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赋役大政 事必躬亲的漳浦县令陈汝咸

 鉴益堂 2019-02-21

赋役大政事必躬亲的漳浦县令陈汝咸

   

    历代地方官员中,以清廉著称的不绝予史,清朝的陈汝咸就是其中一个。他于康熙三十年考取进士,出任福建漳浦县令。他到这个地方之前,县里的赋役主要由乡里的户长办理,由于时间太长,赋役丁粮帐册出现混乱,县里的胥吏衙役,借此作弊,从中渔肉百姓,陈汝咸到任后,认为编制赋役册籍是一件大事,于是就亲自动手,参与核算,制定本县的赋役征收计划。

    陈汝咸从检查本县入手,以三百亩为一户,及一个税收征收单位,让百姓自行申报产业和纳税数额,再由官府编制出纳税多少的顺序,按“滚单法”轮催征收赋税。其次是编保甲,以三百户为一保,根据每户人口多少出差役,计划五年一编丁役,作到赋役均平。经过他这一系列的赋役征管改革,县里的胥吏失去了弄虚作假的机会,想方设法阻挠陈汝咸的这项改革措施的运行,上级官员几乎被胥吏们的言行所迷惑,陈汝咸顶住来自上下的压力,不为所动,坚持干了下去,三年之后,他建立了县里的赋役法,理顺了赋役的征发关系,从根本上铲除了奸吏作弊行为,民众积极纳税,县里很少出现欠缴赋税的现象。

    说到陈汝咸的治税事迹,使我想起另外三个人,一个是西汉的朱邑,另一个是北宋的寇准,还有一个叫苟变。

    朱邑年轻时曾担任舒县桐乡负责收赋税的啬夫,也就是在乡里征收赋税小吏,因他办事公正,不施苛政,以仁爱之心为民谋利,关心爱护老人和孤儿寡母,所在地区的官吏民众都很敬重他,后来被当地官员推举为贤良,被任用为大司农丞,调任北海太守,由于他的品行出类拔萃,而升任大司农。

     说到寇准,人们会联想到杨家将。《宋史·寇准传》记载:他十九岁举进士,在担任大名府成安县令时,每到征收赋税徭役季节,并不让县里的胥吏到乡村的百姓家中催收,只是按乡将纳税人的姓名张榜公布在县衙的大门上,百姓在限期内就会全部交清,从未出现过拖欠税款的现象,后来寇准官到朝中宰相。

     与此不同的是另外一个人叫苟变,他与子思有交往,是春秋晚期人,善于领兵打丈,在卫国做官吏时,有次收税吃了百姓两个鳮旦,卫侯知道后就不用他。后来他就让子思出面替他说情,这个人实再不知廉耻。按理说孔子的后人子思不应当与这类人结交,然而子思却找出十分可靠的理由让卫侯任用苟变。

    陈汝咸与朱邑、寇准虽不是一个朝代的人,但他们的所做所为,上能得到朝廷的认可,下能深得民心,可以说都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才能啊!

    不过陈汝咸比寇准的晚节好,陈汝咸在漳溥担任县令一职长达一十八年,后来因南靖地区出现盗匪,上级官员调他去治理,县中百姓集体上书请求留任。他到南靖后,盗匪全部自首服法,一时他的威性颂声大作。康熙四十八年调任刑部主事,后来提升为大理少卿。康熙五十五年,在甘肃赈济灾民,徒步行走在穷乡僻壤之间,因感染瘟疫死于固原。漳浦百姓闻信后,奔走向各,哭祭亡灵于当地的月湖书院,黄宗義称颂他的才学:好比和门的扬迪,朱门的蔡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