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肠镜操作时穿孔的原因和对策 穿孔原因 1 机械压迫 内镜先端部,内镜形成袢曲时的内镜轴,对肠壁的过度压迫和伸展 穿孔的好发部位 不固定在后腹膜,肠管容易屈曲和伸展的乙状结肠的肠系膜附着的对侧 特别是屈曲部插入时无法看到管腔,进行盲插时。 穿孔不是从黏膜层,而是从肌层和浆膜层开始发生破裂,之后黏膜层从肌层、浆膜层的断裂处钻入,引起黏膜层的撕开。 此时,因为浆膜层的过度伸展,多伴有剧痛。 因此,通过内镜观察黏膜层,进行穿孔是否发生的预测是很困难的,如果患者感到剧痛时,一定不要勉强插入。 另外,憩室和妇科手术等造成的粘连情况,会容易形成大的袢曲,容易发生屈曲,穿孔的风险会提高。 2 肠管内压力升高 据报道,引起大肠肠壁穿孔的内压为:169mmHg以上。 通常内镜检查的内压:8-57mmHg 根据Laplace法则(对肠壁的压力和肠腔的直径成正比),右侧结肠的肠管内压力高。 特别是肠管壁因各种原因导致比较脆弱时,过度送气,和不谨慎的腹部压迫导致腹部压力激增,穿孔风险提高。 通过乙状结肠时,过度送气,会对肠管和肠系膜造成明显牵拉,引起疼痛 如何预防穿孔 总体原则 要理解疼痛是穿孔的重要标志 形成袢曲时尽量减小袢曲 内镜抵抗感很强时,不要勉强插入 内镜和管壁接近时(视野发红),不要做push操作 高危人群 高龄,憩室患者,长期透析,溃疡性大肠炎、Crohn病等肠管壁相对脆弱的患者,发生穿孔的风险提高,尽量选择软式内镜。 避免肠管内压力升高:选择CO2送气 溃疡性大肠炎 Crohn病 穿孔相关对策 即使不能确定穿孔部位,在检查过程中出现剧烈的腹痛和腹部膨隆,都考虑穿孔可能,要尽快终止检查,退镜时不要忘记吸干净肠管内的空气和粪汁,之后进行腹部平片或CT的检查,确认有无free air。 另外,对于镇静患者,因为可能无法主诉疼痛感,需要注意。 在插入过程中的钝性穿孔,因为穿孔部位周围多会伴有肌层以深的裂伤,黏膜金属夹的缝合基本无效,原则上考虑外科处理。 CT提示大肠穿孔 参考文献 岡 志郎 田中信治 挿入中の穿孔はどういうときに起こるか? 安利好书 如何解决:剥离非常花费时间,想切开却无法切开,无法保持良好的视野等各种困难,大圃医生倾囊相授各种手技秘籍,全书附送59部精彩操作视频。 声明:本公众号文章仅做为学习笔记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