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老杂病治验:盗汗、腰痛亦有实证

 经方丝竹空 2019-02-23

一、蒿芩清胆汤治疗盗汗

赵某某,男,31岁,2003年8月4日初诊。患者因盗汗1月就诊。1月前感冒后,每日天将亮时则有汗出,上半身为主,醒后衣湿,身发热,平素伴有口苦尿黄,两胁胀满,刻诊:面色微黄,舌红,苔黄厚而腻,脉弦数。师曰:此证属湿热郁遏少阳,治以清热除湿,疏利少阳,选用蒿芩清胆汤加味,处方如下:

青蒿15g  半夏12g  黄芩12g  竹茹15g  陈皮15g  枳实15g  茯苓30g  滑石30g  炙甘草6g  煅牡蛎30g(先煎30分钟)  上方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剂。

8月8日复诊:药后汗出明显减少,续进3剂,诸症消失。

按:本案治疗盗汗,不从阴虚论治,而采用清热除湿,疏利少阳之法的主要依据在于:①《伤寒明理论》曰:“伤寒盗汗者,非若杂病之虚,是邪气在半表半里使然”。患者31岁,正值青壮年时期,且无舌红少苔等阴虚的表现,平素并伴有口苦尿黄,两胁胀满等肝胆湿热的征象,故此案的盗汗非“杂病之虚”所致。②患者以“盗汗”为主诉,且发病于外感后,邪气从表入里,伏于半表半里不得解,并于每日天将亮时,肝气萌动,阳气欲伸之机,正邪交争而作。③患者面色微黄,舌红、苔黄厚而腻,脉弦数均提示其病机与湿热郁遏少阳相关。

本案方选蒿芩清胆汤,以清热除湿、分消上下、疏利三焦,辅加煅牡蛎以敛汗潜阳。本案提示盗汗尚有湿热一型,切勿一概从阴虚论治,正如《景岳全书·汗证》曰:“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

二、调肝散治疗腰痛

周某某,女,32岁,2003年8月25日初诊。腰痛反复发作5年,曾多方医治,经内服中药、配合针灸、推拿等多种治疗方法,收效甚微。刻诊:患者腰部酸痛难忍,伴见胁肋疼痛,下腹部坠胀,多因情绪刺激而诱发加重,月经及白带均无异常,小便调和,舌淡苔白,脉弦而有力。师曰:此肝气郁结,血郁湿滞。方选四逆散合调肝散去炒枣仁,加台乌、广木香。令疏方如下:

细辛6g  川芎15g  当归15g  川牛膝15g  石菖蒲20g  木瓜30g  法半夏15g  桂枝10g  台乌15g  广木香15g  柴胡15g  枳壳15g  白芍30g  炙甘草6g  上方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剂。

8月28日复诊:药后腰部酸痛,小腹坠胀明显改善,舌苔白而微腻,脉滑,师曰前方去枳壳、木香、柴胡,加白术15g、泽泻20g,取五苓散之意,以温阳化气行水

按:陈老根据《素问·调经论》:“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和《素问· 痹论》:“肝主身之筋膜”认为一旦肝气郁结,筋膜痉挛,则会影响气血津液的正常流通,不通则痛。且在《素问· 刺腰痛论》曰:“厥阴之脉,令人腰痛,腰中如张弓弩弦。”本案患者腰痛伴见胁肋疼痛,多因情绪刺激而诱发加重,脉弦而有力乃肝气不舒,气滞腰胁,血郁湿滞所致。方选调肝散合四逆散以行气、活血、除湿、疏筋

编辑|任宇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