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围绕杭州家长请钟点工给孩子教室搞卫生一事,网友讨论颇多。 有人感慨现在的孩子“太金贵”,有人揶揄现在的人“未富先懒”,有人觉得家长剥夺了孩子接受劳动教育的大好机会……也有人认为将教室卫生分派给家长是逾越家校边界之举。 教室卫生该由谁来负责?要么是学校请人来搞,要么是分配给孩子,但不应该安排到家长头上。但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开学请家长当志愿者一起打扫教室,现实中却带有一定普遍性。 考虑到现在教室卫生打扫早已今非昔比,家长如果真的自愿带着孩子一起劳动,既奉献了爱心,又能给孩子做表率,当然不必苛责。 但问题是,在快节奏的当下,每个人都很忙。老师一旦将搞卫生的通知发布在家长群里,虽然是说征集志愿者,其实多少带有“强迫”之嫌,甚至可能变成了派任务。家长尽管“被志愿”,但毕竟是小事一桩,即便有想法,大多只是在心里嘀咕一下。而新闻源中学校这一次开学搞卫生,恰逢工作日,实在抽不开身的家长们纷纷选择了请家政代劳,既体现了家长的身不由己,也给人以观感上的违和感。 开学工作千头万绪,老师之所以会组织学生打扫卫生,忙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也蕴藏着正确的教育目的。学生参加这种公益劳动,既是一种劳动锻炼,也是一种爱的奉献,实乃一石多鸟之举。 但这样的事情,最好强调让孩子来,如果担心往返路上的安全问题,也可以请家长配合接送一下。家长能不参加尽量就不要参加,否则一旦形成习惯之后,就容易变味。 凡事过犹不及。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相关活动固然是家校合作的应有之义,但一有事情就找家长,未免逾越了家校边界,也令家长们疲于应付。 家校关系是现在舆论场上的热点话题。这也意味着学校在设想一些校园活动时要多考虑家长意愿及社会观感,凡事多和家长商量,尽量不给家长增添负担,也别让舆论产生联想。(作者系衢州历史老师)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