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葫芦中医-针灸】高树中针灸治肩周炎的思路

 赵鱻 2015-05-09

更多中医专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平台“青葫芦”或“insightinstitute

(进入微信,点击右上角“ ',在“新增朋友”中搜索青葫芦”“insightinstitute”)


作者:高树中

葫芦娃:真真

指导老师:胡追成

葫芦娃说:

肩周炎是多发于50岁左右的人,胡追成医生指出,其治疗时机非常重要,肩周炎初期就使用高树中老师文中介绍的方法是非常实用的。其思路是有:1.“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而筋会阳陵泉。2.肩周炎又名五十肩,本虚标实,虚指肝肾阴虚和阳气虚,而女子五七,男子六八多气多血的阳明胃经就开始衰退,故取阳明胃经穴位。3.经脉辨证,除了文中提到的经络外,临床上手少阳、手厥阴及手少阴等经脉都有涉及,需熟悉经络,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针灸治疗后功能锻炼很重要,可以加速康复及防止复发。


但是如果错过了最佳治疗期,则需要针刺、放血、推拿以及功能锻炼,甚至中药结合在一起才有明显效果。




原文:

肩周炎是针灸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于50岁左右的人,以肩部疼痛和活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针灸是治疗本病最常用的方法,常规治疗方法是针灸肩部的穴位如肩三针等,配合电针、TDP照射、拨罐等方法,虽然也有较好的效果,但取效较慢,难收速效。

我在临床上治疗肩周炎常运用一针疗法,但是不同的病人我针的穴位也不一样,常常一针扎下去,许多病人的疼痛立刻缓解,活动即刻改善。一些亲眼目睹的年轻医师和跟我上门诊的学生们经常问我为什么会有如此好的效果,我最常说的一句话便是:“《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说得好,或言久疾之不可取者,非其说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肩周炎的经络辨证方法,早在《灵枢·经脉第十》和《灵枢·经筋第十三》等篇中已经有较详细的论述,我用的一针疗法的方法,多半是从《灵枢》无字中求字悟出来的,只不过是这些记载的现代验证而已。”下面谈一谈我常用的穴位。

(1)阳陵泉


我原来治疗肩周炎,最常用的穴位就是阳陵泉,用阳陵泉治疗肩周炎其他医师早有报道,我也是看了别人的报道后才试用了此穴,果然效果不错。......

针阳陵泉治疗肩周炎的道理并不难理解,《灵枢·终始第九》说:“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伸而不屈者,其病在骨。”肩周炎其病就是在筋,阳陵泉是八会穴之一,筋会阳陵泉,可以统治一切筋病,所以就可以用阳陵泉治肩周炎,至于先按压看看有无疗效再扎针,这也是《灵枢》的方法,叫“按已刺”,即按压穴位症状减轻了后再针刺,按压有效,针刺自然效果就更好了。我的体会是。压痛点多在对侧阳陵泉下0.5寸再稍后处,具体位置可能会因人而异,这就需要“揣穴”。针刺时让病人咳嗽几声,也不是我的发明,这叫随咳进针,记载于窦杰的《针经指南》,有两个作用,一是转移病人注意力,缓解病人对针刺的恐惧,减轻进针时的疼痛,避免晕针;二是咳嗽可以宣散气血,提高疗效。针刺的同时让病人活动患部,更是取效的关键,这也正是《灵枢·周痹第二十七》所说“故刺痹者”…其瘛坚,转引而行之”的具体应用。

找准穴位,随咳进针,用对手法,活动患部是一针疗法取效的关键所在,本书所用的一针疗法,一般都是采取这些方法。

我现在治疗肩周炎,只要病人有明显的疼痛点,我就接经络辨证分别用其他穴位,疗效会更好,如果疼痛点不明确,又有活动障碍,就多用阳陵泉。

阳陵泉(GB 34)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2)条口

我早些年治疗肩周炎,除了用阳陵泉外,条口也是常用的穴位。杂志的报道也不少,张登部教授常用条口透承山穴,简称条山穴,疗效也不错。但对针条口为什么可以治疗肩周炎这一问题,刚开始我是百思不得其解,因为胃经不到肩部,无法用“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来解释后来问了不少专家教授,也没有满意的答复。

陈乃明教授治疗肩周炎通常也是只针l针,针后往往立即见效,这个穴位就是同侧的解溪。......

下面简要谈谈我的看法。肩周炎又称“冻结肩”、“漏肩风”,一般书籍认为是由于风寒侵袭肩部,寒凝血瘀,不通则痛,属于实证。我行医之初也是这种看法,但发现用祛风散寒、活血通络止痛的中药内服和外用效果并不理想。之后我又想,肩周炎又叫“五十肩”,为什么会五十岁左右发病呢?为什么年轻人很少见肩周炎呢?后来看的书多了,才知道肩周炎并非纯实证,而是本虚标实证,这个虚主要是肝肾阴虚和阳气虚。

到50岁左右肝肾阴虚学过中医的人都好理解,但阳气虚有的人就不一定认同。实际上人的衰老不仅是从肾虚开始的,肾虚的同时阳气也虚,特别是阳气最多的阳明胃经也虚,这并不是我的新观点,而是早在《素问·上古天真论篇》就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如女子的衰老过程是“五七,阳明脉衰……六七,三阳脉衰于上……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都与阳明脉衰有关系(冲脉并足阳明胃经上行,且冲脉隶于阳明,所以冲脉衰也与阳明脉衰密不可分);男子的衰老过程是“五八,肾气衰……六八,阳气衰竭于上……”四十八岁以后也是阳气衰,正因为人的衰老是阴精和阳气都衰,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才说:“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这个“阴气”指的就是“阴精”和“阳气”。

经脉分为三阴经和三阳经,三阳经阳气较多,而在三阳经中,阳明经阳气最多,尤其是足阳明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其阳气在六阳经中是虽多的。《素同·生气通天论篇》说:“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这就说明,在50岁左右,肝肾阴虚筋失所养,阳明气虚筋失温煦,都会出现肩部的不荣则痛和活动障碍,因此,肝肾阴虚和阳明脉虚是肩周炎发病的内在病机。

等我搞清楚阳明脉虚是肩周炎发病的内在原因时,我也就同时明白了针胃经的条口、解溪、陷谷等穴治疗肩周炎为什么有效了。......

所以,当肩周炎阳气虚衰表现明显时,条口为常用效穴

条口(ST38)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8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3)鱼肩

鱼肩穴是我发现并命名的治疗肩周炎的一个穴位,在其他的针灸书中查不到,此穴位在鱼际穴向下(拇指方向)约0.5寸赤白肉际处,在第一掌骨桡侧肩部的全息对应部位(全息问题详见本书“生物全息律与一针疗法”一节),可以找到火柴头大小的条索状物,并有明显的压痛点。因为此穴在鱼际附近又能治疗肩周炎,故名鱼肩。


我第一次用此穴是在10多年前,这一天我记得非常清楚,是农历九月初九的下午,正值济南千佛山山会。一位女性肩周炎患者拿着其他医生开的针灸处方请我针灸(当时四五个医生在一个诊室。只要有处方,本诊室的大夫谁都可以针),并说已针灸半个多月疗效不明显,我看了下针灸处方,是肩三针、阿是、曲池、外关、合谷等常用穴再加电针和TDP照射,针后局部拔火罐,是治疗肩局炎的常规方法,怎么会无效呢?我便又仔细检查了一下她的疼痛部位,是在肩的前面,位于手太阴肺经的循行线上,我便想在手太阴肺经的远端找一个有压痛的穴位针针试试,结果发现同侧的鱼肩穴处有一条索状物并且压痛非常明显,便用随咳进针法针刺此穴并让病人活动肩部,病人活动了不到一分钟后,突然放声大哭,我从来没见过这种情况,吓了一跳,没想到病人接着对着陪她来的家人说:“姐姐,今天我们去千佛山山会上烧的香没白烧了,你看我的病原来针了半个多月,每次扎几十针都止不住痛,咱烧了香后只扎一针就怎么活动也不痛了……”听到这些话,我不由自主地笑着摇了摇头,心想:她怎么能想到这是针鱼肩穴的作用呢?

《灵枢·经脉第十》说:“肺手太阴之脉……横出腋下,下循臑内……是主肺所生病者……臑臂内前廉痛厥……”《灵枢·经筋第十三》载:“手太阴之筋……结肩前髃……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痛……”可见肩周炎疼痛的部位在肩前者,属手太阴肺经经脉和经筋不通,肺经不通不治肺经,针再多的穴位也没用。鱼肩穴就是治疗肩周炎疼痛在肩的前面,经络辨证病在肺经者,因其既对应于肩部,又是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所以每用必效。

(4)三间

我刚参加工作时,试用第二掌骨侧的全息肩穴治疗肩周炎,效果不错。同诊室一位年长的老师以为我针的是三间穴,告诉我原来张善忱老师生前就经常针三间穴治疗肩周炎。之后我发现,针刺三间穴治疗肩周炎既符合经络理论,又符合全息理论,对各种肩周炎都有一定的效果,尤其是对疼痛在肩髃穴处的肩周炎疗效更好,常一针下去,立即见效。我的体会是:选用针柄或火柴头或者直接用拇指指甲在三间穴处向第二掌骨侧按压,可以找到一个王不留行籽大小的显著压痛点,多数病人还有条索状物,用28~30号0.5寸毫针(针太细了不行,疗效受影响)先向压痛点斜刺,穿过条索状物后再将针直刺于条索状物和第二掌骨侧之间,同时让病人咳嗽和活动肩部,针后再用手沿着手阳明大肠经自三间至肩髃穴处来回循按敲打数次,然后让患者断续活动肩部,一般留针30~45分钟。

肩周炎与阳气虚衰有关,在手三阳经中,手阳明经阳气最多,三间穴为手阳明经的输穴,“输主体重节痛”,所以三间对各种肩周炎都有一定疗效。《灵枢·经脉第十》说:“大肠手阳明之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是主津液所生病者……肩前臑痛……”《灵枢·经筋第十三》说:“手阳明之筋……结于髃;其支者,绕肩胛……直者,从肩髃上颈……其病当所过者支痛及转筋,肩不举……”现在看来,上文所说的“肩前臑痛”、“肩不举”正是肩周炎的主要症状,所以三间对辨证属手阳明大肠经的肩周炎疗效最佳。

......

三间(LI 3)在食指本节(第二掌指关节处)后桡侧凹陷。


(5)后溪

《灵枢·经脉第十》说:“小肠手太阳之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是动则病……肩似拔,臑似折。是主液所生病者……肩臑肘臂外后廉痛。”《灵枢·经筋第十三》说:“手太阳之筋……上绕肩胛……其病……绕肩胛引颈而痛。”后溪穴是手太阳小肠经的输穴,手太阳小肠经的经脉和经筋均行于肩后部,所以后溪穴主要治疗肩周炎肩后疼痛,甚则疼痛牵及肩胛者,具体取穴与针刺方法与三间穴相同,不再详述。


......

(6)束骨

束骨穴治疗肩周炎我最近四五年才用,一是因为一般的肩周炎用前面的几个穴位就能解决了,二是束骨穴在脚上,针起来不如针手上的穴位方便。前几年,一位肩周炎的女性患者求诊,我用鱼肩、三间等穴位治疗几次后,疼痛缓解,肩部活动也大为改善.活动时只觉肩后部牵及腋下拘紧疼痛,先为其针了后溪穴,疼痛减轻,但拘紧感依然。我突然想起足太阳膀胱经主筋所生病,接全息理论束骨穴也正对应于肩部,便先用手按压其同侧的束骨穴,压痛非常明显,按压数下后询之肩部症状似有减轻,继用针针之,症状立刻缓解。此病人前后共针8次而愈。


当晚再翻阅《灵枢》(此书我多年来一直置于案头,临睡前常看),看到经筋篇的记载说“足太阳之筋……从腋后外廉,结于肩骺……其病……肩不举,腋支……”才恍然大悟,原来古人早已经认识到本病与足太阳经筋有关了。

最后再谈几点治疗肩周炎的体会。肩周炎不论其疼痛和活动障碍的程度如何,牵扯的经脉越少,治疗效果越好。只有一处疼痛者效果最好,一般1次即可明显缓解;如果疼痛范围很大,说明病在多条经,治疗时应首治疼痛最甚的经脉,但一次治疗一般不要超过二穴,用多了效果反而不理想。所以同一肩周炎患者,可能今天针鱼肩,明天就要针三间,总之,辨证病在何经,就针何穴。取穴的准确和针后活动肩部非常重要。若想提高疗效,还可针疼痛处的阿是一穴,在主穴和阿是穴上可通电针。起针时,应先起阿是穴,将主穴行一行针,再让患者活动一下肩部后,最后把主穴的针取出。开始的几次,针后可在疼痛处加拔火罐或刮痧,也可提高疗效。

【来源:此文录自高树中老师的《一针疗法》第54-61页,济南出版社2007年4月修订版。版权属于原作者,青葫芦中医编校发表。转载请注明出处。此书可在当当或者亚马逊网上购买。】

{青葫芦青年中医培训中心,是一个由专业中医组织的在线沟通学习平台,致力中国中医传承,让更多青年中医专业人才得到有效的中医培训。包括中医名医在线培训学习,线下实践操作,中医培训,中医爱好者及受益人群验证分享等。}

{青葫芦青年中医培训中心欢迎原创文章投稿:tougao@tcminsight.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