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野之战是周武王伐纣的决胜之战,当时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相遇,他们在此进行了一场决定帝国命运的战争。当时由于殷商帝辛先征西北的黎,后发兵平定了东南夷,这两场战争商帝国虽取得了胜利,但穷兵黩武,加剧了商朝内部的社会和阶级矛盾,最后帝辛兵败自焚,商朝自此灭亡。 史料记载,公元前1050年,周文王姬昌病逝,世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武王继位后,以示仍秉承文王之天命,继续利用商朝暂时无暇西顾的良机向东扩张。公元前1048年,牧野之战前两年,周武王曾观兵于孟津,当时会盟诸侯多达八百之众。 到了公元前1046年1月26日,周武王认为伐商时机已到,于是他亲率战车三百乘,虎贲精锐武士三千人,以及步兵数万人,出兵东征。同年2月21日,周军抵达孟津,与庸、卢、彭、濮、蜀、羌、微、髳等部族会合,联军总数达4.5万人,不少方国的国君亲自赶来参战。 朝歌殷商帝都方面,第一批紧急军情前脚刚传到,联军后脚就跟着来了,着实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当时殷商的军队多在东夷平定叛乱,朝歌守军兵力不足,帝辛惊闻周军来袭,只好仓促武装大批奴隶、战俘,连同守卫国都的军队,开赴牧野迎战。根据《史记》记载,帝辛出动的总兵力有七十万人,另一些文献记载是十七万。 战场上商军中的奴隶和战俘全无斗志,纷纷倒戈,他们冲击了后方的商军禁卫部队,引领周朝联军直逼朝歌。帝辛见大势己去,无力回天,遂返回朝歌,登上鹿台自焚而死,这也宣告了商帝国的彻底覆灭。 商朝的灭亡好像是顺应天命,商王帝辛残暴不仁的形象也深入人心,反之,周武王的伟大、仁义、英勇果断等美好形象也被大肆宣扬出来,被世人广为流传。 但是在翻阅史料时却意外发现,上古时期牧野大战的背后竟然另有隐情,事情或许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其中记载周王季历和被周文王姬昌商王处死之后,商周成为了死仇,继位的周武王姬发在厘清内政的同时,更是频频观兵孟津,为报仇雪恨,攻伐大邑商做准备。 然而帝辛执政十分强硬,多年以来积威甚重,使周武王畏惧极甚。据说周武王在第一次观兵孟津之时,诸侯皆曰可伐,周武王却因害怕而托词曰:“女未知天命,未可也”。到了牧野大战前夕,周武王仍战战兢兢,不敢应战,后来吕尚强迫其出战,他才不得已而假其余勇勉力一战。 在一些史料的蛛丝马迹中,总能发现周武王伐商之时的恐惧,与其说这是一场为民请命的正义之战,不如说是一场拼其所有的豪赌。最后周武王胜利了,周朝代商而立。 试想如果没有当时吕尚一意孤行的逼迫,周朝的命运可想而知,一旦帝辛腾出手来,绝对不会放过西周姬氏,所以说周武王应该感谢吕尚当时的逼迫之举。历史真相究竟我们尚未可知,其中定然存在很多的谜团等待着我们去破解,相信真相大白的那一天,定会让人颠覆认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