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水与火焰,新能源汽车的2019扶持与退补并存

 阿明哥哥资料区 2019-02-22

新能源无疑是汽车行业转型的一大出路,近些年,无论是政策扶持,还是市场参与都热情不减,但有这样一个事实,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政策方面的扶持正从单纯的补贴向发展整体规划的把控演进。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新能源汽车能否独立行走?适应期又会凸显什么问题,都是需要探讨的话题。

2019年,政策扶持变化初现

新年伊始的2月1日,工信部组织召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编制工作启动会。工信部部长苗圩强调,在《规划》编制工作中,要以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探索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模式,谋求产业创新发展的新路子,打造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增长极。

从这份规划来看,2019年,国家将在新能源发展方向的探索、创新、新模式上提供指导性关注与扶持。同时,苗圩还透露,相关部门要为财政补贴全部退出后做好前期准备。比如,制定发布2021年-2023年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完善双积分制度,另外,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也是今年的政策重点。

从2018年起,新能源汽车补贴就已经进入了过渡状态。2018年年2月12日到6月11日的过渡期期间,新能源客车享受原财政补贴标准的0.7倍补贴,新能源货车和专用车享受0.4倍补贴,燃料电池汽车补贴标准不变。新能源补贴力度最强的阶段,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最高补助5万元/辆,纯电动乘用车最高补助 6 万元/辆,并采取退坡机制适当降低补助标淮。

而现在已经在逐渐降低的阶段。毫无疑问,2019年依然是新能源汽车政策补贴的过渡年。

补贴退坡 “独立行走”的路阻且长

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2019年补贴政策,希望在保证2021年补贴全部退出后,产业不受太大影响。

国家对新能源的补贴下降趋势明显,预测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幅度将在30%-40%之间。

政策的变化将促进新能源汽车格局的变化,市场对其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高续航,高技术含量的新能源车发展将成为新的拐点。但现在新能源汽车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在补贴退出后,能否独立行走?同时,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的问题更加凸显。

前段时间,有报道称,蔚来ES8百公里电耗50度,相当于40升柴油,并不像车企所讲的那样节能。蔚来公司相关负责人在微博上回应表示,所谓百公里35~40升柴油、1公里1度电,并不客观,有误导之嫌,并表示电动车耗电和使用环境、场景、驾驶习惯等都有关。受电池技术影响,新能源汽车在低温状态下,耗电量剧增。新能源汽车续航和服务问题,也让新能源汽车在未来发展中蒙上了一层阴影。

由于电池没有额外的政策补助,再加上电池技术本身的缺陷,并且电动汽车的电池容量越大,更换的费用也越高,导致当前市场部分车型换一次电池的价格,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占到了40%的成本。动力电池的性能直接决定了整车的续航,动力,安全性,电池领域竞争趋向白热化。

虽然新能源面临诸多问题,但进入门槛较低,形成了现在传统自主品牌、合资品牌、进口品牌和新晋互联网造车纷争市场的局面。但当补贴的角色逐渐淡化,客户购车成本提升,各家企业将全面进入竞争模式,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将发挥作用。

一边是国家政策的扶持,一边是补贴减少,新能源汽车找到自我突破点还需很长时间。2019,在“政策+市场”的双驱动下,新能源汽车需要技术升级、压低成本,提高对传统汽车的竞争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