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张图揭秘高血压损害'血管内膜'全过程】 图一:显示血压正常 图二:显示血压变高⬆️,冲击血管 图三:显示血压越高对血管冲击越大, 使其变形异常 图四:高血压长期作用使血管内膜受损 瘢痕样增生导致血栓形成 图五:受损处形成瘢痕样增生 使血管壁增厚 图六:血管壁损伤后,有形成分堆积在粗糙 的受损组织表面 图七:持续不断地形成增生 使管腔狭窄,血栓形成 图八:血栓逐渐长大,最终造成血管堵塞 *附最后一张直观图:脑血管堵塞 #科普一下# 来自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医师[心][赞] @心血管守护者贡鸣说 [思考]1.高血压: 以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动脉血压升高的慢性病症,对血管的危害不是短时间形成的,一般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what]2.分类 1)原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患者的90%!指没有其他器质性的病变而出现的高血压病。 2)继发性高血压:占人群高血压的5%~10%。继发于其他疾病或原因的高血压。可引起 继发性高血压 的疾病如:肾实质疾病、肾动脉狭窄、主动脉缩窄、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 [what]3.高血压的原因是啥? (这里指占大头的原发性高血压) 👨⚕️目前导致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仍在不断研究之中,但学界普遍认为,其发病位多因素作用结果。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导致,内因是根本原因,外因是必要条件。5+6 1)主要的5个内部因素👇 a.遗传因素:家族如果较多人罹患高血压,则自己也需要格外小心,监测血压变化。 b.性别因素:男性多于女性。 c. 年龄因素:年龄增高,动脉硬化,动脉弹性下降,进而引发舒张压升高。 d. 体重因素:部分家族性高体重患者,易发体重超标,血脂、血糖代谢异常,引发动脉硬化,导致血压增高; e.孕产因素:妊娠20周后出现高血压、水肿、蛋白尿。我国发病率为9.4%,国外报道7%~12%。可导致慢性高血压。 2)主要的6个外部因素👇 在我们掌控之中,能避免一个是一个[送心] a.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酗酒、熬夜、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可以说是目前国人易患高血压人群的首要危险因素 b.环境因素:与气候、温差、湿度等因素有关 c.睡眠质量:良好的睡眠质量,尤其是优质的深度睡眠,可有效的减少高血压发病几率; d.生活工作压力:生活压力与日俱增,尤其是脑力工作者(体力活动少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是体力活动多者的1.52倍),往往精神压力较,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发血压增高 e.情绪控制不佳:激动、易怒的性格,容易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激素分泌失调,最终导致血压增高; f.饮食因素:过多钠盐,大量饮酒,长期喝浓咖啡,膳食中缺少钙,饱和脂肪酸过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值降低,均可促使原发性高血压。 👨⚕️3.总结一下: 引起高血压的病因繁多。 血压异常增高后,积极就医,查明病因,并规范、规律治疗。(敲黑板!规范规律[左上]) 不可不当回事,延误诊治,待其引发严重的相关疾病(心、脑、肾、血管不可逆损害)或耽误发现其他恶性疾病(如嗜铬细胞瘤等)再悔之晚矣。 当然,也无需过分紧张,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生活习惯,高血压的相关风险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 部分图文来源:科普中国网 中国科协科普中国网官方账号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