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体表心电图的分析,不同的医生可能有不同结论!点击这里,查看原因~

 吴翠平书馆 2019-02-21

来源:于小林说心电

体表心电图的分析,包括图形的识别以及可能原因的推理,都是考量分析医师临床实践经验和理论基本功的重要内容。而不同的分析推理思路,在最终作出心电图结论时,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果。


下面就利用一副简单的心电图,说说这方面问题。类似的病例今后还要反复说,多次讲。


今天引入的心电图来自文献

患者背景不详

I导联片段心电图如下


 

作者主要的分析意见和解释是:

第1、2跳为窦性节律,其后连续出现2个房性早搏,从而引发交界性自身心律(第4~11跳QRS)。期间可见被干扰的P波,除最后一个为窦性外,其余P波性质不明。


 

      第3跳,也就是第一个房早后的QRS,有两种可能:

  1. 房早下传夺获心室。

    虽然PR略短,但可用房早优先传导解释:

    房性异位激动起源部位与房室结的距离,只要比窦房交接区近,PR间期就可以短于窦性。相反,距离远,PR间期可以略延长。所以,不要刻意要求房早的PR间期一定等长于窦性PR间期。多源房早的环境下,PR间期可略有不等。本例第10跳QRS前面,就有一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PR间期似乎略大于前1~2跳的窦性PR,不排除这一跳就是房性异位激动夺获心室。测量一下它与第9跳R波前的P波起始,也短于第1~2跳的窦性PP间期,加上形态因素,提示房性异位P波的可能大。

  2. 交界区心搏。

    第3~11跳RR间期规整等长,交接区心率77bpm。


本例问题的焦点,在于潜在的阻滞性心律失常容易漏报:

  • 一是房早后,一段时间内找不到P波(不排除掩藏于QRS-T波中);

  • 二是第3~4跳R波之间的P波,也就是第2个房早未下传;这个P’波后的房室脱节,用生理性干扰机制来解释让人感到十分牵强,高度提示有房室传导障碍的嫌疑。


在此思路的引导下,如果只报“窦性心律,房性早搏成对出现,加速的交接区自身心律,干扰性房室分离”,似乎有两点不妥:

  • 一点是没有交代重要的阻滞性心律失常内容,哪怕是只是怀疑、不确定;

  • 另一点,就是用“房早、加速的”一类主动性心律失常术语把被动性AR否决的更彻底、更坚决。


也许,进一步了解其它临床资料,对比既往心电图,或者,做一个24小时Holter监护,从更加丰富的信息中去找寻线索,是一个减少漏诊与误诊、安全稳妥的处理方法;尽管交接区自身心律的频率略快(>60bpm),但当它与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障碍配伍时,“加速的”一词最好慎用

温馨提示:本平台已开通文章搜索功能,可关注后发送关键词体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