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千万条,养肝第一条! 肝是人体内最大的解毒器官,养肝就是排毒。 肝脏的'致命缺陷'是它没有痛觉神经,所以病情被人们发现时,多半已经到了中后期。 肝硬化的死亡率居高不下,更多是因为人对肝硬化症状的忽视。 出现这4种症状,多半是'肝硬化'找上门,要警惕 1、 肝掌或蜘蛛痣 肝掌或蜘蛛痣是慢性肝炎、肝硬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少见与健康人。 肝硬化时,由于肝功能减退,雌激素的代谢灭活功能发货所能不同程度的障碍,导致雌激素在在体内堆积,刺激毛细动脉(毛细血管)充血、扩张,形成肝掌或蜘蛛痣。 当肝掌时,手掌大拇指和小拇指根部出现片状充血,或者红色斑点、斑块,加压后变成苍白色。 当蜘蛛痣时,以痣点为中心,向周围有小血管分支,形似蜘蛛。 2、 黄疸 肝细胞功能低下或有功能肝细胞减少会引起黄疸。 由于肝脏肝酶功能低下,或者由于肝硬化使有功能的肝细胞减少,不能摄取血液中的非结合红胆素,导致非结合红胆素过多,出现黄疸。 3、 面色晦暗 面色晦暗是肝病面容的一种表现。 由于肝功能减退,肝脏对激素代谢异常,导致黑色素生成增多。 特点:面部皮色逐渐暗淡,无光泽且弹性差,皮肤粗糙干燥,甚至出现'古铜色'。 部分患者眼圈周位尤为明显,与'熊猫眼'相似。 4、 部位出血 由于肝功能减退,导致体内凝血因子大量减少,凝血功能下降,血小板的减少,易使毛细血管破裂。 出血常见于鼻子、牙龈,部分患者会有皮肤出现瘀斑甚至出血点现象。 出现'肝硬化',多半是这3中原因造成的 1、 酒精中毒 大约90%以上的酒精都在肝脏内代谢。 过度饮酒让肝细胞膜表面过度氧化,伤害肝细胞,造成肝细胞和毛细胆管的炎症。 长期过度饮酒,可使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坏死,发展为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 2、 胆汁淤积 胆汁由肝脏分泌,储存在胆囊。 当肝发生病变时,肝外胆管发生阻塞,导致胆汁淤积,高浓度的胆红素就会对肝细胞造成极大的损害,久之引发肝硬化。 3、 熬夜 肝脏的排毒时间是晚上23点至凌晨1点,若此时人没有进入深度睡眠,肝脏就会超负荷工作,毒素无法排出体外,堆积在体内,引发肝病。 当睡眠充足时,干细胞的修复功能会加快,有利于肝细胞再生。 肝没有痛觉神经,生病也没有痛感,当人们察觉时,多半已经到了中晚期。 如何知道自己肝脏的好坏?医生建议:从这3点看起 1、 抽筋 中医讲:肝主筋。肝胆有问题会出现抽筋。 肝藏血,在体力透支时,身体会调动肝脏内血液维持运转,当透支达到极限时,肝血枯竭,肝机能急剧下降,肝气无法正常调控一身筋,导致抽筋。 2、 口 身体中最苦的就是胆汁。 中医讲:口苦通常由胆汁外溢造成的。胆汁由肝脏分泌,胆汁外溢是因为肝气郁结,导致胆经淤塞。 3、 头 头发多油、易眩晕,皆属于肝。 肝胆不分家,肝出现问题时,进入肠胃的胆汁减少,导致油脂代谢异常,导致油脂渗出头皮污染发根。 易眩晕多因肝火旺盛,血气涌上头,滞留不下。 调理肝硬化,医生建议:从基本的3件'小事'做起 1、 饮食调理 肝功能明显异常时,应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高蛋白饮食会诱发肝昏迷,因此,肝病患者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如稀饭、新鲜蔬菜、面条等,一定要保持大便通畅。 肝硬化病人避免进食粗糙、脆硬,如坚果、梨等,减少滑坡胃底静脉,引发消化道出血的几率。 有腹水、下肢水肿患者,最好少盐。 2、 以茶代酒 喝茶能减少五心烦热、口干口苦等,适量喝茶对肝硬化患者的调理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 云台冰菊——养肝,修复肝细胞 菊花作为药用,以产于河南温县(怀庆府)一带的怀菊种最为有名,是四大怀药之一。 云台冰菊属于怀菊的亚种,因其黄酮类化合物、胆碱、硒元素等护肝成分含量高达65%,而被用于养护肝脏。 黄酮类化合物——可以提升肝脏SOD活性、抑肝组织脂质过氧化、减少肝组织脂褐素形成。 胆碱——对脂肪有亲和力,可做到有效防止脂肪聚集,减少脂肪肝、肝硬化、肝炎等疾病。 硒——被称为重要的'护肝因子',它不仅抗氧化作用强,还能帮助修复肝脏细胞,恢复肝功能。 建议,每日泡服云台冰菊,保护肝脏,修复肝细胞,利于肝脏健康。 3、 适量运动 散步是最适合肝硬化患者进行的有氧运动。 肝硬化患者在经过治疗、病情得到控制后,进行适量运动,建议,每周3~5次,对增强患者体质,改善患者情绪,促进患者身体康复有很大帮助。 切记:要循序渐进,以不感到疲劳为前提进行锻炼。 最后,接种疫苗,预防肝炎 接种疫苗是预防肝炎的有效方式。 建议每6年复查一次'乙肝五项',若无抗体,需尽快在防疫站接种疫苗。 |
|
来自: LDS551 > 《61.13/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