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只有到老了的时候,才需要为血管操心么?大错特错!!! 血管斑块变大,从30岁以后就加速了。当血管堵塞不足70%时,人体无任何感觉,当堵塞超过70%进入晚期时,人体才会有不良感觉。 等到身体有明显的不适,说明你的血液流通已经不畅通了,血管堵塞很严重,已经需要药物的干预和治疗了。 血管堵塞70%时出现的4个征兆: ·脑血管堵塞会出现头晕、白天发困、记忆力减退。 ·心血管堵塞会出现胸闷、气喘、心慌。 ·血管堵塞会出现腰背发酸。 ·肢体血管堵塞手脚发麻发凉乏力。 很多人或许出现过某一个症状,或许经常头晕,缓一会就好了,没有当一回事。等到血管堵塞爆发的时候,甚至来不及抢救,人就猝死了。 哪些习惯容易给血管添“堵”! 习惯一:大鱼大肉 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都被称为“富贵病”,离不开这些高脂肪、高热量的饮食。人摄入过多营养,多余的脂质和养分等难以排出体外,聚集在胃部,很容易到血管里。一方面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堵塞血管,另一方面还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引发血栓。 习惯二:吸烟 即使吸烟不多,10 年后就会出现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即使戒烟后,也要过 10 年才能完全修复血管内皮的损伤。 习惯三:多盐多糖饮食 当人吃了过甜过咸的食物后,血管壁细胞易变皱巴。不光滑的血管壁更容易发展成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 习惯四:熬夜族 熬夜时,人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不断分泌肾上腺素等激素,会造成血管收缩异常,血液流速变慢,血压升高,对血管壁压力增大。 习惯五:不运动 如果缺乏运动,血液中的废物排不出去,多余的脂肪、胆固醇、糖分等就会囤积在血液里,使血液变得浓稠肮脏,在血管中形成粥样硬化斑块等「不定时炸弹」。 如何预防血粘稠、血管堵塞? 一、多吃青菜,少盐少油少糖。 多吃青菜,少油少盐少糖。良好的饮食习惯会减少很多慢性病的发生,比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还可以多吃点血管“清道夫”,比如,山楂、燕黑木耳、红薯、大蒜、洋葱等,不仅能疏通血管,还能保持血管壁的弹性。 还可以吃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用油,比如、苏麻油、胡麻仁油等。苏麻油和胡麻仁油的不饱和脂肪酸--欧米伽3,含量都很高,欧米伽3进入人体后,可以代谢分解为EPA(EPA被称为血管清道夫),能够促进血液内的脂肪转运,将坏脂肪代谢出体外,能够降低血脂,调节血压,防止血管的硬化,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经常食用还有助于清除血液垃圾,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拌凉菜时,可直接放入。也可与酸奶、蜂蜜一起搅拌吃,味道更佳! 二、多喝水。 多喝水可防止血栓形成,平时养成饮水习惯,每天饮水1500-1700毫升,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有助于预防血栓的形成。 自制茶(蒲公英荷钱茶)--有效预防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蒲公英荷钱茶配料:荷叶2g、蒲公英根0.7g、玫瑰花瓣0.3g 荷叶中含有多种有效的化脂成分,能有效分解体内的脂肪,并排出体外,同时能在人体肠壁上形成一层脂肪隔离膜,阻止脂肪吸收,防止脂肪堆积,有效防止血脂增加。荷叶中富含氧自由基的清除剂,可以增加冠脉流量,对实验性心肌梗塞有对抗作用。 蒲公英有'尿床草'之称,利尿作用强。蒲公英根中有效提取物能降低高血糖活性,从而降血糖。还可以排肝毒,保肝护肝! 玫瑰花,即刺玫花,是指药食同源的重瓣红玫瑰花。有行气活血、调和脏腑、缓解抑郁的作用。中医认为,刺玫花能够理气活血、疏肝解郁,具有镇静、安抚、抗忧郁的作用。 三、戒烟限酒。 香烟中的成分,不仅让人产生烟瘾,还将血管壁变得易碎。 适量饮酒促进血液循环,不要长期的、大量的喝酒即可。 四、定期定量运动。 每天步行可使心脏病危险降低50%。但步行要让身体发热或呼吸加快,才更有益心脏健康,建议每天步行30--60分钟。 五、不熬夜。 据研究,青少年每天需8-9小时;成年人需8小时;老年人需5-6小时。睡眠不据《哈佛健康通讯》刊登一项研究发现,长期睡眠不足会增加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衰和心脏病等发作。每晚不足6小时的睡眠会导致心脏病增加50%左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