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容守贞有徐淑 东汉女诗人徐淑(约公元147年前后在世),陇西(今甘肃东南)人,诗人秦嘉的妻子。生卒不详。据《隋书-经籍志》著录,原有《徐淑集》一卷,已散佚。 ![]() 徐淑读完信后真是归心似箭,但想到病未痊愈,就打消了回去的念头。她也给秦嘉回了首情诗,说妾身坚决支持你去京城,那样的话你就有升迁的机会,将来我也能跟着你享福。京城毕竟是个大城市,其他人想去都没有机会,你就放心去吧,别惦记我。徐淑还写到:"身非形影,何能动而辄俱;体非比目,何得同而不离?" 秦嘉收到妻子的回信感慨万千,再次回复一首情诗:"顾看空室中,髣髴想姿形;一别怀万恨,起坐为不宁。"并赠她明镜、宝钗、素琴, 他在《重报妻书》中说:“车还空反,甚失所望.兼叙远别,恨恨之情,顾有恨然.闲得此镜,既明且好,形观文采,世所希有,意甚爱之,故与相与;并宝钗一双,好香四种;素琴一张,常所自弹也.明镜可以鉴形,宝钗可以耀首,芳香可以馥身,素琴可以娱耳。”并且作诗说:"明镜可以鉴形,宝钗可以耀首,芳香可以馥身,素琴可以娱耳。"以此表示情意。秦嘉确实是个值得爱的好男人。后秦嘉死,徐淑终生守寡,誓不嫁人,也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徐淑睹物思人,情意无限。她在《又报秦嘉书》中这样写道:“既惠音令,兼赐诸物。厚顾殷勤,出于非望。镜有文采之丽,钗有殊异之观,芳香既珍,素琴益好。惠异物于鄙陋,割所珍以相赐,非奉恩之厚,孰肯若斯?览镜执钗,情想仿佛;操琴咏诗,思心成结。敕以芳香馥身,喻以明镜鉴形,此言过矣,未获我心也。惜诗人有飞蓬之感,班婕妤有谁荣之叹。素琴之作,当须君归;明镜之鉴,当待君还。未奉光仪,则宝钗不列也;未侍帷帐,芳香不发也。”意思是说咱们是亲密无间的小两口,什么礼物不礼物的,太见外了。这些礼物我很喜欢,但是你久居首都,无法见面,我即使打扮得再好看又有什么意思?礼物我收藏着,等你回来再用。 ![]() 他们夫妇间两次往还的书信,见于《艺文类聚》。这些书信情真意挚,语言深厚。怀念之情,赤诚之心,跃然纸上。 《玉台新咏》还载有他们夫妇赠答的诗,并有一短序:“秦嘉字士会,陇西人也,为郡上计。其妻徐淑寝疾还家,不获面别,赠诗云尔。”秦嘉的《赠妇诗》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诗中的优秀篇章,情感真挚,语言自然。徐淑的《答夫诗》一首,也同样文辞凄怨,一往情深,现抄录如下: 妾身兮不令,婴疾兮来归。沉滞兮家门,历时兮不差。旷废兮侍觐,情敬兮有违。君今兮奉命,远适兮京师。又有兮离别,无因兮叙怀。瞻望兮踊跃,伫立兮徘徊。思君兮感结,梦想兮容辉。君发兮引迈,去我兮日乖。恨无兮羽翼,高飞兮相追。长吟兮咏叹,泪下兮沾衣。 诗中描述她命运不佳,丈夫奉命离乡,不得见面,无由叙怀的多痛苦心情,以及恨不能展翅高飞,追到丈夫身边的善良愿望,读来情思缱绻,干扰至深。《诗品》评论说:“夫妻事既可伤,文亦凄怨。为五言者,不过数家,而妇人居二。徐淑叙别之作,亚于《团扇》矣。”《诗薮》中说:“秦嘉夫妇往还曲折,具载诗中。真事真情,千秋如在,非他托兴可以比肩。”应该说,这些评论还是公允的。 ![]() 秦嘉自从升官后就整日操劳,再加上官场之中官员的互相倾轧、尔虞我诈,对他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压力。秦嘉遇到问题无人倾诉,心中的郁结越来越重,最终死在工作岗位上。徐淑得知噩耗后,千里奔往洛阳,痛哭哀叹:"去年今日此门中,妆台铜映两芙蓉。人面不知何处去,芙蓉怎不恼东风。"那一刻的爱情就像透明的玻璃,当窗棂腐朽时,只剩下满地破碎的晶莹。徐淑整日以泪洗面,形销骨立。这个时候,徐淑很少联络的哥哥突然出现,逼着妹妹改嫁。徐淑为了保守贞洁,就来了一手绝的,自毁容貌,永不再嫁。 秦嘉和徐淑这一对情投意合、贞静雅好的夫妇,历来被人奉为恩爱夫妻的典范。他们的事迹,不知牵动了后代多少诗人墨客的情怀! |
|
来自: 小溪流水5VIMTY > 《古今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