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伏手

 凡凡人人人 2019-02-23


伏手

作为咏春拳标志手法摊、膀、伏三板斧中的其中之一,伏手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很多朋友对于伏手的用法知之甚少,笔者也是经过多方学习,反复的练习才理解伏手的实际使用方法,那么今天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伏手在咏春拳中的基础用法。

基础手型

小念头第一节大家普遍称之为一摊三伏,可想而知伏手的重要性,首先和大家介绍一下伏手的手型。从身体内向前出伏手时,先将手与手腕放松,然后掌心朝向自己,小臂放松,手腕指向正前方,肘部沿着身体的弧线,将小臂送出,当肘部到达中线后,肘部离开身体后继续将小臂向前送出,当肘部离开身体一拳半左右时,肘部停止向前推送小臂,此时小臂与大臂成自然弯曲状,腕关节位于中线,指向正前。

手法类别

咏春拳当中有很多辅助控制类手法,比如圈手、枕手、窒手、抹手等手法,它们的共同点首先是控制住对方,为自己攻击对方创造机会。其次都是主动手法,在不同的位置化解对方攻击时,每种手法都有自己的着力点,然而伏手与其他的辅助类手法有着很大的区别,从字面上讲,伏手,就是埋伏的意思,埋伏同时也有等待机会的含义。在出手时目的不是与对方对抗,所以没有以上几种手法的力点,而是出手后,将手埋伏在那里,等待对方,让对方攻击,当接住对方的攻击后,借助手的位置,在对方没有感觉到力点的时,反击对方。

单伏手

咏春拳很多手法都可以应用于内门与外门,并且同侧与异侧都可以使用,然而伏手只能应用于同侧的外门,在使用中必须与退马或者45度退马同时使用,如果在二字钳羊马中或者转马中使用,当对方的力量很大时,伏手本身无法将对方的力量卸掉,这时为了防御住对方的攻击,伏手就必须要借助肘底的力量压住对方或者借助转马的旋转力利用以横破直的原理将对方的力量卸掉,这样就失去了伏手本身不与对方斗力的主旨,这也是很多朋友练不好伏手的主要原因。

伏手在退马时使用,可以借助身体向后退化解掉对方大部分力量,同时为伏手腾出空间,给伏手埋伏的机会,单手伏手接手后,另一手配合补点,这时单手伏手在进马的过程中可以转换为其他手法如铲颈手,冲拳,正掌等手法攻击对方。

双伏手(高伏手与低伏手)

与单伏手一样只能应用于外门,且只能在退马中使用,如果在内门或者进马中使用,想不与对方斗力的同时还能防御住对方的攻击,用伏手几乎无法办到。

双伏手在接手的过程中,由于身体的旋转,双手的位置会发生变化,通常前手要高于后手,这时便有了高伏手与低伏手区分,在咏春拳双黐手的练习中,与膀手配合的是低伏手,与摊手配合的则为高伏手。我方的低伏手黐住的是对方的摊手,由于我方的伏手是在对方的摊手之上,在我方伏手肘部的管控中,对方的摊手无法摊的很高,最高只能到我方胸部的位置,在此低伏手的主要用途是防御中下段攻击。双手转换后,对方的摊手改为膀手,此时我方的低伏手随之转为高伏手,防御对方的膀手,膀手不仅仅是卸力的过度手同时还是非常凶狠的中上段进攻手法(在此不做过多的介绍,日后会有详细的膀手讲解),此时的高伏手是为了防御对方的中上段攻击。

常犯错误

过分肘部归中,导致肩膀偏移。在没有必要使用伏手时强行使用伏手,导致与对方斗力。害怕防御不住对方的攻击手,导致的用力僵硬。

从笔者自身的练习经验来讲,伏手可以说是咏春拳中最难的手法,没有之一,其原因是出手是没有力点,无从发力,需要借助身体移动来完成手法的使用,在原地练习的过程中,在小臂不用力的情况下借助大臂与肘底的结构,防御住对方的攻击是非常难做到的,更何况对于初学咏春拳的朋友要做到小臂手腕的完全放松,这里理解的都很模糊,更不要说肘底与结构了。

笔者建议初学的朋友要在退马移动中逐渐寻找接手的感觉,尽量不要在正身马的情况下,与对方硬抗,不然很难将伏手同其他手法配合使出。

到此咏春拳小念头第一节中除正掌以外的所有基础手法都已介绍完毕,正掌,作为咏春拳的基础掌法,将会在小念头第二节中的咏春八掌中与其余的几种掌法共同为大家介绍。

PS:以上均为笔者自身体会与建议,咏春拳系别众多,在练习过程中,还请尊师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