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著名小中医学习针灸的历程(三)

 郭医 2019-02-21

【小编按】面对高科技武装的现代医学,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医家、病患前赴后继的跟随中医,为什么在多次废除之声中中医能够幸存,中医最大的魅力在哪里?我想主要就是它临床能够缓解病痛,病人需要它;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中医师存在的价值,使用中医药治疗没有立竿见影的疗效,我想中医师是没有成就感的,也不会有信心坚持下去。那如何获得临床疗效呢?我想公认的答案就是从经典中去寻找。

非著名小中医学习针灸的历程(三)

-读经典上临床是中医成才的捷径

原来看针灸的学问是高深渊博,心里有点害怕,一看要背的歌诀又多,懒病一发,所以就学的不积极。经过这一系列的病例,认识到针灸的宏功捷效,这学习的动力就来了。由此我想到古时学医都是师带徒,师父用心教,徒弟认真学,三年出师皆能行道救人,现在经过高考遴选本科五年,甚至硕士博士。孜孜汲汲,十年之功,到了临床依然不会用中医的思路来看病,原因在哪里,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回顾我的学医历程,我觉得中医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脱节。学生既不能通过实践看到中医的疗效,又不能通过实践操作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看不到疗效就没有信心,不能实操,面对理论只觉得玄而又玄。我能通读《灵枢》《甲乙》也是机缘所致,假如换个环境哪里能静下心来读经。中医学子千千万万,又有几个人真心觉得《内经》、《甲乙》这些经典和临床有密切关系!现在读《灵枢》就特别有感悟,感悟在哪里?我的感悟有三点,一是《灵枢》是临床家所作,她的理论都是紧贴实际操作的。二是读经典要下笨功夫,笨功夫到家了自然由拙而生巧。三是要对中医对经典有信心。所谓信心不二,不二信心。又说“信为道源功德母”。学中医的信心从哪里来,绝对不是像有些卖嘴的专家说的历史如何久远,文字如何高古。学中医的信心来自临床的疗效,一剂知二剂愈的神奇,针入病愈的疗效。

在第一阶段的收获之后,就知道注重选穴辨经注重针感手法。虽然疗效有提高但基础太差手法拙劣,治病相当慢。我的病人又有特点,都是年轻小伙子为多,健康人群,运动量非常大,腰腿痛比较多,而且复诊的机会又少,适合他们的治疗方法最好是一次治愈。临床观察下来用经脉的思路治疗效不好,而且见效慢,超级慢,说句实话,最后就算好了也不是针灸弄好的,是人家躺着休息躺好的。

每次想到自己贪天之功为己有就要脸红。但是举目滔滔,从学医开始,我们接触的针灸哪个不是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的治,哪里有什么速效的办法。思来想去我把目光放到了《灵枢.经筋》篇上。

《灵枢》这个书很奇特。我看这个书也具体内容记不住多少,说让我张口就来、背上几段,那不如直接打我脸。但是我有个方法就是大体上去看。

具体的做法,一是经常看她的目录,看目录就是从大体上鸟瞰她的整体。尤其是前几篇,她把经脉、络脉、针具、络脉、经别、经筋都并列放。这个就很有意思,读经典得从细微处着眼,我找到的细微处就是她的目录。我觉得这个目录就是把经筋和经脉输穴放在同等的地位来看的。从我的学医历程来看讲经脉的多,腧穴更是重中之重,讲经筋的没有,只在基础理论中一笔带过。二是不求甚解,我的笨办法就是念,能大声念出来就算过关,反复念,不去想什么道理。这这个是学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则欣然忘食。本小中医是好朗读不求甚解,没有会意也欣然的很,从不忘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