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困境与策略

 仙人洞主晨曦馆 2019-02-25

休闲观光农业是把休闲观光旅游与农业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旅游活动,它的形式和类型很多。观光农业作为新兴的行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解决农业发展的部分问题,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带动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的发展,改变农村面貌,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摘要:休闲观光农业深刻表现了城乡关系的新变化,具有独特功能与现实价值,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客观需要。破解当前休闲观光农业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困境,需要注重规划引领,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重点培育精品产业项目,发展与规范并举,切实加强宣传推介,推进模式机制创新。

  关键词:休闲观光农业 现实困境 建设策略

  休闲观光农业是以农业生产经营项目为基础要素,以市场消费需求为目标导向,以城镇消费者休闲观光为目的,以休闲、观光、娱乐、体验、参与、学习、购物等活动为形式,是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三产业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兴产业,是农业多功能的拓展与延伸,是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改革创新,也是绿色经济和美丽经济的重要实现形式。休闲观光农业深刻地表现了城乡关系的新变化,使其由原来的相互排斥与对立,转变为互补与融合。

  一、休闲观光农业的功能与价值

  我国幅员辽阔、地貌丰富、景观优美,特色农业资源充裕,产业基础坚实,同时,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厚的人文资源和多彩的民俗风情,具有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基础条件、市场潜力和开发空间。

  有助于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层次。休闲观光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对于现代农业提升发展层次与质量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同时,对区域农业特色资源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必将推动现代农业的蓬勃发展,增强人们的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有助于拓宽现代农业功能。休闲观光农业以农业生产经营项目为载体,有效推动农村三次产业有机融合、互生互化,进而趋于同步发展,把农业从原初单一的食物保障功能逐步拓展至休闲观光、乡村旅游、保健养生、就业增收、文化传承、生态涵养等诸多方面,有效适应和满足了城乡居民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有助于促进农民增收。休闲观光农业紧密联结着农业种植、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和乡村旅游,能够有效延长和拓展深化现有农业产业链,促进旅游、餐饮、住宿和商业等各类配套产业的发展进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有效利用和整合资源,吸纳乡村剩余劳动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多元化,将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

  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休闲观光农业能够促使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农村回流,有效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提升当地村容村貌,优化农村社会发展环境,拓展深化农业与农村发展功能。同时,能够促使农民主动学习现代管理知识与科学技能,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有效提高农民的生态意识和环保观念,更加珍惜和爱护自己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

  有助于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休闲观光农业以农业为基础要素,以农村为发展空间,以农民为经营主体,可以丰富城乡一体化的实践内涵,促进城乡居民互动交流与双向融合,推广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衔接与互通,使得城乡之间互为消费市场、互为资源要素、互为发展生态,进而缩小发展差别,提升发展质量。

  二、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与困境

  休闲观光农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和新的增长点。然而,在发展壮大中仍存在一些现实困境,如何提升发展水平成为有待探索的现实命题。

  休闲观光农业项目模式单一雷同。当前,从整体上来看,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层次较低、开发模式单一,项目布局和结构梯度呈现同质化。现有发展层次和建设质量难以满足和对接多元异质的市场消费需求。就项目类型分布来看,观光类项目较多,但很多项目往往集中在形式单一的垂钓、采摘、餐饮等领域;休闲类项目缺乏,而且高层次功能性的体验型、参与型、文化型、疗养型项目则更为稀缺。对本地民俗特色、文化意蕴挖掘不足,乡村特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拓展与延伸,缺乏知识性、趣味性和新奇性,游客参与活动的类型单一雷同,影响和制约了项目的吸引力。

  部分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呈现城市发展偏向。实践中,部分休闲观光农业项目丧失“乡土”气息,呈现城市发展偏向,偏重物质资源开发,不注重乡土文化的挖掘和生态美学的塑造,缺乏富于地域特色的农业生产经营、农民劳动场景、农耕历史文化、地方乡土民风以及以当地独特历史文化底蕴,背离了依托农业产业平台发展的原则与初衷,致使项目趋于城市发展偏向、商业化开发过度和地域特色文化失真的乱象,“小桥流水人家”的乡村意境与传统被以建设的名义所破坏。

  部分休闲观光农业项目缺乏规划布局设计。在实践中开发建设过程中,大多休闲观光农业项目依靠乡村和企业自主开发,随意性较强,缺乏必要的宏观指导,布局结构不尽合理,存在一定的无序性和盲目性①。部分休闲观光农业项目缺少规划设计,景点布局往往杂乱无序,与当地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难以融合,缺乏“农”味、“野”味、“乡土”味、以及大自然的气息,造成不城不乡和不伦不类的感觉,缺乏和谐与美感。

  休闲观光农业项目的文化内涵开发不足。目前,一些休闲观光农业缺乏对特色资源、文化意蕴、乡村民俗的挖掘开发,对农业附加值较高的高品位、功能性、新奇性的项目建设不足,难以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根据竞争战略理论,产品差异化能提高消费者的转换成本,提升生产者的议价能力和竞争优势。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建设过程中既要重视产品项目的创意,提高消费者的需求意愿并增强项目的集客水平,也要注重乡土文化的开发、挖掘,进而增加客户多次消费意愿以提高产业链的获利水平。

  部分经营者的素质和管理水平无法满足岗位要求。目前,一些项目的经营管理与服务人员,部分来源于农村当地从事农业生产和加工的居民,部分来源于其他非农行业的经营者,缺乏从事休闲观光农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在经营实践中,主要是凭借过往经验,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片面性。与传统农业相比,休闲观光农业对经营者和从业者的素质要求较高,需要具有从事多种经营、管理和服务的能力,不管是对于以往经营非农产业的人员,还是以往从事传统农业的农民来说,短期内都难以适应这种岗位要求。

  一些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存在市场风险及融资风险。目前,不少休闲观光农业项目通常是靠山吃山,缺乏必要的市场调查研究与项目论证。对消费者群体的分布范围、年龄结构、收入高低、价值目标等方面的具体信息知之甚少,这样既不能进行商业价值的测算和发展态势的研判,也难以结合消费需求的发展演变对项目的成长衰退周期开展论证,更谈不上项目的更新升级和调整换代,最后通常会导致项目开发前景堪忧甚至流产失败。伴随着各类设施规模的扩张,目标消费市场不足的现实矛盾将会日益凸显,市场经营风险将会不断提高。由于项目建设用地大多采用的是租用方式,项目融资也受到一定限制,可持续发展面临风险与挑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