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华表木”的由来

 紫雨剑 2011-06-19

中国古代“华表木”的由来

2010-07-31 09:29:50|  分类: 古代社会研究 阅读127 评论0   字号: 订阅

   

华表,又称华表木、谤木,即诽谤之木、交午木。以横木交柱头,竖立于交通要道的街口处,专供来往行人写谏书和提意见用。此乃古代原始民主的产物,时过境迁,华表的形式与内容都变了。华表木起源于“谤木”。在古代,“表”字的字义,一是柱,即木柱。战国时期吴起、商鞅变法时曾立表取信于民。今天北京天安门前两侧的汉白玉华表,就是从古代的华表木演变而来的。古代“表”字的另一个字义是标志。原始华表木的基本形状是,在一根木柱的上部,横装一木板,木板与木柱十字交叉,成十字形,形状如花,故称花表木,花与华同音,因而也称华表木,简称华表。又因一纵一横为午,故又称交午木。原始社会氏族成员开会的场所可能立有华表木,于是华表木就成为民主议论公社大事的标志。后来,可能是氏族成员把对公社批评建议的意见写在华表木上,这样,原来作为标志的华表木就演变成为诽谤之木。

 

司马迁《史记·孝文本纪》,也记录了汉文帝登基第二年后,说的一段话:

“上曰: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今法有诽谤妖言之罪,是使众臣不敢尽情而上无由闻过失也,将何以来远方之贤良?其除之!民或祝诅上以相约结,而后相谩,吏以为大逆;其有他言,吏又以为诽谤。此细民之愚,无知抵死,朕甚不取。从今以来,有犯此者,勿听治!”

这个汉文帝登基一年,就口谕废除了谏谤治罪的律条,允许人民诽谤,而不治诽谤罪。值得注意的文字是,在《史记·孝文本纪》中,关于“诽谤木”所引用的诸家注释,需加几点说明:

服虔注释说:诽谤木由尧创作,立于桥梁“交午柱头”上;

应劭注释说:诽谤木是桥梁边用来书写政治过失的木板,在秦代被去掉,现在又恢复了;

韦昭注释说:诽谤木考虑政治缺失,众人可以把想法写在木板上,后世已把它变成了装饰品,现今宫门外桥头的四柱木,就是那个东西;

郑玄的注释主要对古人形容诽谤木是“交午柱头”,或“四出柱”形状,作进一步字义说明。他说《礼经》记载:“一纵一横为午”,以木贯穿柱头,成“四出”样子,就是现今的“华表”;

崔浩对郑玄之注作补充说明说:以木贯穿,柱头四出,名为“桓”。由于春秋时候,陈、楚方言“桓”与“和”之音相近,所以叫成了“和表”。现今叫“华表”,又是因为“华”与“和”声音相近,讹变而出。

这几个注释很有意思,不但说明了古代“诽谤木”的样子,而且说明了它的流传和蜕变,——从由发布舆论、听取民意的设施,蜕变成了装饰宫门外的“华表”。“谤木”后来演变成今天的华表,失去了原有的监督涵义。现今诽谤木已演变为华表,也称“华表柱”。古代设在宫殿、陵墓等大建筑物前面做装饰用的大石柱,柱身多雕刻龙凤等图案,上部横插着雕花的石板。

 

“辽阳城内鼓楼东,昔丁令威家此,学道得仙,化鹤来归,止华表柱,以咮画表,云:‘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岁今始归,城郭虽是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摘自明张岱所著《夜航船》)

 

  1、古代用以表示王者纳谏或指示道路的木柱。

  晋 崔豹 《古今注·问答释义》:“程雅 问曰:‘ 尧 设诽谤之木,何也?’答曰:‘今之华表木也。以横木交柱头,状若花也,形似桔橰,大路交衢悉施焉。或谓之表木,以表王者纳谏也。亦以表识衢路也。’” 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龙华寺》:“﹝ 洛水 ﹞南北两岸有华表,举高二十丈,华表上作凤凰,似欲冲天势。” 周祖谟 注:“华表,所以表识道路者也……古代建筑前路边每有石华表。”

  2、古代设在桥梁、宫殿、城垣或陵墓等前兼作装饰用的巨大柱子。设在陵墓前的又名“墓表”。一般为石造。柱身往往雕有纹饰。

  北京 天安门 前后的两对,雕刻精美,是华表中杰出的代表作。 北周 庾信 《燕歌行》:“定取金丹作几服,能令华表得千年。” 唐· 杜甫 《陪李七司马皂江上观造竹桥》诗:“天寒白鹤归华表,日落青龙见水中。”《古今小说·羊角哀舍命全交》:“四围筑墙栽树,离坟三十步建享堂,塑 伯桃 仪容,立华表,柱上建牌额。”

  3、指房屋外部的华美装饰。

  《文选·何晏<景福殿赋>》:“皓皓旰旰,丹彩煌煌,故其华表则镐镐铄铄,赫奕章灼。” 李善注:“华表,谓华饰屋外之表也。”

 

华表究竟在这些建筑物中起着什么作用?至今尚有不同看法。

  一般认为,华表又名恒表、表术,是一种在古代建筑物中用于纪念、标识的立柱。华表起源于古代的一种立木,相传在我国尧舜时代,人们就在交通要道竖立木柱,作为行路时识别方向的标志,这就是华表的雏形。

  另一种意见认为,华表起源于远古时代部落的图腾标志。华表顶端有一坐兽,似犬非犬,它叫做“犼”,民间传说这种怪兽性好望。远古时的人们都将本民族崇拜的图腾标志雕刻其上,对它视如神明,顶礼膜拜,华表校顶的雕饰也因各部落图腾的标志不同而各异,历史进入到封建社会,图腾的标志渐渐在人们心中印象淡薄,华表上雕饰的动物也变成了人们喜爱的吉祥物。如唐朝诗人杜甫有“天寒白鹤归华表,日落青龙见水中”的诗句,其意就是说华表的校顶上雕饰的是白鹤。观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华表上确实雕饰有白鹤。据传这是因为一个名叫丁令威的人,学道成仙,化鹤归未,立于华表上作歌,故人们以后将白鹤雕刻于华表柱子上,以示吉祥。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华表上古名“谤木”,相传尧、舜为了纳谏,在交通要道和朝堂上树立木柱,让人在上面书写谏言。也就是鼓励人们提意见。晋代崔豹在《古今注·问答释义》中说:“程雅问曰:‘尧设诽谤之木,何也?’答曰:‘今华表木也,以横木交柱头,状若花也,形似桔槔,大路交衡悉施焉。或谓之表木,以表工者纳谏也,亦以表识肠路也/崔豹所言华表木的形状与现存的天安门前的华表大致相同。只是华表的‘谤木’作用早已消失,上面不再刻以谏言,而为象征皇权的云龙纹所代替,成为皇家建筑的一种特殊标志。

  也有人认为,华表是由一种古代的乐器演变而来。这种乐器名为“木铎”,是一·种中间细腰,腰上插有手柄的体鸣乐器,先秦时,代天子征求百姓意见的官员们,奔走于全国各地,敲击木铎以引起人们注意。后来,天子不再派人出去征求意见,而是等人找上门来,将这种大型的木锋矗立于王宫之前,经过演变,就成了华表。

  还有人认为,华表原是古代观天测地的一种仪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种观察天文的仪器为表,人们立木为竿,以日影长度测定方位、节气,并以此来测恒星,可观测恒星年的周期,古代在建筑施工前,还以此法定位取正。一些大型建筑因施工期较长,立表必须长期留存。为了坚固起见,常改立木为石柱。一一旦工程完成,石柱也就成了这些建筑物的附属部分,作为一一种型制而保留下来,每每成为宫殿、坛庙寝陵等重要建筑物的标志。后世华表多经雕饰美化,表柱有圆形。八角形,雕有蟋龙云纹,柱头有云板,校顶置承露盘,华表的实用价值逐渐丧失而成为一项艺术性很强的装饰品。

 

华表石柱顶端,雕刻的怪兽造型,就是历史的见证。怪兽似犬非犬,遍体鳞甲,腆胸昂首,尾巴翘起与鬃发相连,弯曲的象鼻子直冲天空。据传说这种怪兽名叫犼(hǒu),原产我国北方,性猛食人,后绝种。因华表顶端的石犼仰首向天,游人称之为望天犼。在四个华表顶端,两兽向北,两兽向南,相传面向北的一对石兽,因朝着皇宫,叫“望君出”,意在奉劝帝王不要久居深宫,要经常到宫外去体察民情。面向南朝着宫外的一对石兽叫“望君归”,意在期望皇帝外出时不要留恋湖光山色,及时回朝处理政务。华表木就这样在历史的漫长岁月里,变来变去成了美化封建帝王的装饰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