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篆书——金文2

 水子88 2019-02-23

三 金文的線條分析

繼續講金文,三,金文的線條分析。

3.1金文線條的來源

要分析金文線條,首先要講清楚你看見的線條來源,也就是你看的線條哪裡來的。理論上有三個來源:

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篆书——金文2

一是真跡,看真跡當然是最好的,第一手資料。好像甲骨文,有刻的,也有寫的,這寫的就是真跡,沒有經過加工。

大盂鼎

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篆书——金文2

字數多的青銅器銘文,通常排列得很整齊。如我以前介紹過的西周大盂鼎,銘文分兩段,依照格子,上下和左右二度排列,偶有一些調整。從文字内容來看,執筆者是有學問的人,因為字數有限制,不能太長,所以說些什麼話,這是要細細斟酌的。這樣一想,銘文加工前應該有原稿,可惜沒有留下來。商周時期是沒有紙的,如果是直接寫在泥範上,筆跡應該和當時甲骨上的差不多,用筆簡單,線條單一。當然還有一個可能,根本沒有用毛筆,是用竹籤、銅籤之類的工具,直接在濕泥範上寫,寫錯了就一抹。這泥範就是原稿,現在也見不到了。

毛公鼎

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篆书——金文2

二是看器具,直接看青銅器上的銘文。看器具未必清楚,銘文和器具顏色對比不鮮明。如你想臨毛公鼎銘文,買張機票飛台北去故宮。但你去了恐怕會失望,銘文顏色和底色差不多,而且底面毛糙,有些地方看不清楚。

牆盤

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篆书——金文2

第三,大多數人習慣看拓片,拓片是我們中國特色產品,就算以前毛公鼎在私人藏家家中,也是把銘文拓下來看的。學書法臨帖主要依靠拓片,拓片黑白兩色,對比鮮明。好拓片也不是容易得的,拍賣起來動輒幾十萬元,好在現代攝影和印刷技術發達,在家買本書就可以看到大量金文拓片。我這裡分析金文線條,主要是拓片上的線條。

顏真卿《顏氏家廟碑》

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篆书——金文2

拓片會不會走樣?凡是加工過的東西都會走樣,經過書寫、刻製、翻砂、澆鑄,還有風吹雨打後的鏽蝕,這些線條跟真跡相比,必定有點走樣,如《顏氏家廟碑》,原石線條和拓本給人的感覺不大一樣。拓片是拓石碑的表面,而原石可以看到線條底部,《顏氏家廟碑》刻法是從線條兩邊向下斜刻的,所以溝底有一條中線,看起來有立體感。

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篆书——金文2

放大點看,這是我去西安拍的《家廟碑》「兄」字,跟我們運筆情況差不多,畫有中線,飽滿圓潤。右邊是台北故宮《散氏盤》上的「井」字,這是泥範上澆鑄出來的,線條底部相對較平,沒有中線。石碑面打磨得很光滑,但銅器底部是毛的,這銘文凹下去不深,一打磨會把銘文弄壞了。

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篆书——金文2

但在拓本上看,情況就有點不同。因為拓本是要經過椎拓和裝裱,這都屬於加工。如果拓工、裝裱師的技術有問題,掌握得不好,墨多了,或者裝裱時把紙刷開了,線條就平,立體感就消失了。你看左右這兩個拓本,左邊線條平,右邊好多了。

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篆书——金文2

《散氏盤》「井」字,起筆、收筆都是藏鋒,非常圓潤。我把它翻白,如果這是拓本效果就是最好的。但現在看到的拓本,這個字經常出現了尖起、尖收。所以說拓本能否把原來的線條保持好,這是關鍵。

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篆书——金文2

所以可以得到一個結論,通常臨摹金文以拓本為主,有問題的話可以到博物館察看原器上的銘文。二者對校,可以解決很多問題。

遂公盨

舉一個例子,2002年,北京保利在海外收購到一件青銅器,稱為盨,是簋的演化,也是盛榖物的器具。雖然很小,但銘文記載了大禹治水,這是最早記錄。最後一行第二個字認不出來,專家們跟原器一對,原來是澆鑄時留下的一個凹痕,這就是拓本和原器對照的好處。

3.2範本的選擇

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篆书——金文2

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篆书——金文2

有銘文的青銅器很多,開始學習選哪一個好呢?上次講過,有些銘文上字有肥筆,這肥筆等於畫畫,如1976年出土的庚姬尊 銘文三十字,繪畫成分太多。結果就是妨礙正常的運筆,邊寫邊畫,描描塗塗。所以像這樣的銘文,最好不選。

大盂鼎

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篆书——金文2

所謂晚清四大器之一的《大盂鼎》,也有許多肥筆。初學者選範本,找一些字多、肥筆少的拓本為好,這樣,臨寫時容易專注於線條的練習。

牆盤

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篆书——金文2

如果要避開肥筆,可以臨寫前面提到的牆盤。牆盤分為左右兩段,很像兩張條幅。字很規矩,注意最後一行字數是特別多的,完全的臨寫,要增加一行才寫得下。

虢季子白盤

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篆书——金文2

《虢季子白盤》上的文字基本上都線條化了,接近小篆。可惜筆畫比較瘦,雖然看起來頗秀麗。臨寫金文和甲骨文不同,甲骨文線條是刻的,所以瘦挺,金文大多是鑄的,線條雄厚,多臨習雄厚線條對鍛鍊筆力有好處,這件銘文是個例外。但這器文字排列有特色,字距比較大,顯得寬舒。這是周宣王時的作品,各位還記得這位周宣王嗎?他令史籀整理文字,產生了籀文。

毛公鼎

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篆书——金文2

台北故宮的毛公鼎,名氣很大。注意它的銘文在內壁上,沿著球面直行排列,所以拓片是兩個扇形,跟其他器具不同。

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篆书——金文2

當你臨《毛公鼎》拓本,注意這是裝裱時剪裁過的樣子。看起來排得很直很整齊,如這一頁,你在原來的拓片上找一找,就會發現原來字都是移動過的,這些字的左鄰右舍都是裝裱師傅搬過來的。

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篆书——金文2

本來毛公鼎上的銘文,上面三個字是上下左右都對齊的,大約四個字之後,就是一度排列,左右不對齊了。所以你臨寫時候,也有兩種選擇,一度或二度,對行或對格,未必照裝裱師的安排寫。

散氏盤

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篆书——金文2

書法家臨寫金文最多、最普遍的一件,是散氏盤。散氏盤銘文與眾不同,有自己強烈的個性,人們稱《散氏盤》是金文中的草體、自由體,亂頭粗服不拘一格,所以倍受推崇。

散氏盤的特點一

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篆书——金文2

散氏盤第一個特點,它用的格子是近於方形,而其它金文體型是長的,這一來體勢就不一樣。胡小石說:「篆體至周而大備,其大器若《盂鼎》,《毛公鼎》……結字並取縱勢,其尚橫者唯《散氏盤》而已。」

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篆书——金文2

所謂橫勢,指有一部分的字橫向特別寬。我這裡舉幾個例子,你看這幾個字,上面都是瘦長的,下面是《散氏盤》,橫向拉寬了。篆字取橫勢很難處理,《散氏盤》是成功的。

散氏盤的特點二

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篆书——金文2

散氏盤的特點二,線條富有金石氣。什麼叫金石氣呢?一是指刻在青銅器和石頭上的線條,邊緣〔也就是皮〕往往很毛,不是光的。二是線條運筆不是直下,而是彎彎曲曲,呈屋漏痕狀。所以金石氣就是蒼勁、堅韌、古樸、醇厚,散氏盤上的字,線條就有這樣的特點。假如我把這線條寫光寫直了,馬上變成奶油小生了。一級課程講過趯鋒,「九用」之一,拿一枝大點的毛筆,你大顯身手的時刻來到了。

散氏盤的特點三

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篆书——金文2

散氏盤第三個特點,是隨意草率,天趣盎然。造一個青銅禮器,那是非常重大而莊嚴的事情,所以大多數禮器上的文字都端莊平整,如毛公鼎。散氏盤記錄的是相鄰兩國劃界和割讓土地之事,由周天子派人來主持,照理說也是非常嚴肅的事。這份土地契約刻在一個盤上,以防賴帳。但找了一個熱情奔放的書寫者,這就非常之罕見了。現在國家簽約有沒有用草體的?《散氏盤》是唯一的例子。此人結字東歪西倒,圓不圓,方不方,卻又很好看。輕輕地告訴你,寫起來比規規矩矩的正體容易得多。一筆下來寫歪了,人家當你深得《散氏盤》韻味。

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篆书——金文2

清·吳大澂

這是清代吳大澂臨《散氏盤》,四屏條。

吳昌碩

吳昌碩七十九歳時臨《散氏盤》。他收藏有一本很好的《散氏盤》拓本,現已出版。他臨寫過多次,這是條幅。

黃賓虹

黃賓虹臨《散氏盤》,立軸。

劉海粟

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篆书——金文2

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篆书——金文2

劉海粟八十歲時臨寫的《散氏盤》,這是很長的手卷,香港《書譜》雜誌刊登過。

王蘧常

王蘧常臨《散氏盤》,你可以看到,這些書法家的筆法、結字各有特點。

3.3力度是金文線條的關鍵

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篆书——金文2

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篆书——金文2

金文線條的好壞,有沒有金石氣,跟下壓力有關。以前說過,毛筆筆鋒向前進有一個水平方向的力在推它,力大就推得快。初學書法,很容易忽略另外一個力,就是下壓力。如果你運筆下壓力不夠,筆鋒咬不住紙面,那就是飄。飄是大病,寫出來的線條沒有力,輕薄。改進的方法,是增加下壓的力度。想想「力透紙背」、「入木三分」、「以錐劃石」這些話,都是提醒用筆時要有很大的下壓力,這在一級課程再三講過。

記住水平力量決定前進速度,垂直力量決定線條力度。

力度和速度

力度和速度的關係,總起來說就是:

■力度越小,速度越快:線條輕薄,過分就是飄。

■力度越大,速度越慢:線條厚重,過分就是滯

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篆书——金文2

所以線條有光邊,皮光肉滑那一種。有毛邊,線條邊上好像有毛刺,這是筆鋒和紙面摩擦增大的結果。下壓力到一定程度,尖鋒就產生跳躍,趯鋒,這就產生了輪邊線條三級課程14課講過了。寫金文來練習增加壓力,咬住紙面運筆,隨手都可以寫出毛邊或輪邊,這是重要練習。光邊一多,就失去了表現力,這是要注意的。

三根線

這裡有三條線,今後時時都會用到,你要學會看。

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篆书——金文2

第一條凝重,兩邊有毛,注意不是靠墨水多,是靠摩擦力拉出來的。

第二條流暢,整條線很穩定,墨色入紙,但力度中等,這種線也很有用。

第三條爽利,速度較快,寫甲骨文很好。

你要試驗的話,這三條線用側鋒兩分筆,試著點一次墨,然後用不同的下壓力,在同一張紙上寫出不同的效果。如果能順利寫出來,那真是太好了。至於寫輪邊那是只用尖鋒,要大點的毛筆才可以寫粗線。

謝謝各位,下一課繼續。

本節要點:

· 金文線條的來源。

· 臨本的選擇。

· 力度是金文線條的關鍵。

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篆书——金文2

複習思考:

· 試寫這三條線,體會用不同力度,寫出不同的效果。

·

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篆书——金文2

找一枝較大的毛筆,用尖鋒下壓,寫出《散氏盤》上這種輪邊線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