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是我国中医药学术的理论基石,它是中医药学知识大厦的基础。但读过《内经》的人一定都知道,只学《内经》并不能诊治疾病。它并不主要讲述疾病的诊疗,却讲了阴阳、五行、四时,以及五运六气天等时与疾病的关系,其中《灵枢经》主要讲经络。我们中医学主要的概念基本都源自于它,比如五脏六腑,气血津液,脏象等等。 黄帝内经 《内经》的主要内容是人体的结构,正常生理以及病理的规律,气候寒暖与人体疾病的关系,以及一些有关药性与治疗的基本原则。其中人体经络现象的发现是中医药学术为人类生命科学研究所做出的独立贡献。虽然经络本质尚未发现,但至少预示着人体生命组织中存在尚未被现代科学发现的客观组织与结构。我们不能够因为经络的物理和生理基础尚未发现就否定它。经络也不能归结为已知的生命组织和器官,它独立于这些组织之外,而且将被证明是普遍的物质结构。所以探索经络现象的本质,研究它的生理和病理的作用和意义不仅是中医药学术的基本问题,也是人类生命科学的基本课题之一。 《内经》理论在描述人体结构与正常生理时,借用了我国古代的阴阴学说和五行学说。从而形成比较独特的概念,比五运六气,五脏六腑,五色五味,五行、运气。并使用五行生克的关系来描述生理和病理的现象。但是这些概念和原理并不足以反映人体结构与生理病理的客观现象及其规律,所以《内经》学说并未成功建立有效的生命科学理论。所以研究《内经》就不一个如何翻译解释的问题,我们要吸收《内经》思想精神,以更符号生命体结构与规律的概念和原理来代替旧学说,从而为未来中医药学术的发展奠定新的基础。一句话,我们需要一部现代意义的新的《内经》,用作未来生命科学与中医药学术的基础。这将是一个从头做起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简单学习和复制古人的过程。 人体经络 我们的古人是如何创立《内经》理论呢? 他们观察了自然界的一般现象,试图建立有关万物结构与变化的一般规律。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是古人在这一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他们又观察了生命现象,结合了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的成就,试图建立有关生命结构与现象的一般原理。所以《内经》理论是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推广和应用。 当我们试图将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用作分析生命现象的基础时,我们需要问这两个学说本身具不具有普遍原理的性质。或者说它们能不能反映自然万物基本规律。如果这两个学说能够反映自然事物的真实性质或规律,我们才能够继续将它们用作未来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或原理。如果不能,我们就要放弃它们寻找更符合自然和生命事实的原则代替它们。 中药 阴阳学说的研究我们需要申明以下原则是问题:什么阴?什么是阳?阴阳二者之间关系究竟怎样?作这个研究一定要以物理事实为依据,而不能脱离客观事实只在脑子里演绎。阳的概念应当对应于自然界中被划归为阳类的一群物体,阳的性质应当是这类物体的性质,应当从这类物体反映的共有性质中归纳。同理,阴的概念应当对应于自然界中被划归为阴的那类物体,它的性质也是由这类物体所反映的事实中归纳。阴阳之间的关系也是由阴阳这两类物体之间的客观关系中归纳。有些所谓的医易学者归纳了一些所谓的阴阳关系定律,看着好看但却不中用。你看形式上跟数学定律很相像,只可惜即不从经验中来,反过来也不可能指导经验。只是些假大空的观念而已。 五行生克的关系在一般意义上就行不通,它不能反映事物的客观规律,它将被更有效的原理代替。五行学说是古人研究自然规律的阶段性成果,不代表客观真理。试问现代科学中还保留有多少古希腊学者的概念与原理。所以研究古人切不可全盘接受,要坚持批判性思考的立场,即不轻易否定也不轻易肯定,吸收其合理的内容摒弃其不合理的内容。研究事物的规律,还是要从观察事物的实际秩序出发,不要从本本出发,不要死在《内经》的既定言论中。 医圣张仲景 由太阳、月亮和地球组成的系统是地球上生命现象的基础。其中海洋和陆地或抽象的水土,是生命生态系统的基础性物质。再往上是植物、动物、人类和社会。这是一个系统,粗看这个系统我们可以发现古人以水丶土丶木这三个抽象物作为生命基础的原因,所以我们可以了解古人的五行学说也有合理性在里面。但是我们现代人的研究就要抛开五行学说直接分析宏观生态系的结构和规律。并在现代自然科学与生命科学成就的基础上分析生命体组织的结构与规律,以期建立有关生命与自然的宏观理论学说。 《内经》思想的基本观念,大到宏观自然,小到生命有机体,具有相同结构,遵循相同的规律。新的《内经》理论就要实践这一原则,在分析宏观生态系统,社会组织、生命有机体,无机物理物质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宏观的系统论的理论和学说。所以现代自然科学是一个重要的基础。这将是中医科学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也将是未来生命科学的方向。 屠呦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