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生气,尽量少生气,这两句医嘱,经常说。因为很多问题都是气出来的 气得头疼,气得睡不着,气得胃痛,气得心慌,气得上火,气得乳腺疼…… 少生气,三个字,随口一说,很轻松,但是要做到,好难,好难。
真正临到自己遇见事,想不生气,更难。那么如何化解呢? 这是几个治疗病因的案例,供大家参考,不涉及方药。
事件一:生气是因为自己傻 这次过年在家待了将近半个月,得有七八年的年没待过这么久了,在家的意思,就是跟父母住在一起。每当父母出门会把房门都锁了,我的房间也锁了,打不开,我就问妈妈找钥匙。一次次的锁门一次次的找钥匙,每次妈妈都把钥匙放在不同的地方:鞋柜的抽屉、茶几的抽屉、褥子下面、某件衣服的口袋、某只鞋子里面……每次我都想应该还就是在那吧,可是每次都出乎意料,完全找不着规律,让我抓狂。 我生气的问妈妈:能不能把钥匙固定放一个地方,固定的地方,不然我每次都要找你。 妈妈很淡定:你回家不找我找谁啊。 我无语,狠狠的踹了打不开的房门,爽了一点,于是又踹了两下。然后我来劲了,必须把这个问题解决。想了很久,才发现自己真傻,这么多次的生气不值得:向妈妈要了把备用钥匙放在我认为的固定位置。 后来我发现,妈妈的问题是让我有问题能找她,我的问题是钥匙要放在固定的位置,换言之,妈妈关心的是我,我关心的是钥匙,同一事件关注的角度不同,于是情绪就出现了。 经过这件事,我处理了很多类似的问题,比如爸爸和我的拖鞋很相似,他常穿错我的,我说过多次,你这双,我那双,但还是穿错,后来我换了一双大不同的拖鞋,就此搞定。
事件二:生气是因为没用对方法 每个月有一两天我住在厦门哥哥家,那晚哥哥在教侄女做数学题,跟时间有关系的题,比如只听见哥哥声音的分贝数越来越高:十六点过了四十五分钟是几点,五点半过两小时是几点……这么简单都答不上来……侄女大气不敢出。我实在听不下去了,然后把墙上的钟摘了下来,放到他们面前,说:看着题,转着钟,就知道了。于是哥哥的分贝就小了。 我发现:小孩很有意思,对抽象的东西不是很懂,对真实的东西看得比较明白,给它一个实体演示,比多少语言都管用,另外这种情况大人再怎么训斥小孩,小孩也听不进去,因为它已经被训斥的那种情绪所震慑,被害怕充满,大人说的话,它常常听不懂内容,但它往往看得出你说话时的情绪。 我发现耳聋的奶奶也有这样的,她听不到声音,但看得到表情,感知得到情绪。
事件三:有些气能化,但是有些气就只能受着吗 晨起看书后,要洗漱。公共卫生间妈妈在用,剩下的一个卫生间在主卧,但妻子孩子还在卧室里睡觉。吃了饭穿了衣收了包,把上班前的准备都办好了,妈妈还没出来,我只好去了卧室。洗漱完,声响吵醒了妻子,迷糊说:你怎么这么没素质,不会在客厅的卫生间洗漱。(要是我肯定会继续睡,不会说这么长一句话,等睡醒了再说) 虽然这是意料之中的事,但也挺生气。生气归生气,我在想以后怎么能不生气,子曰:不二过。那么不二气,是否也可以。这个问题,从中医的角度看有如下解决方法(只是设想,未实施,求更好的方案): 1用药让妻子的睡眠变得深沉,我的洗漱声响吵不醒她 2用药让妈妈如厕更快 3妈妈是坤位,主卧当让妈妈住。这样带娃的妻子睡到几点,都不影响我用公共卫生间。
人事关系处理好了,才能少生气,而如何处理,需要我们去思考去格物。古人说学中医的人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天文地理与中医的关系密切,比较容易理解,但是跟人事有什么关系?过了个年,才领略了一二:中医其实就是一门关系学,了解人体五脏六腑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中药的关系,进而调和这些关系。而人事也是关系,只有了解了人,才处理得了关系,才能治得好病。 |
|
来自: Sylvialiuwu > 《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