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的“真”,真是一个问题 !

 一帆a 2019-02-22

在当今中国,教师的人文素养提升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相比,前者比后者要迫切得多,重要得多。人文素养当然是一个牵涉到很多问题的宏大话题,对于现实的教育而言,教师来说,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公平、关爱、尊重和求真。这里想说的是求真。

我原来工作的学校,校训便是“求真”,名书法家书写,镏金,钢架支撑,高高地竖立在教学大楼的楼顶,无论老师还是学生,进校时还是活动中,稍一仰视,便赫然入目。经受着风吹雨打,日晒夜露,竟总是岿然不动,丝毫也不变色。我一向对这些不很在意和上心。只是有一回,某一学生在日记中对学校为了迎接上级某项检查验收进行的“弄虚作假”行为针砭时,引用校训以作为批判揭露的理据,让我有点感触。就是说,当时的我在那样一种教育文化的熏陶渐染下,早已麻木不仁、浑然不觉了。

记得上个世纪80年代,经常对外开课,每每开课之前,总有“民意”代表或者学生干部,偷偷跑到我的办公室,想刺探一点情报,就是明天课上你会讲什么,提出什么问题,让他们回去安排同学应对,以使课堂教学获得好评,不是或者不仅仅是为了老师,而是为了班级的荣誉。甚至有时候班长还会以班主任的“指示”为由来跟我商量,无论如何要泄露一点机密。我当时气盛,眼里容不得沙子,自然难以让同学满意而回。

几十年教师做过,公开的教学无数次,至今坚守的一点是,无论如何不能在课堂上造假,这不仅是教育道德教学道德的底线,也是作为老师的人之为人的基本要求。但坚守这一点,有时候真实比登天还要难。几年来,跟无数的校长、园长和一般的教育管理者交流,每当我言说及此,总是看到很多听讲者不知是什么味道的笑脸,苦笑的,善意的嘲笑的,甚或还有藐视的嗤笑的。其笑下之意是,你是生活在中国、中国教育的情境里还是在真空中呢?与少量敢于言说的胆大者私下交流,其中不乏省内外一流学校的校长,他们的共同结论是,在当下,如果真的求真,真的一点不掺假,虽不说寸步难行,但一定是步履维艰。

重温陶行知先生的当年的教育理想: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做真人。就这一点而言,我有很多感慨,我们今天的教育是比陶行知先生的时代做得更好了呢,还是更差了呢?所以很多场合,假如面对行政官员或者是校长,我总是说假如我们上下同心戮力,首先在教育的笑环境里,营构一个说话做事算数,求真务实的场景和环境,局长对校长,校长对教师,教师对学生,级级传递,层层不减,教育就会是一个“理想国”,而由此辐射,到学生的家长,教师和管理者的家庭乃至周围的所有的人,是不是可以逐渐净化这样的一个社会呢?

这显然是可以慢慢做到的。过去我总是说,教育的功能之一是引领社会文化发展的方向,但我们从事教育的人今天早已没有了这样的自信,无论是教师还是领导似乎都被教育的另一个功能——为社会提供必要的服务,比如人才培养、升学需求等——牵着鼻子跑,又被不很精通教育价值却又拼命追求政绩包括教育政绩的少许官员强势左右着,所以不要说“引领”,连在这个问题上的发言权都没有。这个自信不建立,教育的命运就无从改变,除非有一天,有一位真正精通教育的在上者,更为强势的权力人物一朝顿悟,那才会有教育的翻身解放。

但这是很难想象的。可能还是需要我们自己来努力争取。我以为可以从每一个教师和校长做起,实际也很简单,只要言行一致做到两点即可:

说自己相信的话,不要总是说连自己也不相信的话;说自己可以兑现的话,做自己可以做到的事。

实际上,皇帝的新装并不是童话故事,安徒生的国籍如果考证起来肯定还是大有文章,而生活在瞒和骗的大泽中有时候还是会很有些好处,比如安徒生同志笔下的那一位皇帝、大臣乃至臣民,便是各得其所,各有其乐。所以安徒生只有一个。(严华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