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元穴,人身元阴元阳关藏之处 从中医经络理论来讲,关元穴位于任脉上,是一身元气之所在。最早见于《素问·气穴论》:“穴在脐下3寸,为人身元阴元阳关藏之处。” 关于其名称的由来,《黄帝内经》给出了解释:“卫气出于下焦,而行于表,元阴元阳之交关,故名关元。” 其中“关”为闭藏的意思,“元”指元真之气。因位居脐下3寸,正当丹田处,故又别名“丹田”。 《难经》称关元为“脐下肾间动气”所在,其气又称“丹田”之气,是生命之源。 关元穴是任脉和足三阴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的交会穴,具有调节冲任、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的功效,能调治诸虚百损及泌尿生殖系统各种病症。 慢性虚寒病症更适宜 艾灸关元穴综合了艾灸的温热效应和关元穴的补虚助阳作用,能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使元阳温暖、血脉充盈;可培肾固本、理气活血。 因此,临床上经常运用艾灸关元穴来治疗各种虚寒性疾病,如遗尿、尿频、少腹冷痛、脱肛、疝气、中风脱证、虚劳赢瘦、腰膝酸软、腹泻及男子遗精、阳痿、早泄等,女子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恶露不尽、不孕等。 明代医学家张介宾在著作《类经图翼》中写道:“关元主诸虚百损……但是(只要属于)积冷虚乏,皆宜灸,多者千余壮,少亦不下二三百壮。” 《扁鹊心书》记载:“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柱,久久不畏寒暑”; 又云“真阳元气虚则人病,真阳元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两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 可见艾灸关元穴不仅可驱寒治病,从立秋开始即施以艾灸,还有利于闭藏人的元气,更可延年益寿。 天瑞医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