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肝息风的天麻,为何在《本经》列居延寿上品?

 昵称31421004 2019-02-21

提到天麻,你会想到什么?

想必对中医有所了解的读者,会马上想到“天麻钩藤饮”“半夏白术天麻汤”。天麻作为平肝息风潜阳的代表药物,临床常用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的各种疾病。但翻阅《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你会发现,这本药物学经典却将其列为延年益寿的上品良药。

因平肝潜阳被大家所熟知的天麻,真的有补益作用吗?历代医家也只将天麻用来平肝吗?随小编一探究竟吧!

天麻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块茎,《本经》原名赤箭

《本经》原文

味辛温。主杀鬼精物,蛊毒恶气,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轻身增年。 

 

天麻“主杀鬼精物,蛊毒恶气”,皆为心神不安类病证。“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轻身增年”,说明本品具有补益之功,然现行教材多未提及,临床上也应用不多。不过,医籍中还能找到相关的论述。如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赤箭,即今之天麻也。草药上品,除五芝之外,赤箭为第一。此神仙补理养生上药。世人惑于天麻之说,遂止用之治风,良可惜哉。”《轩岐救正论》记载:“天麻,《本经》谓能益气力,长阴肥健。大明子亦云,补五痨七伤,助阳气。邓才杂兴方,取为益气固精要药。罗天益曰,眼黑头眩,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治。据此,则天麻何啻治风,尚为足少阴肾经滋补之剂。”又:“余每用以疗产后诸虚剧症及遗精失血,与夹虚伤寒头痛,往往奏奇。”许豫和在《怡堂散记》中说:“天麻不独能治风,亦补肝肾之药也。血虚生风者宜之。妇人肝热生风,头眩眼黑者,四物汤中加用多效。”

天麻在民间颇受欢迎,在久病或大病之后出现头晕、乏力、倦怠等,百姓多用天麻炖老母鸡以滋养补虚。

受民间治头晕单方的启发,笔者在临床中遇体质虚弱之慢性病患者,如贫血、慢性肝炎、慢性支气管炎、中风后遗症等,每在辨证开方的基础上,嘱用天麻20g炖鸡或猪肝、猪瘦肉长期服用;或天麻研末,每日口服5g左右,效果良好。病者头晕、乏力、倦怠、口干等虚弱症状减轻,食欲改善,气力增强,并且没有任何不良反应。

现行教材认为,本品属于平肝息风药,既能平肝潜阳,治疗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烦躁易怒,又能息风止痉,治疗肝风内动之痉挛抽搐。药理研究证实,本品具有镇静作用。若治疗风痰上扰之虚风内动,可与半夏、白术等同用,如半夏白术天麻汤;若治疗肝阳化风之痉挛抽搐,宜配伍钩藤、石决明等,如天麻钩藤饮。

根据文献报道及临床应用经验,笔者体会:

天麻性质和缓,为平补之剂,能补气能养阴。补气重在补脾胃中焦之气,养阴为养肝肾之阴。从实际运用情况看,笔者认为天麻补血作用不明显,但决无燥烈伤血之害。

现行教科书认为天麻具有平肝息风,通络止痛作用。与《本经》相比,其补益之功只字未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一作用的普及应用,诚为可惜。

作者有话说:

为什么半夏厚朴汤合桔梗汤治疗咽喉诸痛会有如此好的疗效?除了方药对证之外,还有没有更令人信服的理论依据?带着这些疑问,我走进《神农本草经》。书中记载,半夏主“咽喉肿痛”,厚朴主“气血痹”,桔梗主“胸胁痛如刀刺”,甘草主“金创肿”等,看来答案并不难找。

而阳和汤主治“阴疽”,方中麻黄能够“破癥坚积聚”;百合固金汤主治肺肾阴虚之咳喘,方中当归“主咳逆上气”;真武汤主治阳虚水肿,方中芍药能够“利小便”;当归贝母苦参丸主治“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方中苦参能够“逐水”,主“溺有余沥”等。以上功效并非为诸药的常用功效,但都能在《神农本草经》中找到答案。 

带着这样的体悟,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经方研究所所长宋永刚老师进行了多年研究,以临床应用为立足点,秉持“立足临床,体现实用”“不求其全,但求其真”“讲解通俗,注重可读”的原则,从临床医案、各家论述、组方应用、文献考证等方面对115味药物的功效与临床应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最终形成了这本《神农本草经讲读》,并获得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的题词及作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