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太极,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 轻灵沉稳,松柔舒缓,修身养性,老少皆宜。 入门太极,明师指教,口传身授,易得精髓; 手足路线,方位角度,腾挪旋转,身知理明。 师傅传授,书中品味,拳友交流,招熟懂劲; 由松入柔,运柔成刚,刚柔相济,循序渐进。 练前热身,抻筋拔骨,柔韧关节,唤醒血脉; 心静体松,呼吸自然,心无旁骛,快乐练拳。 虚领顶颈,微收下颌,含胸拔背,沉肩坠肘; 唇齿微合,舌抵上颚,周天循环,固津敛液。 两眼平视,眼观主手,余光扫视,兼顾左右; 以意领势,眼随手转,手随气转,气随心转。 起吸落呼,开吸合呼,蓄吸发呼,捋吸挤呼; 腹式呼吸,深沉长匀,气沉丹田,自然顺随。 掌宜微伸,掌心内含,虎口圆撑,指缝稍离; 坐腕立掌,沉肩坠肘,塌腕舒指,鱼际用力。 拳要握实,四指卷曲,拇指弯压,拳面要平; 立拳击出,拳眼向上,拳面向前,拳腕要平。 吊手如勾,五指下垂,虚虚捏拢,曲腕成弧; 立步俯掌,放于胯侧,手臂曲伸,手指向前。 行拳伸手,肩胸之间,肩要松沉,肘要曲坠; 腰间收拳,腹旁股沟,拽出肘尖,空出肢窝。 顺步出掌,肘与膝合,拗步出掌,手与足合; 转腰抽胯,肩与胯合,尾闾中正,两胯放平。 掤捋挤按,採挒肘靠,蓄走圆弧,发走直线; 进退顾盼,定不离中,前不露手,后不露肘。 掤要撑圆,捋要轻随,挤要横封,按在腰攻; 採在十指,挒在两肱,肘要曲使,靠在肩胸。 太极十三,八法五步,外走圆弧,内走螺旋; 搭手即掤,肘尖拽膀,连腕带指,腋下松空。 行拳走架,高低宜人,横平竖直,不可起伏, 手眼身步,心神意气,相辅相成,形正势圆。 起乘开合,虚实分清,下领上随,弧形折叠, 转向在肩,运化在腰,圆和婉转,连绵不断。 意动形随,上下相合、左右相随、内外相应;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动中求静,无过不及。 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上下对应; 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内外相随。 松肩沉肘,松腰坐胯,上肢虚灵,下肢沉坠; 踏腰敛臀,松生内劲,曲蓄直发,弧形带动。 要迈左腿,先摆右臂,要迈右腿,先摆左臂; 腰管左右,手管上下,腿管前后,周身协调。 向前向上,无名指领,向后向下,小指松领; 腿要曲松,脚板落实,五趾着地,涌泉用力。 上肢运动,转腰旋脊,腰领手随,动作掤圆; 下肢运动,以腰带胯,以胯带腿,以腿带脚。 手向上动,身向下沉,手向前伸,腰向后抻, 手若走左,身则走右,手若走右,身则走左。 心为主帅,身为驱使,以腰为轴,驱动四肢; 力发于脚,行之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逢转必沉,逢沉必领,逢起必落,逢定必松; 向左旋转,右脚先动,向右旋转,左脚先动。 两手在前,身法前倾,手分两翼,身法中正; 欲上先下,欲左先右,欲前先后,随曲就伸。 松腰落胯,裆开膝合,中正平衡,不仰不俯; 自上而下,由表及里,松静柔和,不僵不拙。 太极步法,脚踩丁八,劲落涌泉,开胯圆裆, 步幅自然,胯根撑开,步小不稳,步大不灵。 进退步法,先收后伸,轻起慢落,轻灵沉稳, 提脚过踝,上步宜底,退步略高,猫步弧行。 步法前进,重心后移,站稳提脚,脚根铲地, 步法后退,重心前移,顺位撤步,脚尖先行。 开立步形,与肩同宽,两脚正前,两腿自然; 横裆侧步,重心平移,两脚平行,内缘先落。 曲膝弓步,步宽同肩,双脚踩实,前弓后蹬, 松腰沉胯,圆裆裹臀,脚膝相合,膝不过脚。 虚步跟步,前脚点地,后腿曲蹲,一线两分; 马步下蹲,顶悬身沉,圆裆敛臀,五趾抓地。 浑圆桩功,身如秤准,圆裆曲蹲,坐腿扣膝, 两手掤举,肩松手沉,外撑内抱,命门后贴。 海底插针,提肛敛臀,折腰下沉,斜中寓正; 仆步下势,前脚抓地,后脚外撇,曲膝全蹲。 搂膝拗步,折胯转腰,以腰领手,弓步前推; 独立步形,收腹敛闾,曲膝提腿,脚尖内扣。 金鸡独立,转腰顺肩,收腹提膝,两臂撑圆; 蹬脚分脚,肘膝相对,劈手分脚,手到脚到。 虚实渐变,马步过度,边移边沉,靠腰平移; 实要稳固,虚易变换,偏沉则随,双重则滞。 手中有物,心中有敌,虚实走化,松沉圆撑; 以意运臂,以气贯指,体松意紧,内劲通灵。 头领脊转,四肢轻灵,阳面掤足,阴面松柔; 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 定式亮相,意气饱满,形中寓神,目视远方, 上领下沉,对拉拔长,中正安舒,八面支撑。 肩肘手腕,颈胸腰椎,胯膝脚踝,节节顺随; 百会会阴,任督带冲,七筋八脉,通则不痛。 以意领气,以气运身,气催血行,散淤祛毒; 旋腰转脊,开合鼓荡,按摩脏腑,固精还原。 身正则通,通则能松,松通升降,内劲自生; 松是灵魂,沉是目的,松沉兼备,渐入轻灵。 练功结束,勿急蹲坐,稍动放松,调和气血, 注意守汗,防风御寒,不喝冷饮,禁洗冷水。 明理练拳,勤恒礼诚,以德为本,感恩修行; 感悟粗浅,仍需渐修,以飨同道,不吝赐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