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北篇):承德普乐寺

 金色年华554 2019-02-22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北篇):承德普乐寺

普乐寺,俗称圆亭子,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避暑山庄东北,武烈河东岸、磐锤峰以西的平岗上,坐东朝西,在溥仁寺东北,安远庙对面。普乐寺始建于清朝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历时一年零八个月建成。,乾隆帝定名“普乐”是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带有普天同乐之意。1961年,普乐寺被认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北篇):承德普乐寺

普乐寺的兴建名义上是供新归附清朝的杜尔伯特、左右哈萨克、东西布崔豪特(柯尔克孜族)瞻仰用。该寺不驻喇嘛,由内务府管理。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十五,各庙喇嘛来此念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北篇):承德普乐寺

普乐寺东西长195米,南北宽93米,占地2.4万平方米。建筑为汉藏结合,前半部分承袭伽蓝七堂,后半部则融入藏式风格。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宗印殿,旭光阁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北篇):承德普乐寺

宗印殿面阔七间,屋脊装饰琉璃件,数条绿琉璃云龙贯空,中置琉璃塔,塔两侧嵌浮雕吉祥八宝。宗印殿内正中供三世佛,即中为释迦牟尼,东为药师琉璃佛,西为阿弥陀佛。三佛的背光上浮雕大鹏金翅鸟。殿内两侧供奉八大菩萨,右为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左为普贤菩萨、弥勒菩萨、虚空藏菩萨、除盖障菩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北篇):承德普乐寺

旭光阁位于寺院后半部,为普乐寺的主体建筑,是藏式阇城。阇城又称经坛、坛城,共三层。第一、二层为正方形石台。第三层石台四周是云龙纹石栏,中央是旭光阁,木构重檐圆攒尖顶,旭光阁高23米,直径21.68米。旭光阁和阇城是曼陀罗(坛城)的变体,十字对称布局,方圆相间,八座喇嘛塔象征曼陀罗八柱,与旭光阁共成 “九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北篇):承德普乐寺

旭光阁内中央圆形石须弥座上,旋转着中国现存最大的木制曼陀罗,用37块木头组成,象征三十七道品。曼陀罗内供胜乐王佛(又称上乐王佛)双身铜像,俗称“欢喜佛”、“欢乐佛”,为观世音菩萨的变体。旭光阁顶部有大型天花藻井,呈半球形,中央为龙口衔轩辕镜,衬以浮雕云纹,向外的第二、三圈装饰有斗拱,第四圈浮雕孔雀,第五圈为游龙,第六圈装饰有斗拱,最外侧是云纹饰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