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表”的由来与含义

 白桦树2008 2022-09-21 发布于内蒙古

多年前,笔者第一次到北京天安门前去游览,被那里古老宫殿与现代化建筑交相辉映的情景深深地吸引住了,尤为感兴趣的是天安门前那一对用汉白玉雕刻的华表。华表笔直的柱身上雕刻着精美的蟠龙流云纹饰;柱的上部插着一块云形长石片,一头大,一头小,感觉柱身直插云间,意境十分悠远。


 
“华表”是什么?一般认为,华表又名桓表、表木,是一种在古代建筑物中用于纪念、标识的立柱。那么,华表是怎么形成的?又是怎样发展演变的?华表起源很早,在远古时期尧舜时代就出现了,但起因却又有不同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那时的人们在交通要道设立一个木柱,作为识别道路和标志,这就是华表的最初形状。后来的邮亭、传舍也用它作标识,它的名字叫作“桓木”或“表木”,后来统称为“桓木”。在古代,“桓”与“华”音相近,所以渐渐地就读成了“华表”古代称:表者,标也。意思是指路标,即是在交通要道口立之木制路牌,形状是在木柱上方加木横板。远古先民们十分高兴接受这种提供方便的华表木,所以在当时十分普及。图片

第二种说法:在远古时期,华表名“谤木”、“诽谤之木”、“纳谏之木”。古代的“纳谏之柱”为何用诽谤二字冠名?翻看《现代汉语词典》不难发现,诽谤似乎并不是一个好词,其词语的解释是“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然而,在中国古代,“诽谤”二字却不是一个单纯的贬义词。《说文》曰:“放言曰谤,微言曰诽。”就是说,公开表达不满叫做谤,私下表达不满叫做诽。而且,诽谤一词本身还含有“进谏”之意。

相传尧、舜二位伟大的帝王为了纳谏,在交通要道和朝堂上树立木柱,让人在上面书写谏言。可见诽谤这个词在古代是议论是非、指责过失的意思,相当于现代的提意见,并不是指造谣污蔑、恶意中伤。所以“诽谤木”类似现在的“意见箱”也就是鼓励人们提意见。伟大的尧帝规定,民众有意见, 可以向看守人陈述, 如来人愿去朝廷面陈想法, 看守人会给予指引。由于能及时听到民众的意见, 尧帝对百姓的疾苦就非常了解。所以,《尚书·尧典》对尧帝大加颂扬,但并不是称赞他有多么高的本领、多么大的神通,而是赞颂他与平常百姓密切相连的关系。因此,司马迁在《史记》中富有激情地评价尧帝:“其仁如天,共知(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即:“尧帝的仁德如天大,智慧如神。接近他如太阳般温暖,远望他如云霞般灿烂。他富有而不骄傲,高贵而不傲慢!”

尧帝之后,伟大的舜帝继位,更加重视体察民情。他令人在朝廷前设立木牌,名“诽谤木”,让百姓把批评意见写在木牌上。因舜帝的名字叫“重华”,所以“诽谤木”就被人们称为“华表”

秦始皇时代,为加强专制统治,废除了华表。汉代又恢复华表,称做“桓表”。由此可见,华表最初是发扬民主的工具,只是由于封建帝王不爱听批评,不准人民提意见,因此华表逐渐成为街心路口的路标,后来又变成一种石雕艺术,作为建筑物的装饰品。

据晋代崔豹在《古今注·问答释义》记载:“程雅问曰:'尧设诽谤之木,何也?’答曰:'今华表木也,以横木交柱头,状若花也,形似桔槔,大路交衡悉施焉。或谓之表木,以表工者纳谏也,亦以表识肠路也崔豹所说华表木的形状与现存的天安门前的华表大致相同。今天,天安门前的华表仍然保持了“以横木交柱头”“形似桔槔”的基本形制,只是华表的谤木作用早已消失,上面不再刻以谏言,而被象征皇权的云龙纹所代替,成为皇家建筑的一种特殊标志。图片

第三种说法:华表起源于远古时代部落的图腾标志。华表顶端有一坐兽,似犬非犬,它叫做“犼(hǒu)”,汉族民间传说这种怪兽性好望。远古时期,先民们都将本民族崇拜的图腾标志雕刻其上,对它视如神明,顶礼膜拜,华表校顶的雕饰也因各部落图腾的标志不同而各异。到了封建社会,图腾的标志渐渐在人们心中印象淡薄,华表上雕饰的动物也变成了人们喜爱的吉祥物。如唐朝诗人杜甫有“天寒白鹤归华表,日落青龙见水中”的诗句,其意就是说华表的校顶上雕饰的是白鹤。如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华表上确实雕饰有白鹤。据传这是因为一个名叫丁令威的人,学道成仙,化鹤归未,立于华表上作歌,故人们以后将白鹤雕刻于华表柱子上,以示吉祥。

天安门前的一对华表,每个柱头上都有一个蹲兽,头向宫外;天安门后面还有一对华表,上面的蹲兽是头朝宫内。据北京古老传说:华表柱头上的蹲兽,名叫犼,性好望。犼头向内是希望帝王不要沉湎于纸醉金迷的宫廷生活,它好像在对帝王说,经常出来看看你的臣民吧,因而名叫“望帝出”;犼头向外,是希望帝王不要耽恋山水,废弃政务,它好像在对出游的皇帝说,快些回来治理朝政吧,因而名叫“望帝归”。图片

第四种说法:华表是由一种古代的乐器演变而来。这种乐器名为“木锋”,是一种中间细腰、腰上插有手柄的体鸣乐器。先秦时,代天子征求百姓意见的官员们,奔走于全国各地,敲击木锋以引起人们注意。后来,天子不再派人出去征求意见,而是等人找上门来,将这种大型的木锋矗立于王宫之前,经过演变,就成了华表。图片

第五种说法:华表原是古代观天测地的一种仪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种观察天文的仪器为表,人们立木为竿,以日影长度测定方位、节气,并以此来测恒星,可观测恒星年的周期,古代在建筑施工前,还以此法定位取正。一些大型建筑因施工期较长,立表必须长期留存。为了坚固起见,常改立木为石柱。一旦工程完成,石柱也就成了这些建筑物的附属部分,作为一种型制而保留下来,每每成为宫殿、坛庙寝陵等重要建筑物的标志。后世华表多经雕饰美化,表柱有圆形。八角形,雕有蟋龙云纹,柱头有云板,校顶置承露盘,华表的实用价值逐渐丧失而成为一项艺术性很强的装饰品。

具体来说,由木头制作的诽谤木演变为雕刻精细的石柱,形成蟠龙缠绕的华表,据考始于汉代。从东汉开始,华表渐渐地出现在陵墓前,成为“墓表”或“神道石柱”。南北朝时期,陵墓前使用华表更为流行,其形制上也已经与明清时期陵墓前的华表没有什么差别。唐宋时期,华表作为路标的功能逐渐消失,逐渐演变为象征性建筑,立于皇宫、皇陵等建筑的前面。在岁月的流逝中,华表已经完全失去了其最早的纳谏功能,但华表最初作为诽谤木的历史却仍然值得人们深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