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 读 ● 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内因是决定因素,是导致疾病脏腑机能阴阳失调的关键,是正常生理功能的异常病理变化的原因,这个就有了气机失常、六淫内生的脏腑病机,以及痰饮停蓄、瘀血阻滞的病理产物,又成致病因素的复杂变化。 ● 气 机 失 常 ● 升降出入,是气的基本运动形式,“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在生理状态下,气遵循着一定的规律不断的升降出入的运动,没有休止,如果因为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了脏腑气机的运动失常,就会形成气机的紊乱,造成升者不升,降者不降,出者不出,入者不入的气机失常。 气机的失常,通常会发生几种情况,那就是气虚、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这六者是气机失常的主要内涵。 气机的失常,也与其他病机一样,可由病象而见。 肺主一身之气,肺气一虚则诸气皆虚,导致脏腑机能低下,抗病能力下降,气虚的形成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都有关系。 前边说过,气是人体最基本的物质,由肾中的精气、脾胃吸收运化的水谷精微和肺吸入的清气共同结合而成。 . 气虚泛指虚弱乏力、呼吸短促、动则汗出、语声低微等病候,包括元气、宗气、卫气的虚损,以及气的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功能的减退,从而导致机体的某些功能活动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等衰弱的现象。 气虚是一种多发证,多因先天不足、营养不良、年老虚弱、久病未愈、及疲劳过度等。 在临床上,气虚包括肺气虚、心气虚、脾气虚、肾气虚等诸证。 肺主气而司呼吸,肺气虚,则影响宗气的生成。“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宗气是由肺吸入之清气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所生成的,肺气一虚则宗气生成不足,则可表现为呼吸功能的减退。 宗气贯心脉,宗气虚则可导致心气虚,心气虚运血无力,血流不畅而阻滞,形成心肺气俱虚,可并见气虚血瘀,呼吸不畅而胸闷心痛等病候。 . 脾气虚证病在脾脏,见纳少,腹胀,食后尤甚,大便溏薄或浮肿等症候为特点,多同时并见肺气不足,脾虚失运,则为两者复合的脾肺两虚,因为肺气由脾气资助而生。 . 肾气亏虚,则生长生殖机能衰退,摄纳下焦脏器的功能也减弱,可见腰膝酸软、滑精遗泄,尿有余沥,频数而清等病候。 . 肺气虚日久,气不归根,肾失摄纳,形成肺肾气虚,既有肾气虚的表现,又见肺气虚的表现,并见气短自汗、倦怠无力、面色咣白等症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