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崔述生教授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经验总结

 秦岭之尖 2019-02-25

小儿斜颈的类型很多,基本可分为肌性斜颈、骨性斜颈、脑瘫性斜颈、其它类型斜颈,其中以肌性斜颈最为高发。小儿斜颈是一种常见病,早期诊治对预防继发性头、脸、颈椎畸形是非常重要的。崔述生教授在治疗小儿肌性斜颈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临床上屡试屡效。崔老是如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且听本文细细道来。


1

何为小儿肌性斜颈?


说到小儿肌性斜颈,这里面的“肌”主要指的是胸锁乳突肌,胸锁乳突肌挛缩为导致斜颈的最直接原因。该病变多在新生儿出生后2周左右出现,主要表现为头部活动受限,经常偏向患侧,可于胸锁乳突肌中下段触及无痛的梭形硬结,大小约 1~2 cm,多发而不连续,有些患儿的颈部肿块和颜面不对称可持续 1 年以上,并最终出现胸锁乳突肌短缩和继发性颈椎畸形。根据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中医“筋结”“筋挛”范畴。


2

肌性斜颈是如何产生的?


根据崔老多年临床经验,造成小儿肌性斜颈的常见原因包括以下几种:

1. 胎位不正:患儿在母体中胎位不正,尤其是臀产位,往往容易造成一侧胸锁乳突肌血液循环不利,最终导致肌肉缺血性挛缩而致斜颈。

2. 分娩过程撕裂伤:分娩过程中,患儿受到产道或产钳挤压或过度牵拉,损伤胸锁乳突肌,造成肌肉的撕裂、出血,最后血肿机化形成纤维性挛缩而导致本病。

3. 喂养、睡姿不当等:类似于肌肉劳损,该类患儿头颈歪斜的程度较轻,患侧胸锁乳突肌可触及较粗的条索或一个或多个椭圆形结节,大小不等,质地软硬不均,边界清晰,有一定的活动度。


3

崔述生教授如何通过推拿手法治疗肌性斜颈?


小儿肌性斜颈病位在胸锁乳突肌,由于患儿在母体中胎位不正、产程损伤及喂养、睡姿不当等导致胸锁乳突肌部位血行不畅,瘀血阻滞,脉络不通,致使经筋结聚。崔老认为,“筋结”即为本病的根本所在,唯有将“筋结”松解,才能恢复胸锁乳突肌的力学特性,重新发挥其“束骨”的作用。临床上,崔老常将拨筋法作为治疗本病的关键手法。


一、拨筋解结

患儿仰卧位,医者坐于患儿头部前方,以拇指掌面置于患儿胸锁乳突肌上,其余四指托住患儿枕部,从上至下做轻柔的拨揉法,先健侧后患侧,重复8~10次。继而于“筋结”处及胸锁乳突肌的起止点处以拇指指腹重点点拨 3~5次。拨揉法与重点点拨交替进行8~10次。

点拨:手法应轻而不浮,渗透至肌肉,重视对健侧肌肉的放松。


二、被动牵引

患儿仰卧,医者一手托住患儿后枕部,另一只手扶住患儿下颌,稍用力向健侧缓慢牵拉患儿颈部,使头部向健侧侧屈,面部向患侧旋转,牵拉及旋转均应尽量到达患儿生理的最大限度,并持续 5~10s,然后回到自然体位,重复牵拉 3~5次。

点拨:牵拉达到一定时间,才能起到被动运动的效果。


三、推法放松

患儿俯卧位,医者一手扶住患儿头部,使其头部向健侧侧屈,医者另一只手于患侧胸锁乳突肌做直推法 8~10 次。

点拨:在治疗的最后使用直推法。


四、随症施法

对于病程较长、具有伴随症状的患儿,可针对其临床表现施以不同的手法加减。如伴有面部发育不对称者,可于面部做鱼际揉法、点揉局部穴位等;伴有颈部发育不对称者,可按揉、轻敲颈背部肌肉等。


4

家长应如何护理和防治?


除手法治疗外,患儿平时的护理也十分重要。

家长可多将玩具等置于患侧以吸引患儿的注意,使其多向患侧转头以促进恢复。

母亲在哺乳时尽量使患侧贴近母体,从而使患侧的胸锁乳突肌呈伸展状。

患儿睡觉时应将其头部摆正,必要时可用枕头抵住患儿头部两侧。

此外,还可对患侧胸锁乳突肌进行热敷,但因小儿皮肤娇嫩,应避免温度过高而烫伤。



结语: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有明显疗效,且无不良反应,易被患儿家长接受。其疗效与病情轻重、患儿年龄及开始推拿治疗的时间有着密切联系。由于小儿生长发育较快,故应早发现、早治疗,推拿治疗对于6个月以内的患儿有较好疗效,1个月左右疗效最佳。若年龄过大或病程过长,胸锁乳突肌粘连挛缩过久,发生机化及纤维变性,则手法治疗很难矫正,往往需采取手术的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