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黄帝内经》3-生气通天论2

 钢铁虾f1y83lb9 2019-02-24
​第一章《黄帝内经》- 第一篇至第三篇
第3篇:生气通天论
四、四象-阴阳与时辰之关系
1、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故风者,百病之始也。
肺藏魄,肝藏魂,心藏神。神管魂魄。
魄汗是指肺里的汗,该留汗而没流尽时,气烁是指很干燥。背后的俞穴,肺心肝胆脾胃三焦肾等,是阳气走的地方,前面是阴气走的地方,阴阳连贯相互制衡。
俞穴阳气不行,发为风疟。阳本身要发散,但毛孔闭塞,阳气不能行,风就动,风的本性是动,比如人本身应该不动的,但是一直在动,就是风的症状。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始。《伤寒》、《金匮》认为所有的病都来自于风,来自外在,治病时如果从一开始就治疗好风的症状,就不会生后边的病。反之,当治疗脏腑病治到后来出现了风症,这个风不一定是动,可能是一个表症现象,就代表病在退。
2、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故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良医弗为。故阳畜积病死,而阳气当隔,隔者当写。不亟正治,粗乃败之。
人如果清净,肉腠封闭,节气如何改变都不会受侵害。
“上下不并,良医弗为”如果病在身体里太久了,再好的医生也没有办法。话虽如此,当医生的还是要想尽办法治好。
“故阳畜积病死,而阳气当隔”,隔是受到阻碍。人身上有腑有脏,腑是宣泻,脏是收藏,泻和藏都是靠阳气行。常人如果阳气很正时,浊物排掉,好的收藏。但如果没有阳的动能推动,身体里会累积很多东西。吃下的东西,24小时应该离开身体,是一个循环。但当阳气受阻,就没有及时离开身体,有的一个礼拜才上厕所。24小时之内,食物是有营养的好东西,在身体里太久就变成浊物了。五脏六腑要宣泻,每天正常大便,好的精华内脏收藏,都是因为阳气在走。阳不行时,东西累积在里面,肿瘤病变就是这样来的。所以行阳很重要。阳气行就不会有累积,阳不行阴才会累积,诊断治疗是这个法则。“隔者当泻”,当受到阻隔时,要赶快让它泻出来。
3、 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阳白天主外,清晨阳气开始生,日正中阳气最旺,同时阴也开始生,阳极生阴。到日落西山时,阳气衰了,稍微有点阴是少阴,阴很多是太阴,到了半夜阴极阳生,一点点阳升起来是少阳,到了卯时阳开始 盛,全部是阳,是太阳。根据这个循环,可以画出太极图,从中间一点,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如此一天24小时运作,阴阳生长,慢慢转变,完成循环。
歧伯曰,阴者藏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
阴和阳要保持平衡,阴不胜阳,阴没有办法控制阳,如同太太管不了先生;阳不胜其阴,阴指五脏,如同先生没有办法让太太安心,“五脏气争”,太太开始争,五脏作乱。因此真正的养生之道,是让阴阳平衡。脏腑之间是非常协调的,不协调,医生就要判断是哪里出问题。举例:肝脏是木,大肠是金,两者本来相互制衡合作,有病人便秘,腑是阳,当阳有问题,阳气不通可以有很多原因造成的,如果是晚上1-3点醒来,就知道是木和金之间不合。如果病人便秘,夜里三到五点醒来,这个便秘就跟肺有关。
这是基本原则,表面上看到一个症状,可能看到是腑的症状,因腑和脏相连,就可知里面发生什么问题,中医可以站在外面看里面。发现不正常时,要想尽办法让其正常。同时心情要保持很好。
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因而大饮,则气逆。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肝木像树一样,风吹树木会会动,肝是风脏。如果吃太饱,经脉输送力量不够,容易生痔疮,喝太多气短,人出力抬东西时,靠肾脏,骨会大杼、承山、绝骨、髓会绝骨。承山能承受重量,因为肩上有大杼,抬重物时,是用骨的力量去抬,是肾出力。抬不动硬要去抬时,“肾气乃伤,高骨乃坏”,高骨在腰椎。
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阴阳两者不合,如同只有春天没有秋天,有冬天没有夏天一样。阳强到秘,阴就不会耗损。有的人阳强,但不够秘,还是会耗阴。阴阳在互相牵制,缺一不可。阴伤了影响阳,阳就无法守住。阳伤了阴就耗散。阴走阴阳走阳,是很危险的状态。
因于露风,乃生寒热。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为痎疟。秋伤于湿,上逆而欬,发为痿厥。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身体暴露在风之下,节气改变产生寒热。这种病是外来的。
冬天伤到寒,春天才有温病。看到最多的是小孩,小孩子好动,冬天跑玩出汗伤于寒,春天发温病。要注意:不能看表面是热症就开寒凉药,表面的热症是因为里面有寒。有两种寒,一种寒是从里面发出来的,大部分是饮食不节,吃坏肚子;还有一种是外面的,冬天伤于寒,临床上看表面是温热的病,实际上是寒症,开寒凉药,发烧会解决,但不会断根,因里寒没去掉。冬天要注意尽量不要出汗。
五、五味与五脏气色
四时之气,更伤五藏。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凑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肝心脾肺肾对应酸苦甘辛咸。饮食上有酸苦甘辛咸,过与不及都不好。
过食酸味,肝气增加太多,木会克土,伤到脾脏。吃咸味太重,会伤骨骼。因肝肾主吸入,肾水受伤会影响心脏,心气受压抑。吃太甜伤肾脏。
五脏配合五色是青赤黄白黑。常人这些色应该藏在脏里,青色在肝,红在心,黄在脾,白在肺,黑在肾里。当肾脏受到影响,黑色营养待不住了,往外散,人的气色就是黑色,病色跟人黑不一样,黑人光亮无病。肾脏功能受损,营养要进入肾脏进不了,只有反逆出来,这种黑色没有亮光,黑得好像炭。
食物味道要调和,不能过,平衡是最好的。
食物有两种。平常的饮食味道比较淡,生病时药物味道厚重,能调和五味,身体不会有病变。大陆东南沿海一带人,嗜食酸,酸是肝,这里的人没有胆结石。西边很冷,不靠海,吃内陆湖的青盐,吃盐很重,这里人没有得肾结石的。所以不想得胆结石多食酸,不想得肾结石,吃青盐,海盐不能预防肾结石。
再举例:肠痈是阳气不行,在肌肉里面就会发褥疮、脓疮等。
再举例:在五指山上面种水果的果农,在水果丰盛的季节,和渔民交换海鲜来,双方都是很久没有吃过对方的食品,就饥不择食,结果第二天去急诊,全部都是急性盲肠炎。渔民身上取出来的都是瓜子、橘子籽,果农的身上开出来很多蟹壳、虾壳、鱼骨头。所以不能过食,吃东西要咬细一点,不要太急,不要暴饮暴食。吃太急太过太饱,阳气就不行了,累积了起来,吃太饱了,阳气压抑了,没办法清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