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电商,造就了“双十一”的繁荣景象-京东物流,菜鸟物流

 亲斤彳正禾呈 2019-02-22

“11.11”,曾经淘宝平台一个借助“光棍节”噱头的促销日,如今变成了电商行业的盛典和消费者们的购物狂欢节。时过境迁,“光棍节“仨字风光不再,而在的只是“剁手党”们在各大电商平台消费的金额和数字。走过了8个年头的“双十一”,以阿里巴巴为首的电子商务产业链在8年里不断的升级,不断改进,探索出了电商行业的新趋势。2016年马云在阿里云栖大会上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经过一年的努力,“新零售”模式在国内已经初显雏形。

2017年的“双十一”是全电商平台、全电商商家、全国消费者和全世界商品,四个“全”组成的。现在让我们从观研天下发行的《2018-2023年中国电商产业市场发展现状调查与投资方向评估分析报告》,来看一看“双十一”中我们不了解的事情。

1、销售额格局较为稳定,国人消费方式转变明显

从2014年开始,国人关注“双十一”莫过于关注其单日成交额,淘宝系在“双十一”的交易额虽然被稀释了销售额,但一直是还是占据了大部分比例,2017年占比全网销售额的66.23%,销售额达到了1682亿元。在2015年“双十一”天猫占全网74.21%左右份额,2016年天猫“双十一”占比为68.2%。天猫和京东在电商“双十一”中,占据了高比例的交易份额。

近三年电商平台“双十一”销售额占比情况

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各大电商平台都拥有了APP模式的手机端购物网站,从PC端转战手机端,人们也越来越热衷于这类购物方式。2015年的“双十一”,移动无线消费占比为68%,到2016年为82%,今年的“双十一”,无线占比达到了92%。随着VR、AR技术的提升,未来是不是会有躺在沙发上也能有像前往超市、商场购物一样的体验,我们拭目以待吧!

近三年“双十一”PC端和手机端的变化情

2、“新零售”和“大数据”的融合

从2016年,马云提出“新零售”概念开始,“互联网+”“大数据”“新零售”等关键词就开始层出不穷。在今年的“双十一”,“新零售”就已经开始崭露头角,显示电商革命已经开始。

“新零售”是指企业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商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进而重塑业态结构与生态圈,并对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在很多人看来,“新零售”就是线下有很多分店,通过线上销售,按照就近原则,分配线下商店进行发货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是提升效率的一种方法,但这并不是“新零售”的全部意义。

新零售的特征

其中,“大数据”在“新零售”中意义凸显。线下超市也能通过“大数据”来获取想要的营业的便利。从下图的一家日本超市收银机面板,我们可以看出,它比普通的收银机面板多了一些性别、年龄层次的按键,这些按键的作用就是让收银员通过人眼识别出消费者的年龄、性别,为所有来店的消费者做上一个标记。通过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性别来调查超市哪类商品对哪类人更具有吸引力,通过一些数据分析来选择超市商品摆放、进货等等。

日本超市收银机面板

在线上电商,“大数据”就应用得更加频繁了,相信我们大家都见过天猫、京东等平台,都会推送一些“猜你喜欢”类的商品,这就是大数据在电商平台中的完美应用。

今年的“双十一”,“新零售”概念再次被推广,其背后的商业模式也借机得到了展示。人们在商业中也是不断在追求热点,从“双十一”的架势就可以看出来,所有电商平台都在追求“新零售”,阿里、京东、苏宁等都在不惜余力的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方式。马云对“新零售”的预期,正在加速得以实现。

3、电商平台产业链的完善提升了“双十一”效率

说起之前的“双十一”,很多人都会有个顾虑就是买的东西什么时候才能到。不可否认,在“双十一”这天,大量的销售额带来的是超大量的包裹,在物流环节上是耗费时间最多的。但是在供应链端,各大电商平台通过几年的创新和技术改造,让我们快速收到包裹不在话下。

京东商城能够稳定在国内电商第二大平台的地位,就是因为京东商城利用了分布式仓储这一个关键因素,凭借着“上午买,下午到、晚上买,第二天上午到”物流速度优势打开了市场。

京东物流发展历程

菜鸟网络联合了多家金融机构和快递公司,在物流布局上面不仅仅只针对中国,随着“海淘热”,菜鸟网络将物流网络瞄准了世界,提出了“中国24小时、全球72小时必达”的目标。

菜鸟网络发展历程

物流网络的构建只是物流之中的一个框架,智能仓储预判、智能机器人分拣和无人机送货等智能物流的开启,大大提升了电商物流的效率。

在跨境物流方面,各大电商平台纷纷在保税区建立了仓库,利用“大数据”等预测,在“双十一”到来之前提前将商品存放在保税区,2017年“双十一”第一件跨境商品从清关、分拣打包、出仓、海关国检验放到出区配送交接,仅用5分钟完成,最快总共耗时25分钟就送到了买家手中。

今年的“双十一”,各大电商平台就为了保障物流的效果,纷纷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实现在包裹不再拥堵的局面,早在9月份,菜鸟网络就联合网商银行筹备100亿元资金,帮助入仓商家在“双十一”期间解决供应链资金问题,京东也为各平台商家提供了价值6.6亿元的补贴。除了在“双十一”各大电商平台上“看得见”的价格斗争中,其背后的物流竞争也是十分激烈,但是正因为有了激烈的竞争,对于消费者来说,在往年难以收到包裹的“双十一”,今年能正常收到包裹就得到了很大的实惠。

4、“双十一”支付背后的金融战争

今年的“双十一”,以支付宝为首的支付方式,其总笔数达到了14.8亿笔,比去年增长了41%,支付峰值也刷新了纪录,为每秒25.6万笔。支付宝的流行是全球的,境外消费者在今年“双十一”也是贡献了不少力量。在我国的电商行业中,电商金融已经成为了电商消费的一大增值环节,各大电商平台自然不会放过这个领域。

自从天猫的花呗和京东的白条出现以来,不少消费者在平时的购物就已经养成了使用花呗或白条的习惯,在“双十一”期间,两大电商平台更是纷纷推出限时提额、分期免息的优惠政策,来刺激消费者,满足“双十一”的购物需求。

在消费金融时代,电商平台都推出了自己的金融服务,用以融合自身平台的消费。蚂蚁金服、京东金融、苏宁金融、唯品金融、分期乐等各大消费金融公司,在“双十一”期间都推出了各种促销推广活动,俨然成为了电商背后的另一场“战争”。

电商金融的模式

我们看到的花呗、白条等支付都基本是针对电商平台的消费者。根据观研天下发行的《2018-2023年中国电商产业市场发展现状调查与投资方向评估分析报告》,从各电商平台进入金融领域的布局来看,线上电商用户只是其中一部分。阿里巴巴在2010年就开始开展了小额信贷业务,京东2012年底步入金融服务领域,阿里巴巴是依托平台多年来累计的数据,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专业能力为中小商户及消费者提供便捷的服务,京东是通过供应链金融,无需担保快速的为供应商贷款。不同的电商平台打造了不同的电商金融方式,在市场化的今天,电商金融种类和方式竞争也日趋激烈,成了消费金融背后的另一块激烈斗争的区域。

“双十一”发展到今天,越来越吸引消费者,甚至影响到了全世界,不仅仅只是因为国人经济水平的提高,还因为我国电商行业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从概念发展到今天,时间也并不长,但它进步迅速,正在以科技、智慧、便捷的方式来影响人们的购物方式,不断有新技术、新观念来充实电商行业,使得电商行业一片繁荣景象,并在未来会越走越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