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辛•当亲人即将离世,你能做什么[精华]

  平凡的人 2019-02-22

导读《书经》上记载人有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的终命,最后一条即为善终之意,生老病死是人生规律,当顺其自然,方能善始善终,本文李辛医师阐释临终关怀,从中医角度讲述当亲人即将离世,我们能做什么,爱和陪伴,才是最有效的关怀。

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临终关怀,首先是诊断已经明确,病人确定到了终末阶段,现有的医疗条件已经没有办法救治,因此,这里讨论的重点是,后续的“抢救措施”是否有必要。

要不要进ICU抢救?

临终关怀,首先要尊重病人的意愿。我看到有不少例子,老人或病人本身希望安安静静地走,不希望被折腾一番,全身插满管子,拖了一个呼吸机躺在那里慢慢地等。往往是家属放不下,拼命要抢救,要延长亲人的生命,这就变成了一个强迫。

西方医学有一个伦理标准,包括这个抢救有没有价值、要考虑病人的尊严、生命质量……会综合考虑,不是只要送去医院就实施一条龙抢救服务。

我有些朋友是西医,他们实话告诉我,如果自己的亲友到了这一步,他们是不会建议再抢救的。所以对于来问我建议的朋友,即使不是临终状态的病人,我也会建议他去问一下熟悉的西医,后面的一系列检查和相随而来的治疗措施,以及它的迫切性和必要性,这两个问题一定要了解清楚,尤其是必要性。

比如急性心肌梗死或者是脑出血,他可以救过来,而且,通过后期西医、中医的调理,能够恢复,那么这种抢救是有价值的。但是如果已经到了临终关怀这个阶段,很多抢救是没有价值的,很多已经无法恢复的病人,依靠医院的呼吸机、吸痰器延迟一两个月的生命,甚至更久。这其实是在增加病人的痛苦,浪费钱财和整个社会的医疗资源。

进了ICU你还能做什么?

中医怎么看临终关怀呢?

中医第一注重神,第二是气,就是能量,第三才是形体,当人的形体无法再恢复的时候,要保护人的神气不受过多的干扰。

什么是干扰呢?

过多的探访、过于嘈杂、过冷或过热的环境,过多的移动,尤其是过多的侵入性检查、治疗。

人在临终状态的神气非常的弱,因此也非常的敏感,这就使得任何一些细微的影响都会造成病人极大的痛苦。

所以,只要病人能够自主饮食、喝水,不存在呛咳的情况,就不要做鼻饲,导尿管也是一样,这些都会对人体正常运作产生干扰,也容易引起泌尿系感染。万不得已不要做。

如果要鼻饲,也要考虑病人的中焦脾胃是否能承受,这时候,温热的米汤、参汤比寒凉的营养液、果汁之类的要合适很多。

2003年,有一位江西的国家级名老中医,九十多岁,年老体弱,家人以为老人处在弥留之际,送进了ICU,住了两周,情况不好,后来用参汤、米汤混合,每天鼻饲三次,在中西医合力之下恢复了。

最有效的关怀,就是爱和陪伴

西方设有专门临终关怀的病房,它的环境跟普通病房不一样,更像家,而且鼓励病人放上自己喜欢的东西,如小家具、台灯、照片,甚至模拟一些自然界的声音和光线,家人也可以陪着他。国内目前这些部分还很缺失。

人都会有这个阶段,而最后这个阶段,也许是几天,也许是几个月。这个过程,如果有亲友陪伴,喂水、按摩、说话、洗脸、揉揉身体,甚至给他念经、祈祷,这些部分才是临终关怀最重要的一部分。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充满关怀的交流,也是一个充分的、尽责尽孝的功课。有了这个过程,双方都会很圆满,很安心。最后病人走了,家属心里不会有太多的后悔和遗憾。

但是我们现代人有个很大的问题,很多人一没有时间,二没有主见,也不敢担责任。我碰到好多人更愿意把病人留在医院里,他宁愿多花钱,能让自己安心一些。尤其是家里有好多兄弟姐妹,好多不同意见的时候,会产生自保心态,而忘了什么才是对病人更好的选择,最后由医生宣布“人没了”。这会是一个空洞,永远都在。


按照中医和道家的观点,西医认为的临床死亡还不是真正的死亡,呼吸心跳停止后,三魂七魄才会慢慢离开身体,这时候神很虚弱,飘忽不定,但什么都能感受到,所以在那个时候对身体的任何刺激,比如,进行擦身、换衣、防腐、冰冻……这时候的触觉和痛苦比平常要大很多,但这时候家属在精神上给予他的帮助,他也能感受到,这份感受也会比平常大很多。因为这个时候精神的连通性,比活着的人要灵敏很多倍。

如果病人有宗教信仰,在整个过程中,家属诚心为病人念诵经文,或静心打坐,目的是保持双方内心的安稳平静,就能形成很好的感应,这个部分对于临终病人来说,是最重要的。临终阶段,房间不要放电视、收音机、电脑等等,而且如果能够安排单独的房间最好,然后只安排病人喜欢的人、安静的人探视,不想见的人就不要见了。不然对病人来说,就是伤害和干扰。

如何减轻亲人的痛苦?

对于一些重症病人,在疾病的后期,身体上会承受很多痛苦。除了西医的一些祛除疼痛的治疗之外,还可以用传统的一些方法,帮助缓解痛苦,让病人舒服地离开。

如果病人的神智还很清醒,艾灸就很合适。古代抢救,艾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尤其对元气没有的人,艾灸是第一位的。可以给病人艾灸,也可以让健康的人把温暖的手放在病人的小腹上,这也是在补病人的元气。如果身体不舒服,就给他轻轻地揉一揉,这个过程,已经不只是一个触摸了,其实是心理上很大的支持和交流。《扁鹊心书》里面讲了很多,可以看一看。

人总是要走的,不管有病没病。到这个阶段如果病人愿意待在家里,有熟悉的亲友陪着他,喝点参汤、米汤,或者吃喝一点点他喜欢的东西,祥和而平静,没有人打扰他,这样是最自然的临终关怀。我们上几代的老人都还能享受到这些,最后时间到了就走了,整个过程都比较安心。

什么才是对病人最合适的?这些需要家人静下来体会、思考。这个阶段,金钱、技术和设施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尽可能减少病人的痛苦、慌乱、打扰,多一些安心,多一些家人的陪伴最重要。

【名家简介】

李辛,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专业毕业,天津中医学院心身医学硕士。师从国家级名老中医宋祚民先生。擅长方药,针灸,静坐和精神分析。现任上海自道-熙和堂诊所顾问,北京东文诊所顾问,平源堂整合医学中心顾问,瑞士自然疗法专职工作者协会(ASCA)继续教育项目讲师。

文源:正安聚友会

此文难得,从医学的角度讲述了人的临终过程,有生之年幸好读到!

导读:

这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推荐各年龄段的朋友都认真的读一读。该文从医学的角度讲述了人的临终过程,希望大家能有所了解,帮助家人和自己理性的坦然的面对。当前人们关于临终的认识普遍存在误区,应该好好普及,不要给亲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一个遭遇车祸的22岁男性被送进了监护室,此时的他生命垂危,几乎不能说话。然后,在长达3个小时的时间里,医院不允许家人进入病房看望这个随时会告别人生的亲人,在随后的时间里,也只允许一个亲人每隔2小时进去看望5分钟。

 在漫长的等待中,沮丧的女友只好回家了,父母也抵不住身心疲惫睡着了,直到护士通知他们病人已身亡时才惊醒过来。由于痛惜没能在最后时刻与亲人见上一面,说上几句告别的话,家属的悲痛骤然加剧……

 这还算不上残忍。在最后的日子里,病人常常得被动地接受这样的“待遇”:一是过度治疗。有些病人甚至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仍在接受创伤性的治疗。另一个极端是治疗不足,也就是说,病人受到的痛苦和不适直到死亡也没有得到充分的解脱。

 那么,生命在最后的几周、几天、几小时里到底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一个人在临近死亡时,体内出现了什么变化?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怎样做才能给生命以舒适、宁静甚至美丽的终结?

 临终期一般为10-14天(有时候可以短到24小时)。在这一阶段,医生的工作应该从“帮助病人恢复健康”转向“减轻痛苦”。

 临终病人常处于脱水状态,吞咽出现困难,周围循环的血液量锐减,所以病人的皮肤又湿又冷,摸上去凉凉的。你不要以为病人是因为冷,需要加盖被褥以保温。相反,即使只给他们的手脚加盖一点点重量的被褥,绝大多数临终病人都会觉得太重,觉得无法忍受。

 呼吸衰竭使临终病人喘气困难,给予氧气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但他们已失去了利用氧气的能力,此时给他们供氧无法减轻这种“呼吸饥饿”。正确的做法是:打开窗户和风扇,给病床周围留出足够的空间。另外,使用吗啡或其他有类似鸦片制剂的合成麻醉剂是减轻病人喘气困难和焦虑的最好办法。

 当吞咽困难使病人无法进食和饮水时,有些家属会想到用胃管喂食物和水,但濒死的人常常不会感到饥饿。相反,脱水的缺乏营养的状态造成血液内的酮体积聚,从而产生一种止痛药的效应,使病人有一种异常欢欣感。这时即使给病人灌输一点点葡萄糖,都会抵消这种异常的欣快感。

 而且,此时给病人喂食还会造成呕吐、食物进入气管造成窒息、病人不配合而痛苦挣扎等后果,使病人无法安静地走向死亡。静脉输液虽然能解决陷入谵妄状态病人的脱水问题,但同时带给病人的是水肿、恶心和疼痛。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甚至在死前三个月之久,不少病人与别人的交流减少了,心灵深处的活动增多了。不要以为这是拒绝亲人的关爱,这是濒死的人的一种需要:离开外在世界,与心灵对话。

 一项对100个晚期癌症病人的调查显示:死前一周,有56%的病人是清醒的,44%嗜睡,但没有一个处于无法交流的昏迷状态。但当进入死前最后6小时,清醒者仅占8%,42%处于嗜睡状态,一般人昏迷。所以,家属应抓紧与病人交流的合适时刻,不要等到最后而措手不及。

 随着死亡的临近,病人的口腔肌肉变得松弛,呼吸时,积聚在喉部或肺部的分泌物会发出咯咯的响声,医学上称为“死亡咆哮声”,使人听了很不舒服。但此时用吸引器吸痰常常会失败,并给病人带来更大的痛苦。应将病人的身体翻向一侧,头枕的高一些,或用药物减少呼吸道分泌。

 濒死的人在呼吸时还常常发出呜咽声或喉鸣声,不过病人并不一定有痛苦,此时可用一些止痛剂,使他能继续与家属交谈或安安静静地走向死亡。记住,没有证据表明缓解疼痛的药物会促使死亡。

 听觉是最后消失的感觉,所以,不想让病人听到的话即便在最后也不该随便说出口。

 这几天,我一再地说,我一再地想,----为什么,为什么直到现在我才读到了这篇文章。我的父母已先后去世,而一直到他们生命的最后时光,我没有和这篇文章相遇,所以在无知中铸成大错。

 所有的误解都基于一个前提,我们和临终者已经无法沟通,我们至亲的亲人已经无法讲出他们的心愿和需求,我们只好一意孤行。而本来只需要一点点起码的医学常识,事情并不复杂。

 我想起我抓着父亲的手,他像山泉一样凉。我命令弟弟说:爸爸冷,快拿毯子!现在才知道,他其实并不冷,只是因为循环的血液量锐减,皮肤才变得又湿又冷。而此时在他的感觉中,他的身体正在变轻,渐渐地漂浮、飞升……这时哪怕是一条丝巾,都会让他感觉到无法忍受的重压,更何况一条毯子!

 我想起直到父亲咽气,医生才拔下了连接在他身体上的所有的管子,输气管、输液管、心电图仪……同时我们觉得他几天几夜没进水进食,总是试图做些哪怕是完全徒劳的尝试。母亲清早送来现榨的西瓜汁,装在有刻度的婴儿奶瓶里,我们姐弟每天都在交流着爸爸今天到底喝了多少水。

 现在才知道,他其实并不饿。那时候,他已从病痛中解脱出来,天很蓝风很轻,树很绿花很艳,鸟在鸣水在流,就像艺术、宗教中描述的那样……这时,哪怕给病人输注一点点葡萄糖,都会抵消那种异常的欣快感,都会在他美丽的归途上,横出刀枪棍棒。

 父亲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在最后谵妄状态中,却忽然变得喋喋不休,而且是满口的家乡话。我担心他离我而去,我想喊住他,他毫不理会。现在才知道,那个时辰,他与外界的交流少了,心灵深处的活动却异常活跃,也许青春,也许童趣,好戏正在一幕幕地上演。我怎可无端打断他,将他拖回惨痛现实?

 我应该做的,只是静静地守着他,千万千万不要走开。临终者昏迷再深,也会有片刻的清醒,大概就是民间传说的回光返照吧,这时候,他必然要找他最牵肠挂肚的人,不能让他失望而去。

 我还记得父亲此生表达的最后愿望,是要拔去他鼻子上的氧气管。可是我们两个不孝子女是怎样地违拗了他的意愿啊,我和弟弟一人一边强按住他的手,直到他的手彻底绵软。

 现在才知道,对于临终者,最大的仁慈和人道是避免不适当的、创伤性的治疗。不分青红皂白地“不惜一切代价”抢救,是多么的愚蠢和残忍!

 父亲走了。医生下了定论,护士过来作了最后的处理。一旁热心的病人和家属说:儿子、女儿都在,快哭,快喊几声嘛。可不知为什么,我竟然一点也哭喊不出来,弟弟也执拗地沉默着。现在才知道,听觉是人最后消失的感觉,爸爸没有听到我们的哭泣,不知道他是高兴还是难过?

 生和死都是自然现象,这我明白。只是现在才知道,上帝竟然把生命的最后时光安排得这样有人情味,这样合理,这样好,这样的----自然而然。是人为的、自作聪明的横加干涉,死亡的过程才变得痛苦而又漫长。

 一天上午。我突然发现我对面的同事泪流满面,一个50多岁的男人的失态让我诧异。忙问他怎么了,他告诉我看了上面的文章想起了他母亲临终前情形,他说就像上文描述的那样,觉得母亲冷了给她穿保暖的衣服,盖厚厚的被子,觉得母亲几天没有进食,不停给她输液,他母亲想回家,可他坚持让她住在医院。他自认为尽了孝心,可是没想到给她带来莫大的痛苦。

 人总是要死的,带着轻松、美丽踏进另一个世界,一定会走得更好。

 现在,我读到了这篇文章。我要保留着它直到最后的时光,如果有可能,我要求我的孩子照此办理,任我的灵魂作最后的欣快飞翔。

文源:如见阅读

肥儿茶-健脾消食化积-成人小儿都适用

健脾强肾壮骨话补钙 - 后爱傲骨无双

李辛:当父母觉察力不够的时候,即使上一百堂亲子课都是没有用的

李辛:疾病产生和治疗的过程

李辛:很多疾病,其实是被我们创造出来的

李辛:身心出现的每一个问题,都是过去所有发生事件的延续

李辛:投入地爱一次,忘了自己

李辛:为什么现在病越来越多,越来越不好治,可以从这里找原因

李辛:肿瘤是固化的能量团

李辛:生病也不一定都是壞事,是在提示你讓生活停下來

李辛:用好人体的防御体系,才能御敌于国门之外(附排寒气方法)

林李之見:癌症并不可怕,你的观念才让它面目狰狞(林杰李辛)

李辛:身体一有大病,说明生命列车的方向已错了很久

李辛:是不是必须素食?

李辛:为什么说生病是正常的?

李辛:一切都可以是药

李辛:如何看待令人恐慌的检查报告

李辛:如何看待令人恐慌的检查报告

李辛:离自己的内心近一些,身心便不容易出问题

李辛:比物质层面的补药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补药

李辛:一个中医眼中的焦虑和抑郁

李辛:一个中医眼中的精神健康

李辛:如何深入学习经典中医?

中医李辛 | 真正的养生,是去感受自己

李辛:一个中医眼中的抑郁症

李辛 - 各行各业都在相互喂药吃

李辛:了解你身体的大格局(强烈推荐)

李辛:大病是吃出来的吗?未必!80%的疾病跟心理因素有关

李辛:增强体质的第一张处方

李可:要为细辛平反昭雪!

李辛:很多人都在补肾,其实所谓的肾虚只是一个假象

揭示生命奥秘,疾病与健康的本质(大全)

“仁义礼智信”对五脏健康的影响

母亲哺乳期间,切莫生气,否则就会伤害孩子!

她出身书香门第,19岁嫁富商,生8女5男,40岁守寡,培养13位博士,成为传奇母亲!

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

中医博士刘力红教你不用花钱的治病方法

彭鑫中医博士【不花一分钱对癌症康复有帮助的建议】

量子医学 VS 中医理念

中医博士刘力红:告诉你“疾”和“病”有什么不一样!

疾病的根源 - 中医精髓

中医博士刘力红:中医是如何认识健康与疾病的

中医无绝症(深度好文)

走近中医,才明白人这辈子到底该何去何从才是安好!

中医认为没有阳气就没有生命(大师李可讲阴阳)

========== END ==========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