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考古知识(一)

 昵称535749 2019-02-23

影人

不看书还理直气壮骂我理中客?1小时前

    去年面对文化自负患者,一时气愤说要科普下考古,冷静下来发现自己也就多读了几年专业课,文笔又差,科普是不可能科普的,话说出来了收不回,专业性又不是很满意,就当分享下知识。

考古学是什么

    考古学这个词在古希腊时代泛指古代史研究,直至近代才泛指古物和古迹的研究。夏鼐先生认为,“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方式遗留下来的实物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在这个基础上再探求人类发展规律。个人认为,就目的而言,考古学属于大的历史方向的研究,但是从过程上说,它更倾向于通过各种方法让出土的物质遗存来开口说话,这是它和历史学最大的区别。

    物质性研究带来的好处就是能够突破史书记载的上限。从几百万年前人类开始出现的时代,到几百年前(各国考古学研究下限不同,欧美有些是在工业革命前,中国一般是1644,但实际情况常常是突破下限的,例如我国的一些近代遗址、甲午海战沉船的水下考古等)。

    社会功能、精神文化的内容常常会在物质上体现出来,而且古人在留下物质遗存的时候通常不会意识到N年后会有人把它们刨出来做古代社会研究,这就保证了遗存的相对客观性。我觉得传世史书也算古人留给后人的东西,但是这里头的东西哪些是春秋笔法、有多少增删改错漏,很难弄清楚,这个问题,历史学研究者应该比较懂吧。

    考古遗存的破碎性、复杂性、偶然性特点也是与生俱来的,材料不足、片面材料造成片面解读甚至找到了正确的材料却做出了错误解读是常有的事。但是学术界有一个好,它并不会把某个“已完结”的理论完全丢进箱子,在被引用、学习的过程中,不管过二十年、三十年还是五十年,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总有人能发现它们有待完善和修正的地方,请放心,没人会藏着掖着,写新文章就是得“找茬”啊。有句话说得好,知网的作用,就是避免重复发现和重蹈覆辙。

 

考古学与其他学科

    第一堂课,老师开玩笑说,考古学是“最不专业”的专业。考古遗存的广泛性已经决定了它的研究者必须得啥都能懂一点,可毕竟认知是有限的,知识是无限的,挖出来了傻眼是很常见的尴尬情景。考古学很多理论方法也来自其他领域,是在实践中逐渐吸收并创造出了自己的东西,但至今多学科合作仍是考古向前发展的趋势。

考古学与历史学:很多东西在上文讲过,考古和历史是有很强互补性的学科,甚至其研究目的都很接近,但二者不是一个东西。因为我国历史文献比较丰富等原因,中国考古学有很强的证史补史的作用或者说任务,但它绝不仅限于此。最简单的例子,史前时期的研究就是历史学难以踏足的。很早前外国还有学者认为考古学应仅限于史前时期,现在大家管的当然是很宽了。

考古学与民族学:二者也具有互补性,考古学研究中很多东西并不是坐在房子里就想出来了,有时候一些民族学研究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提示,但民族志资料不是和古代文化完全对应的,要辩证地看,避免照单全收的情况。

考古学与文物学:二者都有研究文物的工作,但方法、年代范围、侧重点都有不同。只要是人类过去创造的、有一定历史、科学、文化价值的就能叫文物,近现代的例如毛主席穿过的衣服、某次历史性会议的旗帜、用过的笔,都能算文物。

考古学与博物馆学:考古发现为博物馆提供了很多实物资料乃至场地,博物馆布展一般按文化序列来做,这个分期断代也是考古研究出来的。正是各国考古工作者的努力让大量文物避免了被破坏、盗卖的命运。有时候发现了一些保存很好、有很大意义的遗址,在发掘后会在原址改为遗址博物馆,例如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兵马俑、南京六朝博物馆,或者各种陵墓改成的博物馆也不错,什么北京明定陵、成都蜀王陵(宽窄巷子旁边那个王建墓,不是郊区那些)都还阔以。

500

当然,只撒一毛五角一块的撒币行为也是普遍的

考古学与金石学:金石学做的是搜集青铜器和碑刻、著录、正经补史的工作,和考古学很像,被称为“中国考古学的前身”。然而二者仍是炼丹和化学的关系,方法、目的都不同。二者的关系问题,我比较赞同张忠培先生的说法,没有西方考古学的传入,金石学不能说进化不了,但确是很难变成考古学的,或许过几百年会变,可夸赞它的潜力还有啥意义呢。考古学为何在西方率先发展?张忠培先生也已讨论,欧洲的古物学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是吸收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例如林奈的分类学、赖尔的均变论、地质学的地层等)才让它产生了质变。考古学的产生是在一定社会与学术发展的条件下,诸种学科融汇或杂交的结果,而这种科学体系,是当时的中国不具备的。金石学在考古学发展了之后逐渐衰弱了,我猜大概是国势影响,又被考古学和文物学抢走了饭碗吧......

考古学的作用

    很多在上文已经提及,从目的上是为了研究社会和历史。从实际的工作中,考古也保存了很多东西。

    客观讲,考古发掘是对遗址、遗迹的破坏,毕竟还是挖,但在天要降灾、活人要用地、要取土、要修坝蓄水修路、要盗宝的时候,考古发掘反而是一种保护。学习的时候经常迷惘,考古花了国家的钱,对国家做出了什么贡献,后来想明白了,还是有一点意义。很多东西我们不保存,它们就消失了,现在看没啥用,可等哪天后代想看了,发现是他们的太太太太爷爷一挖机铲平了,又或者张开手掌让它飞去国外了,大概是要愤恨一下的。例如先秦考古发现了很多不见历史记载的小国,又例如马王堆帛书或者刘贺墓的竹简,很多东西与传下来的版本有很大出入,有的早已轶失,这些东西保存下来,或许对我们修补自己的历史文化有所裨益。

500

 例如《老子》,传世本第一句就篡改,还附会了两千多年

    一个国家的考古或者其他人文社科领域,如果做得好了,还能提升国家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形象,附带很多旅游收入,也能给本国人带来文化自信,这个在观网体现的很明白,有些人甚至很膨胀,大家懂的。

参考文献:钱耀鹏主编:《考古学概论》

          张忠培:《中国考古学史的几点认识》

          高明:《帛书老子校注》

                       --------------待续-------------

希望网友多提建议,这种改变不了别人三观的东西,实在不好看就懒得再写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