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构筑学生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江山携手 2019-02-22

                              晋中市榆次区教研室   王建萍

学生:我喜欢听故事、读故事,但我不喜欢语文课……

教师:我苦口婆心的讲解为什么他们就不领情,就学不会……

家长:都快要上初中了,我真担心孩子的语文成绩,老是不理想,我该怎么办呢?

社会:语文教学费时最多,收效最少,总是不满意,已到非改不可的地步了……

我们国家进入阅读时间晚,阅读量小,阅读能力弱。关键在三个指标:学生从文本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差、对文本作出解释的能力差、对文本作出评价的能力差。后两项严重不足。

前几年,我国对五年级进行过语文能力测试,给出一篇很短的短文——《种一棵爬山虎》,请学生概括第二段(五句话)的段意,有10%的学生概括不准,总体上说:阅读进入的晚,阅读量少,阅读能力差。

1.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内容的不确定——教什么说不清楚

教学过程和方法的盲目性——怎么教说不清楚

忽视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效果怎样说不清楚

2.单一的教学方式,繁琐的讲解分析,机械的重复训练,过度的人文阐释,不当的媒介使用。

一、构筑学生课堂的理论思考

1.课程改革催生课堂新理念:

 ⑴.体现“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 ⑵.体现预设与生成相统一的理念; ⑶.体现尊重差异性的理念;⑷.体现生活化的理念; ⑸.体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转变的理念。

2.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

    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3.观课的理念

    曾经期待的好课(观老师):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程序严谨、教学节奏流畅、教师提问恰当、过渡语言自然、学生积极配合、双基落实到位……

今天重审“好课”(感受):多见教师教得好,少见学生学得好,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配合教师和……

4.今天期待的好课(观学生): 自主学习  主动参与  有效参与

合作交流  同伴互助  自我展示  自我检测  自我评价  合作评价(通过观测学生课堂的行为,见证教师目标定位是否准确,教材解读是否到位,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效果是否满意。)

5.学生课堂思考的三个问题:

 ⑴.你想到哪里去?——确定目标(方向)

 ⑵.你怎样到达那里?——导向目标(策略)

 ⑶.你是否到了那里?——评价目标(效果)

二、构筑学生课堂的实践研究

课堂教学的研究共分三个部分:

  核心设计——教学目标  学习任务  检测工具(集备)

  过程设计—— 激情导课  民主导学  检测导结(个案)

  辅助设计——教具和课件设计  板书设计  练习和作业设计

  (前提领悟课标精神  正确理解教材  民主对待学生)

第一部分   核心设计(集备)

 1.教学目标    2.学习任务     3.检测工具

课标学段目标与课时教学任务的研究

第一学段重点目标(一、二年级)

1.抓好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细微处、反复抓、课内外)

2.抓好生字、新词的学习(字音、字形、字义、记字法)

3.抓好对学生良好阅读兴趣的培养。(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

4.抓好对学生基本读书方法的指导。(技巧、学习默读、学习交流)

5.抓好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的积累。

第一学段主要任务(一、二年级)

第一课时:(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全文)。

(2)学习生字:两类生字不可混淆学习,识记生字不必复杂烦琐,书写生字要将指导、描红、仿写、融通,步步到位,最多写三个。)

第二课时:(1)读懂课文(初步理解,学习读出感情,强化积累)。

            (2)巩固识字,书写生字。

举例:《英英学古诗》突出随文识字实录(寿安里  任红娟)

一、激情导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一个叫英英的小朋友在家给奶奶背古诗的故事,请抬起你的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板书: yīnɡ yinɡ     shī

                 英  英  学 古 诗  )强调轻声音节yinɡ和整体认读音节  shī,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课题旁这幅小图,图上画了谁?她俩在干什么?

生:图上画的是英英和奶奶,她俩在说话,(师)你说一句,我应一句,这叫对话。前面练习一中我们已经了解了对话的形式和朗读的方法。英英和奶奶究竟在说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俩的对话。

二、民主导学

师:请大家借助汉语拼音,自由朗读课文,并用你喜欢的不同的符号圈画出绿线条里的生字和田字格里的生字以及生字组成的词语,遇到难读的生字、词语、句子要多读几次。(学生自由朗读)

 师:在刚才的读书过程中,老师发现大家的读书姿势很好,圈画生字时的握笔姿势也很规范,你们的学习习惯可真好。

1、集中认识二类生字。

师:现在我们开火车比试比试谁认识了绿线条里的生字朋友,看看哪列火车已经准备好了。(找一小组开火车识记)

(1)生字带拼音带词语抽读。

        bèi       yí    shuānɡ  sī niàn     dǒnɡ   tánɡ

        背给你听  疑是地上霜   思  念   听 懂     唐 代

(2)生字去拼音带词语抽读。

师:生字朋友把拼音帽子藏起来了,你还认识他吗?(再找一小组开火车识记)

背给你听  疑是地上霜  思念  听懂  唐代(还可组生活中的词)

2.检测朗读,随文学习一类生字。

      师:火车现在已经开进了课文,现在谁来扮演英英读英英的第一句话,其他同学思考从英英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指名读)

      生:我知道了英英学了一首古诗叫《静夜思》。

        (教师随机板书:shǒu 首 

   师:“首”是量词,一首古诗,还能说一首什么?

   生:一首歌曲  两首诗歌……

   师:“首”除了是一个量词之外,还可以扩哪些词?

   生:首长 首先 首都……

师:英英学了哪首古诗呢?

      生:静夜思

      师:老师已经把这首古诗完整的呈现在大屏幕上,自己放声练一练,英英能学会,相信你也能学会。(出示大屏幕,学生自由朗读)

      师:这首诗的题目《静夜思》中包含两个生字。“静”是左右结构的字,左半部分是一个新部首“青”字旁,右半部是后面10课即将学到生字“争辩”的“争”,合起来读“jìng”。想想,你在哪些场合见过“静”字?

      生:我在医院、会议室、图书室、电影院……

      师:让我们齐读这首诗。(学生齐读)

      师:英英背完,奶奶是怎样回应的?谁来读奶奶的话?(指名读奶奶的话教师随机板书:yì si意  思)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点?

      生:都是“心”字底的字,音节都是整体认读音节。

      师:思念的“sī”,和“意”组词就变成轻声“si”,齐读一次。(学生齐读)

      师:谁来替英英告诉大家这首诗的意思,谁来读英英的第二次对话?(指名读后教师评价长句子的朗读情况,大屏幕出示并指导读好长句子:远离家乡的人/望着那天上的月亮,/不由得/思念起故乡来。)

      师:书上说照在床前的是——

      生:照在床前的是明亮的月光。

      师:想想生活中还有什么光可以照?

      生:太阳光、电灯的光、蜡烛的光……【教师板书: zhào照,边写边形象描述帮助识记:“太阳光(写‘日’)召集在一起(写‘召’)发出万丈光芒(写‘四点底’)”】

      师:谁能用“照”说句话?

      生1:太阳光照耀着大地。

      生2:路灯照亮了马路。

      师: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地上就像铺了一层——(生:一层白霜)【教师板书:céng层  强调平舌、后鼻音,和“首”一样都是量词,并进行一层(楼) 一层(纱布) 一层(烟雾)的扩展练习 】

      师:选两位同学分别扮演英英和奶奶完成最后一次对话。(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教师板书:lǐ李并问:什么李?学生回答:“木子李”】

      师:“李”除表示姓之外,还表示一种水果——生想之后回答:李子,还有桃子和李子合称“桃李”。

3、回归整体,强化识记。

      师: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么多的生字(教师指板书),大家练习读一读,看谁认识的既快又对?(生自由练习)让我们一起叫出这些生字宝宝的名字吧(学生齐读)

4、字回课文,强化朗读

      师:现在这些生字宝宝出来玩得有些累了,想回课文里休息休息,相信把他们放回课文你会把课文读得更好。(学生再次练习朗读课文后,进行同桌分角色朗读和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对话)

5、回顾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师: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想想英英和奶奶进行了几次对话?从对话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生:英英和奶奶进行了三次对话。

      生:我了解到英英背了一首古诗叫《静夜思》。

      生:我还了解到《静夜思》的意思和诗人。

6、小结延伸,形成积累

      师:除了《静夜思》李白还写了很多诗,你还背过李白的那首诗?(学生背《早发白帝城》、《古朗月行》等诗)

7、指导写字

      师:田字格就是生字的家,我们现在要请生字宝宝回家了,回家前大家先仔细观察“英”、“静”两个生字写好哪一笔是最关键的?

      生:我觉得“英”要把下面的横写长些,“静”的“青”字旁 的“月”撇要变成竖。……

      师: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请抬起小手和老师一起把生字宝宝送回家。(教师示范写“英”、“静”两个生字后让学生顺便将“首”、“意”“思”五个生字进行描红、练习本上仿写)

三、检测导结

      师:这节课大家读得认真,听得仔细,字也写得很漂亮,现在老师要检测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小组开火车读词语。指名推荐朗读课文。听写五个生字,同桌互判,反馈一百分的和共性的错误,教师集体强化识记。

      师:《静夜思》这首诗究竟讲的是什么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课标学段目标与课时教学任务

第二学段重点目标(三、四年级):

      1、抓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学习。

      2、抓好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学习。

      3、学会默读,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第二学段主要任务(三、四年级)

第一课时:(1)学习预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请文章的条理,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1)读懂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情感,积淀语言),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抓住关键词句、动情点、主要细节和场景引导学生读进去,记得住,用得出。)

             (2)学习作者遣词造句、具体形象、条理清楚的表达方法。

课例:三年级《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引导学生对樟树的特点;樟树的可贵之处两部分内容的理解,让学生领悟宋庆龄的可贵品质,进而产生对宋庆龄的崇敬之情。3.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樟树的特点及可贵之处。3.领悟象征意义及文章表达方法。

学习任务:

任务一:樟树的特点是什么?

学习策略:自由读课文第四段,画出文中描写樟树外形和生长特点的词句,批注你的理解和感受,先在组内交流。勾画樟树外形和生长特点的句子,并批注。(利用课例材料,教会学生如何勾画批注)

       “ 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外形),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稠密(茂密、茂盛的意思,感受到生命力旺盛)的树叶(外形)绿得发亮(感受到了生机勃勃)。樟树四季常青(特点),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无论……总是 ……,强调了樟树的蓬蓬勃勃,这个关联词说明樟树在任何条件下,它的生命力都是很顽强的。前面的几个词都在写樟树的蓬蓬勃勃)

任务二:樟树的可贵之处是什么?

学习策略: 默读课文第五段,勾画出描写樟树可贵之处的词句,批注你的理解和感受,先和组内同学交流。

课标学段目标与课时教学任务

第三学段重点目标:(第二学段基础上增加)

1、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表达顺序,领悟表达方法。

3、默读有一定的速度。

第三学段重要任务(五、六年级)

第一课时:

(1)学会预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请文章的条理,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1)读懂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情感,积淀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课例:六年级《水》(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晋华小学 康慧丽)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引导学生对人们洗雨水澡时的“痛快”;四兄弟勺水冲凉时的“喜悦”内容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进而激发学生珍惜水资源的情感。

3、通过体会由有水时的快乐反衬出缺水的苦涩,让学生领悟课文反衬的表达方法。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水,为什么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3、领悟课文反衬的表达方法。

学习任务:

      过渡: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走进泉眼挑水部分,感受了水的珍贵,这节课我们走进雨水洗澡部分,进一步感受在有雨的日子里水的珍贵。

任务一:水为什么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1.自由读“一场雨洗澡”部分,用自己习惯的符号画出相关词句,批注你的理解和体会,再用一个词来概括人们在洗澡时的感受。

2、并在组内进行交流,试着读出自己的感受,做好展示交流的准备。

任务二:水为什么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默读“一勺水冲凉”部分,找到相应的句段进行勾画批注,再用一个词来概括人们在洗澡时的感受,并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小结:我们从泉眼挑水、雨水洗澡、勺水冲凉三个部分体会出了水的珍贵,其实,文中字里行间都在描写水的珍贵,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水的珍贵,想一想文章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请交流你的感受。

第二部分:过程设计

三步九要素:

   1、激情导课—导入课题、明确目标、预期效果

   2、民主导学—任务呈现、自主学习、展示交流

   3、检测导结—目标检测、结果反馈、反思总结

一、激情导课(2——3分钟)

 目的:导进课堂(人进课堂,思维进课堂,情感进课堂)

三个要素:

     导入课题(借助情境,引出课题,板书课题,产生兴趣)     

     明确目标(定的准,记得住)

     预期效果(给学生一个理由,让学生相信自己能完成)

课例: 《普罗米修斯盗火》第一板块(教研室 王建萍)

一、激情导课(侧重教学设计)

 1、导入课题:同学们,我们中国有许多神话故事,外国也有许多神话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希腊的一则故事《普罗米修斯盗火》。板书课题,读好课题中的人名,学习课题生字“普”“盗”,由“盗”想到近义词“偷”,学习生字“偷”(还可联想有关偷盗的词语或成语)

2、明确目标:由“盗”提问“为什么盗?怎么盗的?结果怎样?” ②根据问题和学生一起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指明同学说说,读通课文;学会生字新词;理清脉络,了解大意。

3、预期效果: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有办法找到问题的答案,能完成目标的同学请举手,好,快快进入课文。相信通过学习,你们一定能解决问题的。

课例:《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一板块(窑上小学 闫俊美)

      一、激情导课

      1、导出课题:由了解徐悲鸿其人入手,导出课题,板书课题,读好课题,理解“励志”,读题质疑:为什么学画?(起因)怎样学画?(经过)成功了吗?(结果)

      2、明确目标:常规目标,学生说明。

      评:导课激趣,课题信息要素完整,知识信息传递正确,内容呈现顺学而导,对接学生原有经验,体现学生课堂有效。

      二、民主导学

      目的:充分地进行独立思考;积极地参与互动交流;大胆地展示学习成果。

      三要素:任务呈现(可操作、可监控、可检测)自主学习(1.知道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2.可以独立学习,也可小组学习。3、教师三巡视:一看学生是否进入学习;二看学困生需要什么帮助;三看需要收集的典型成果。) 展示交流(1、建立展示平台;组织有效展示;实施指导评价。2、巩固强化重点,发现探究难点,提升拓展要点)

课例:《普罗米修斯盗火》(第二板块)

 1.任务一。读通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策略:之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①遇到文中出现的人名或地名,用波浪线画出来,反复读几次。②遇到生字描红一次,争取记住。③遇到生词查字典理解并批注。

 2.自主学习。(学生根据任务读书学习,查字典,勾画.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3.展示交流。文中有不少外国的人名,地名,很拗口,哪位同学愿意试一试?

(1).普罗米修斯躲在太阳车所要经过的路上。当太阳神阿波罗驾驶着太阳车轰隆隆从天空中驶过的时候,普罗米修斯悄悄地将茴香树的枝条插进太阳车的烈焰中,偷取了火种。(教师特别评价红字部分)

(2).主神宙斯站在奥林匹斯圣山上,发现人间烟火袅袅,立刻追查是谁盗走了天火。当他得知是普罗米修斯触犯了天规,便大发雷霆,决定要狠狠惩罚他。

①.学习生字“惩罚”,强调读音和写法。(对犯错误或犯罪的人加以惩治。)②、理解“烟火袅袅”“ 大发雷霆”③、袅袅:形容烟气缭绕升腾(想象烟雾的样子来理解)④、大发雷霆:“霆”极响的雷,比喻震怒。比喻大发脾气,大声斥责。⑤、近义词:勃然大怒、暴跳如雷、怒形于色、怒不可遏⑥、反义词:平心静气、心平气和、和颜悦色⑦、与“烟火袅袅”结构类似的词“小心翼翼”⑧、小心翼翼:“翼翼”严肃谨慎。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3).宙斯派天神用沉重的铁链把普罗米修斯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绝壁上,让他经受烈日暴雨的折磨。

(4).不知过去了多少年,普罗米修斯的英雄壮举感动了希腊大英雄赫刺克勒斯,他不远万里来到了高加索山的悬崖下,张弓搭箭,射死了凶残的鹫鹰,把普罗米修斯救了下来。学习生字:“腊”,比较“蜡”

 理解:不远万里:不以万里为远。形容不怕路途遥远。

     过渡:从同学们的读中老师知道大家对课文已经读得比较熟练了。再看我们的三个问题,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从文中找找答案吧!

2.任务二。理清脉络,了解大意。

策略:再读课文,①根据开课提出的问题标出对应段落。②试着写写段落的意思。③再把段落的意思用两个字概括。

自主学习。(学生根据开课提出的问题学习)

展示交流。(对应段落,概述意思,浓缩标题)

为什么盗?-----第一自然段,写人类没有火种生活非常困苦。(无火)

怎么盗火?-----第二至四自然段,写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勇敢地盗取了火种,为人类带来了光明和智慧。(盗火)

结果如何?-----第五、六自然段,写普罗米修斯因触犯了天规而受到惩罚。(受罚)

追问:最终如何----第七、八自然段,写普罗米修斯获救。(获救)

(强调生字“获”)

      根据文章结构,说说全文主要内容。

课例:《徐悲鸿励志学画》(四年级一课时起步阶段)

任务一:读通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策略:①自由读课文,关注勾画的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认清字形。②在组内交流易错的音,易混的字,课后词及意思。③小对子读课文,互相纠正。④组长组织组员做好展示的准备。

任务二:理清脉络,了解大意。

      1.根据课前提出的问题,看着老师的板书(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分段。起因1_3  段,经过4—6段,结果7—8段

      2.用上板书中的词语,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意思。(起因:嫉妒  激怒   经过:不知疲倦临摹   结果:优异  震惊)

      板书:       徐悲鸿励志学画

       (1—3)  起因   嫉妒  激怒

       (4—6)  经过  不知疲倦  临摹

       (7—8)  结果  优异  轰动

      抓住关键词概括段意:

      1、徐悲鸿向达仰学画,引起外国学生的嫉妒,被激怒的徐悲鸿从此立志成才,要为中国人争气。

      2、写徐悲鸿不知疲倦,勤学苦练,生活清苦,临摹学画的经过。

      3、徐悲鸿以优异的成绩轰动世界,改变了外国学生的偏见,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根据课题,生成问题;根据问题,理清脉络;根据段落,读出信息;根据信息,概括段意;根据段意,概括文意。

综上所述: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①整体略读归纳法:直接用自己的语言概括②重点归纳法:抓文章中关键词语或重点句、重点段的段意,略加补充③审题归纳法:从题目入手,将题目的意思具体化④提问归纳法:根据文章后的提示问题。

⑤要素归纳法:按照记叙文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来归纳

⑥摘句归纳法:从文章中提取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来归纳。

理解句子的方法

(1)抓住关键词理解全句意思:先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甚至是标点符号,单独理解,然后结合语境弄懂全句的意思。(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3)从比喻、象征意义中理解句子。(4)联系背景理解句子。(5)联系文章的中心理解句子。(6)抓住句式特点理解句子。(7)注意句子的作用理解句子。(8)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

教给学生方法

      1.一定要教给学生品词析句勾画批注的方法。

      2.一定要教给学生理清文章脉络的方法。

      3.一定要教给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

      4.一定要教给学生由读学写的方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

      首先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上下功夫,突出“读味”;

   其次在品词品句、咬文嚼字上下功夫,突出“品味”;

      同时在圈点批注、读写迁移上下功夫,突出“写味”;

      读因写而深化,写因读而丰富.

三、检测导结(5——8分钟)

目的:督促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反思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要素

目标检测:针对性、难度不要大、题量不易多,留有足够的时间,强调独立完成。

结果反馈:1、要有教师的示范与指导。2、合作批改。 3、给做错的纠正。(分别打分)

反思总结:根据检测做反思,谈收获。

课例:《普罗米修斯盗火》第三板块

      1、目标检测。《普罗米修斯盗火》第一课时

        ⑴听写。铁链  触犯  惩罚   盗火  希腊  获救  肝脏  啄食

        ⑵同桌互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⑶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                       为我们塑造了                           的普罗米修斯的形象。

      2、结果反馈。①听写后同座互批,及时改正。②同座互读指定段落,及时指正。③学生直接写答案,师生互对答案。评价。

       这三道题,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设定的,其目的就是要检测学生是否完成了本课时的教学任务。及时将存在的问题处理到位。

       3、反思总结。①学生根据检测做反思。②学生根据收获谈长进。

      普罗米修斯到底是怎么盗火的?他受到宙斯怎样的惩罚?下节课我们走进课文,细细品读

课例:《李时珍夜宿古寺》(寿安里   杨新云)

第二课时检测导结:

选择一种情境补充完整,试着运用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的品质。

1.一座险峻的大山耸立在他们的面前,只见                (环境)

2.突然,李时珍发现悬崖边长着一株珍贵的草药,他       (动作)

3.弟子庞宪看到李时珍要尝鸡肠草,他赶忙上前拦住      地说:

                。”李时珍     地说:“           ”。(语言)

中高年级的二课时检测工具,一定将由读学写挤进课堂,学以致用。

第三部分 辅助设计

      一、教具和课件设计

      ×××××××××××××××××××××××××××

      二、板书设计

      ×××××××××××××××××××××××××××

      三、练习和作业设计

      ×××××××××××××××××××××××××××】

结束语:构筑学生课堂的三重境界

 第一境界:授人以鱼,即教给知识;

 第二境界:授之以渔,即教给学习知识的方法;

 第三境界:悟其渔识,即能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形成新的思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