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元宵

 杏坛归客 2019-02-24
                   

        我的家乡,元宵节,与春节一样隆重。“年三十的火,月半夜的灯”,灯是花灯,是灯笼。打着灯笼,是要相互走动追逐的,所以又说,“正月十五闹花灯”。我总认为,“万家灯火”一词,就是从春节民俗中得来。春节,民间要张灯结彩,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在堂屋正中,架上木柴,把火烧得旺旺的,烧一个通宵;春节、元宵之夜,家家门楼上挂上灯笼,祖宗坟头也要点上灯。乡村之夜,在这两个特定的时空,不就万家灯火了吗?在我的儿时记忆中,整个春节,除年三十,元宵就是最盼望的一天,也是最后的一天。元宵过了,一切从头开始,该上学的上学,该劳动的劳动,该干什么干什么,别再玩了。年也过了,月也过了,再玩没有理由。元宵是把春节习俗体现得最为彻底又最为典型的传统节日。人们的乡愁,很重要的一部分,就包含在记忆的春节里,包含在记忆的元宵里。

        元宵节,带有庆贺的意味。它遗传着什么样的文化密码呢?这就必须追溯它的源头了。元宵节始于二千多年前的汉代。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纂权,汉文帝刘恒在周勃、陈平等人铲除诸吕势力后,登基做了皇帝。因为功成之日,正是正月十五。所以每逢这一晚上,汉文帝都要微服出宫,到街市上游玩,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于是,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皇帝出来玩,那民众更甚。北宋时,从正月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密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如是,就有了宋代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和心上人,元宵之夜,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时相见,是何等的美好;这时的不能见,又是何等的伤感!欧阳修算是把恋情的美好与伤感诗意的写到极致了。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成了恋人的专有时空和专有名词。节,就是一个结点,它可以把特定的情感,聚集起来,其容量特大。失恋,热恋,贪恋和眷恋,元宵一夜能把善男信女的春心抵达高潮。相传司马光夫人,在元宵这一夜也要上街看灯。司马光说:“家中有灯,何必到市上去看?”夫人说:“我还要看人。”司马光醋意大发:“难道我是鬼?”可见元宵之夜街市上的倩男艳女是多么诱人。

        作为在封建社会形成的节日,习俗里总有专制色彩。出于元宵的趣事:“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就是。宋代有一个叫田登的人,做了州官,他独断专横,为了避“官讳”,不许治下百姓言“登”,因“登”和“灯”同音。也不许百姓说“灯”,“点灯”,只能说“点火”。这个州官在元宵节前,贴出告示:“本州依例,放火三日”。人们讽刺他,就有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民间流传。这故事,真是意味深长。


        文人墨客,总爱说事凑热闹。历代诗人,对元宵之夜多有描述。我最喜欢的当是辛稼轩的《青玉案》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灯如潮人如海的元宵之夜,见到了心上人,那是什么样的惊喜,只有当事人知道,个中妙处,难与君说。王国维把“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概括提炼为人生或治学的第三境界,也是人生或治学的最高境界。这个境界,如梦似幻,醒豁明了,精进后的顿悟,外表却依旧如常。王国维匠心独运,深刻而高明,真是中国文化的一绝。

        在中国,节和吃总是分不开的,谁第一个说出“舌尖上的中国”,那是天才,太形象生动太深刻幽默了。你看:春节,吃年饭;中秋,吃月饼;端五,吃粽子。元宵呢,吃汤圆。元宵吃汤圆,是全国各地的共同风俗。古人真是有意思,什么事,总要取个吉利。春节,不能一直过下去,总有结束的一天。这一天放在了十五,这就有深意了。到了十五之夜,明月升起,圆月总给人美好的象征。汤圆,飘在碗里,像是一轮明月挂在天际。天上月圆,碗里汤圆,家人团圆。因汤圆在元宵这一天上市最为抢手和畅销,久而久之,便直呼汤圆为元宵了。可到了民国初年,人们不再叫汤圆为元宵,为什么?传说,复古倒退的袁世凯,登基当上皇帝,心里又不踏实。他听到街上卖元宵的人高喊:“元——宵”。感觉“元宵”有“袁消”之嫌,于是在1913年元宵节之前,下命禁止称“元宵”,只能称“汤圆”。袁大头,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是个大玩家。进步人物,创造文化;倒退人物,从反面不也创造文化?现在不是民众在元宵节,吃元宵与吃汤圆一样,同等意义的挂在嘴上说吗?

        一年一度春风劲,岁岁元宵,今又元宵。元宵,在数千年的传承发展中,负载着厚重的文化积淀,是人们情感的集合。闹元宵,看起来是享受节日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寻求文化的归属感与心灵的安顿。人到老年,回望故乡,回望少年,多是感恩之心,思乡之情。包括元宵在内的传统节日,所产生的巨大文化力量,始终支撑着民众的生存、发展和进步,显示了我们民族的生存方式、生活智慧、思维攻略、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所有这些人生蕴涵,如何吸收,不同节日,有不同方式。唯元闹,是要“闹”的。元宵节,痛快的闹一闹吧!能多闹出一点名堂,就能多活出一份精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