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军史故事 | 达·芬奇与“双头炮”

 昵称m5Gu5 2019-02-22

达·芬奇是意大利著名画家。他的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名画誉满全球。可许多人不知道,这位大画家同时对兵器和军事工程颇有研究。 


1482年前后,米兰大公国与威尼斯大公国之间时有战争发生。30来岁的达·芬奇作为米兰大公国的宫廷画家和军事工程师,画了许多兵器、军事器械和军事工程设施方面的设计图。其中,达·芬奇对火炮研制技术的重要贡献就是他提出了“双头炮”的设想。


当时,在欧洲使用的火炮是炮管粗短的滑膛炮。由于这种炮没有反后坐装置,巨大的后坐力往往使大炮后退一段距离,既影响射击的准确性和发射速度,又给操作带来不便。为解决这个难题,达·芬奇建议将两门相同火炮的炮尾相接,炮口朝相反方向成一条直线。这样,在射击时两门炮所发生的后坐力就可相互抵消。这就是“双头炮”的来历。


“双头炮”的设想虽然难以实现,但它向人们指出了消除后坐力的途径,即可以用同时向后抛射的另一颗平衡弹来抵消后坐力,这成为以后设计制造无后坐力炮的基本原则和依据。



环球军事微信发布

总  策  划:颜    军

责任编辑:张小丽

视觉设计:扈    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