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战车漫谈,晋国车战胜利,要求齐国道路全部修成东西走向

 读万卷书破万里 2019-02-21


自从约四千年前我国进入阶级社会以后,车马就有了特殊的地位。在等级森严的奴隶制、封建制社会里,不同式样和规格的车马,标志着不同的官秩和等级。如果地位低的人乘坐了高级车驾,便是犯了僭越之罪。

在战争中,车马的作用更加重要。从公元前十二世纪到公元前五世纪,战车曾经是战争中首属一指的军事装备。在这以后直到西汉前期,战车依然在战场上有着重要作用。

从天子到大夫的战车编制

战车又称兵车或戎车,目前考古发掘的实物证明,它起源于商代,到西周时,战车数量已成为衡量军事实力的标准和权力大小的象征。当时,天子、诸侯、卿大夫都掌握有一定数量的战车。

天子可拥有战车万乘,故被称为“万乘之君”;诸侯可拥有战车千乘,故被称为“千乘之国”;卿大夫可拥有战车百乘,故被称为“百乘之家”。这些以战车为主要装备的军队,是当时奴隶主国家机器的支柱。

西周时代对战车的运用

周武王伐纣时,率战车三百乘,加上各路诸侯的军队共有战车四千乘,在牧野之战中一举获胜。周成王时,三监叛乱,周公东征,也出动了大批战车。《诗经・东山》中“敦彼独宿,亦在车下”,反映的就是战土行军途中夜晚宿于战车底下的艰苦处境。

周宣王时,北方犬戎侵入泾河一带,威胁丰镐二京,大臣方仲和尹吉甫率军出击。《诗经》中描述了这次出击的场面:无数战车作为先导,车上战旗飘扬,旗上绘有鹰隼图像,浩浩荡荡的大军一直打到晋中地区。这些关于战车的记载,充分表明了战车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战车的甲士武器编制

当时军队的编制,以战车为核心,因此从西周到春秋时期,驾车的技术是士人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属于当时学府的“六艺”之一。战车上还装备戈、矛等长武器,战士们还随身携带长剑之类的短兵器,以及弓箭类远射兵器,以便在不同情况下交替使用。

车上配有“甲胄之士”,是常备军,属于“士”的阶层。屈原的《国殇》里所说的“矢交坠兮士争先”,指的就是这种甲胄之士。其余的步卒和运输兵,都是临时征发的平民和奴隶。

古代战车的局限性

只是战车利于在平地作战,行军以大路为佳,交锋以车阵居多。《左传》记载,公元前582年,晋国打败齐国,要求齐国把大路都修成东西方向,以利战车驰骋。齐国大夫宾媚人反驳道:“唯吾子戎车是利,无顺土宜。”意为只顾你们的战车来往方便,不顾我们的具体条件和自身利益,一时间舆情汹汹,最终迫使晋国收回了这项无理要求。

战车所布之阵,可显示军容,威慑对方,发挥集体作战的威力,也可监督被迫参加作战的下级军卒。春秋时期,因阵势排列的优劣而获胜或失败的战例比比皆是,公元前656年,齐楚会盟于召陵,齐桓公排布诸侯之师,组成方阵,并向楚国使者炫耀道:“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这种方阵,就是以战车为主体的军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