继续生长繁殖,造成生心。俗话说:“前火不可过大,后火不可过小”,其原因就在这里,这是因为前期微生物生长繁殖旺盛,温度极易增高,有利于有害细菌的繁殖,后期微生物繁殖渐弱,水分也渐少,温度极易降低,有益微生物不能充分生长,曲中养份也未被充分利用,故有局部生曲的现象。

处理措施:在培菌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如果生心发现得早,可把曲胚距离拉近一些,把生心较重的放在上层,周围加盖草席,并提高室温,促进微生物生长。

7.4.9.5厚皮和黑圈:入房后升温过猛,使曲胚水分挥发过快或踩曲后曲胚在室外搁置太久,使表面水分挥发较快或曲料过粗,不易保持表面必需的水分,致使微生物不能正常生长繁殖,因而形成厚皮。形成了厚皮,曲心的热量和水分就不易向外散失,形成黑圈,严重者成黑(就是所谓的烧曲)。

处理措施:晾霉时间不能过长,以曲体大部分发硬不粘手为原则,并保持曲胚一定的水分和温度,以利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逐步由外往里长,达到内外一致。

7.4.10成品曲检验:

大曲培养成熟后,培菌员要及时通知检验部取样检测。并对每房入库曲进行感官鉴定和分析,做好记录。

7.4.11入库贮存:

入库时,应随时了解天气变化,注意采取防水、防潮措施。

成品曲入库堆放要符合保管员的规定要求。

大曲贮存期3月,3月后才能使用与大曲酒生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