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表是古代宫殿、陵墓等大型建筑物前面做装饰用的巨大石柱,是中国一种传统的建筑形式。相传华表既有道路标志的作用,又有为过路行人留言的作用,在原始社会的尧舜时代就出现了。相传华表是部落时代的一种图腾标志,古称“桓表”,以一种“望柱”的形式出现。 基本信息
相关推荐 词义“华表”意为中华的、白色的(汉白玉制)、显要的皇家御用表柱,是皇家寓所、陵寝的标志。 起源说1、有关华表的由来多数学者认为是源于尧舜时立下的诽谤木原型,其原始造型可能就是在一根柱上横钉一块木牌,这种诽谤木就是为了便于百姓在上面书写不满情绪、上谏批判朝政而专立的。 2、另一种意见认为,华表起源于远古时代部落的图腾标志。现在天安门前的华表上蹲着一头怪兽,非狮非狗,头望宫外,名为“犼”,民间传说这种怪兽性好望,让它望着宫外,是让它眺望远游的皇帝不要迷山恋水,早作归计,以理朝纲。这种说法本身包含了先人的建造华表时对王权的一种虚幻的期望。 3、也有认为华表是由一种古代的乐器演变而来。这种乐器名为“木锋”,是一·种中间细腰,腰上插有手柄的体鸣乐器,先秦时,代天子征求百姓意见的官员们,奔走于全国各地,敲击木锋以引起人们注意。后来,天子不再派人出去征求意见,而是等人找上门来,将这种大型的木锋矗立于王宫之前,经过演变,就成了华表。 4、还有认为华表原是古代观天测地的一种仪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种观察天文的仪器为表,人们立木为竿,以日影长度测定方位、节气,并以此来测恒星,可观测恒星年的周期,古代在建筑施工前,还以此法定位取正。一些大型建筑因施工期较长,立表必须长期留存。为了坚固起见,常改立木为石柱。 历史记载1、古代用以表示王者纳谏或指示道路的木柱。晋·崔豹 《古今注·问答释义》:“ 程雅 问曰:‘ 尧设诽谤之木,何也?’答曰:‘今之华表木也。以横木交柱头,状若花也,形似桔橰,大路交衢悉施焉。或谓之表木,以表王者纳谏也。亦以表识衢路也。’” 北魏·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龙华寺》:“(洛水)南北两岸有华表,举高二十丈,华表上作凤凰,似欲冲天势。” 周祖谟 注:“华表,所以表识道路者也……古代建筑前路边每有石华表。” 2. 古代设在桥梁、宫殿、城垣或陵墓等前兼作装饰用的巨大柱子。设在陵墓前的又名“墓表”。一般为石造。柱身往往雕有纹饰。北周 庾信 《燕歌行》:“定取金丹作几服,能令华表得千年。” 唐·杜甫 《陪李七司马皂江上观造竹桥》诗:“天寒白鹤归华表,日落青龙见水中。”《古今小说·羊角哀舍命全交》:“四围筑墙栽树,离坟三十步建享堂,塑 伯桃 仪容,立华表,柱上建牌额。” 3. 指房屋外部的华美装饰。《文选·何晏<景福殿赋>》:“皓皓旰旰,丹彩煌煌,故其华表则镐镐铄铄,赫奕章灼。” 李善 注:“华表,谓华饰屋外之表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