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思维 来自懋号 00:00 09:57
惯性思维是一种习惯,是经历和认知所形成的价值观。无论打了什么样的底,之后就不会轻易改变,都是按着固有的套路,去看待世界,处理问题。 除非有特殊的力量或特别的朋友帮你调整,否则单靠自己主动觉悟,去否定自己,建立新的思想体系,并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后面的人生基本都是照此办理,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也没感觉到有什么好,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即可。 所以我们看见周边有些人,包括家里的兄弟姐妹,甚至父母,活的没有质量,low得不像样子,不理解怎么就能把自己活到这个份上。可人家对自己没有半点不满意,一切都是理直气壮,我行我素,已经不把苦痛和不愉快当回事,生生堵着气活了一辈子。 这都是惯性思维所支持的。当一个人的精神进步平衡不了衰老的速率,那往下每走一步都是倒退,而且越退越快。不进则退这句话,用在这个阶段才更妥当。但他们觉得日子就应该这么过,几十年前是啥样,现在依旧如此。 但他们疏忽了一点,时代在进步,你只要跟不上节奏,那其他别的都踩不到点上,做啥都不对,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实在让人看不过眼,退步被明显地比较出来。别人都看得明白,唯有自己不自知,悲催惯了,也就习以为常。 这类人既可怜又不遭人待见,并彻底失去了被教育的能力,你拿他们一点办法都没有。几十年前的经验照用不误,把不是当理讲,自己过不好,也妨碍了他人。关系远一点还好,可作为亲近的血缘关系,你只能痛苦地忍受着,熬到哪算哪。 对不当惯性思维的警惕,是人能否活明白了的关键性觉悟。这个门槛要是过不去,你就不能怨自己命苦。可怕的是,你会因为这个越活越狭隘固执,感觉周边都是跟你过不去的人,疑神疑鬼那是免不了的。 稍微留意,我们就会发现,人们都习惯性地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自身,失败归因于环境。而将他人的成功归因于环境,失败归因于其自身。 比如,看到好照片时,我们习惯性的反应是,相机真不错,什么牌子。如果是张烂照片,必会笑话拍摄者手法太臭。打牌也是这样,人家赢了,会认为他抓了一手好牌。要是输了,那是对方水平不济。 对自己正好相反。拍得不理想,那是相机有问题。要是这一组很牛掰,那是自己水准高超。打牌赢了,是自己算计的精妙。输了,那是点背,抓了一手烂牌。 这种没觉得有什么问题的惯性思维,会应用在所有其他事件上,那结果都会猜得出来,没一件事能好得了。夫妻关系是这样,社会关系也是如此。你活的不舒服、不自在,那是必然的了。再把原因都归罪于他人,并坚信不移,那无论做什么事,肯定从一开始就是错的,这辈子就甭指望自己能活得好。 可以肯定地说,我们现行使用的思维,一多半都是有问题的。要是成为了习惯,那就更可怕了。根本的问题不解决,灌多少人生鸡汤都没用。那些经常转发人生格言、道理的人们,没比别人少学习了什么,可做事就是做不对,那是根部已经败坏,在关键重要时刻做选择时,必是遵从陈旧的惯性思维逻辑,一出门就会钻进死胡同。 觉悟这事,啥时候开始都不算晚。精神库存,是要经常清理的。该扔的扔,该换的必须换掉,对发霉生锈的那些老玩意,要零容忍。如果半年之前跟现在没什么两样,就要有所警觉。 只要想对得起自己,就要视惯性思维是自己的死敌,看作是身体内部的肿瘤,必须除之。有些年纪不大的中年人,过早地显出老态,跟这是有直接关联的。但凡你觉得那个人活力四射,有趣有风度,肯定是不断更新自己精神内容的人,也把调整自我心态和审美,作为生命中的大事。只要自我格局和境界不断翻新,持续提升,想往坏了活都不容易。 自己办不了的事,可求助于高人指点。自己能解决的,立马行动,别拖到明天。这也是一种习惯,坚持下去,必有斩获。时不时地颠覆自己,批判自己,检讨自己,是很好玩的事。从中能感受到许多从没有过的新鲜体验,缺了这些,挺可惜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