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课型探索的浅思

 静观沧海32 2019-02-21

前几日,突然间就对语文课型的探索又多了些浅薄地思考。主要是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6年的中旬刊看到了一篇关于读写结合课的经典案例。该文是以《背影》和《台阶》两篇课文为范例,围绕两篇课文中的“数字描写”,引导学生展开了个性化的阅读,品味语言,深度对话,体会特色。总结出数字表达的特点及其作用。然后,以数字的具体感知,删减数字前后表达效果的对比,来深刻感受父爱的伟大。同时,指导学生现场练笔,学会运用数字来表达某一个感受点,真正实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设计理念。

我思考,根据课文内容及形式的不同,同时兼顾教师个人的教学特色和风格,可以有以下几种课型,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实践,以此改善课堂教学讲读课一统天下的封闭、单一和僵化。

朗诵训练课型。该类课型以训练学生的朗诵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比如《浪之歌》,适合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诵读,体会语言的精妙、传射、优美,默读感知全文,精读品味语言,诵读体会情感。比如《散步》,语言质朴、细腻,也适合舒缓地诵读,感受字里行间所传递的温情。

语言鉴赏课型。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规定了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培养和理解、审美鉴赏和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独有的特质。作为一门实践性的综合学科,就要在语言运用方面多投入,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感,形成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鉴赏类课型,适合选取散文、诗歌等文学类作品为主。比如部编教材《雨的四季》,让学生反复揣摩文章中相关的拟人表达手法,从题目入手品析,为何不是“四季的雨”,而是“雨的四季”,每个部分的内容选取有什么用意?语言有哪些特色?指导学生比较、分析、鉴赏,形成较为丰富的语言感悟能力。

学法指导课型。部编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进行编排。其中,语文要素指的是: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恰当的学习策略,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法,让他们学会学习,既是语文学科的要素体现,也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目标之一。比如,部编教材《植树的牧羊人》单元,侧重在“默读”训练。就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把该阅读方法贯穿到整个教学环节里,确保学生能够掌握默读的基本要领。然后,将方法进行适当地迁移,选取相应的片段再次进行强化和巩固。

思维培养课型。每一篇文章的组成,表面是上语言词汇的堆彻,其实却是作者思维的灵活呈现。语文课也应该在培养学生思维方面做文章。比如,学习《济南的冬天》,抓住行文的结构,引导学生指导:总—分的构思框架,以此为范本,建立一种思维意识。比如学习《与朱元思书》,首段就直接写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也是一种总-分的框架。找到了行文的脉络,就能快速地理清文章的内容大意,以及各部分相互之间的关系。

联读整合课型。联读整合课型是一种积极的探索,旨在打破单篇课文学习的孤立,注重教材间的整合和探索。比如,《音乐巨人贝多芬》与《列夫.托尔斯泰》整合课,让学生在对比中,重新发现伟大人物的可贵之处,找出共性特点,归纳出个性之光。《伤仲永》和《孙权劝学》的联读。都聚焦学习对人的影响。天资聪慧之人,却因为后天教育的疏懒,最终“泯然众人”。本是军旅之人,接受君主的劝解,“乃始就学”,最终成为一代杰出的军事家,留下“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的佳话。

群文阅读课型。建立阅读群任务,让学生的思维走入更加开阔的境地。比如学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搜集与此相关的诗篇,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如刘禹锡的《秋词》、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王维的《山居秋暝》、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等,让学生在赏析的过程中,对这些诗篇有个性化的解读。以同主题的诗词研读,加深对“秋思”这一主题的全方位理解。

除了上述的课型之外,还应该有演读体验课型、微型写作课型、语言训练课型等。总之,语文课型的探索还有很多的空间,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并且不断地借助理论进行建构,有助于改善语文课堂课型单一所造成的模式化,最大程度地释放语文学科的自身魅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