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课堂还给学生

 江山携手 2019-02-22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水平,影响学生的成长,因此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在八年级下册新目标英语Unit10反意疑问句的教学时我采用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教学设计形式,所出现的课堂场景和教学效果大相径庭,值得深思。

【教学设计一】

教师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反意疑问句。先讲反意疑问句的构成形式:前面一个陈述句加上后面一个简短的疑问句构成;再讲反意疑问句的变化规则:前肯后否,前否后肯;然后教师出示一些例子加以说明讲授反意疑问句的变化方法和步骤,最后教师出几道训练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课堂场景一】除了做巩固练习时让学生动笔外,整节课教师“一讲到底,唱独角戏”。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昏昏欲睡”。一节课下来学生不知所云。在课堂检测中仅有30%的学生做全对,有近30%的学生全错,教学效果很差。

【教学设计二】

教师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反意疑问句。

第一步:教师出示一些反意疑问句例句,先让学生观察反意疑问句的构成形式,然后请部分学生向全班学生介绍反意疑问句的构成形式,教师给以简短必要的补充说明。

第二步:让学生观察反意疑问句前面陈述句部分和后面简短疑问部分有什么关系,找出反意疑问的构成原则。这时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观察结果,很快就有学生举手说出观察结果,有“陈肯问否,陈否问肯”、“否陈肯疑,肯陈否疑”、“前肯后否,前否后肯”、“ 肯定,否定;否定,肯定”,还有的学生搞得更简洁“肯否,否肯”。教师把学生的观察结果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举手表决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反意疑问的构成原则,大多数学生都选择了“前肯后否,前否后肯”,于是教师便向学生介绍这就是反意疑问句的构成原则,学生很快便记住了。

第三步:让学生继续分组观察所出示的反意疑问句,归纳出变反意疑问句的方法步骤。经过讨论学生得出了反意疑问句的解答步骤:1、判定(判断该用肯定还是否定);2、找动(找句子的助动词:按原形do,单三does,过去时态did加);3、换代(将主语换为代词);4、完成(写上问号)。

第四步:巩固练习。

【课堂场景二】

整节课教师话语不多,主要是让学生进行观察、交流、发言。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小组之间互相合作、讨论、交流热烈,学生争相发言,神采飞扬,学生展示声音洪亮、条理清晰,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课后巩固练习90%的学生全对,全错学生为0,课堂效率很高。

【对比反思】

两种课堂教学设计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我们很明显能感觉到:在第二种教学设计中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交流、讨论、展示等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课堂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目标。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是实现新课标理念的关键,也是是否以学生为本的重要标志。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如果不能体现这一本质性的特征,那么课改也仅仅只是一种形式,就不能说是生本课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