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密关系里,如何消除孤独感?

 一元堂中医张 2019-02-25
独和孤独感

首先我要说一下,有关“孤独和孤独感”这个话题,我们在一苇渡心心理学科普教室里以前已经讲过了,对于它的概念、内涵、二者的区别、特点我就不再一一细说。

首先,我先简单地说一下孤独感。它是一种虽然处在人群中,但自己没有被理解、没有被看见的消极的情绪体验。这种消极的情绪体验会产生一系列不良的后果。比如他会否定自己,长期下去,他会产生一种抑郁感,甚至发展为情绪障碍。所以孤独感会和我们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

其次,我简单说一下孤独感和孤独的区别。我之前讲过,孤独是一种人格自由的状态,而孤独感是一种消极的情绪、情感体验。也就是说孤独是人格高贵、高尚的一种境界,他和自己在一起,是非常有力量的,是一种人格自由的状态。孤独感就是人的一种不良的情绪体验状态,这种长期的体验就会对身心造成不良的影响。

消除孤独感

那么,一般的情况下我们怎样去消除孤独感呢?就要靠人际关系。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我们要建立起社会的依恋、亲密的依恋。我们通过与他人在一起找到安全感,通过与他人建立心理层面的、生理层面的、社会层面的依恋、依附的关系,觉得有存在感、有安全感,得以克服这种孤独感。

但是可惜的是,有一些人即使有良好的关系,身边有非常多的人,他依然感到孤独。比如,他有爱人、有孩子、有父母,但他依然有孤独感,为什么这样呢?因为他们之间的关系只停留在表面,只停留在一种社会交往的人与人之间合作的关系状态。也就是不走心,关系只是表层面的。这种人在社会中是很常见的,我们把他叫做“最熟悉的陌生人”。

身边有很多熟悉的人,但是没有一个人可以了解我、理解我,人越多越孤独。好像大家都有自己的事、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情感,却没有办法走进彼此的心里,其实这是个更糟糕的事情。有些人的孤独感是源于没有良好的关系,有些人的孤独感是源于有良好的关系却不能够在这种关系里面感觉到安全,所以更加孤独。

我们看,这个问题问的是“亲密关系中如何消除孤独感”,这就说明他是有亲密关系的,但他并没有感觉到安全,没有消除掉这种孤独感。这说明他的亲密关系是有问题的,就是不走心,就是彼此之间“你好我好大家好”,是一种浅层面的合作关系,而不是深层面相互依附的爱的关系。

可以这样说吧,亲密关系之间已经没有那种爱的链接了,只是一种生活层面的协作。比如说,先生和太太两个人,“你今天吃什么”,“我要吃什么”;“你要去哪里”,“我跟你说一下,我今天要做什么事情,我不回来了”,但从来不谈自己的心。我心里有什么诉求,我也不会讲给你听;我肚子里有什么样的想法,有什么样的要求,我也不会表达。

当然,开始肯定是表达过的,但是后来发现得不到,就慢慢地封闭了。两个人就慢慢地小心翼翼地“井水不犯河水”。彼此小心着像打太极拳,你躲着我,我也躲着你,我们彼此都不触碰心里面的那块区域。只要那块区域能够打开,你走进我的内心,我走进你的内心,我们就成了真正的爱人。现在我们不是真正的爱人,我们只是法定的爱人。所以要消除亲密关系中的孤独感,就要解决亲密关系中的沟通问题。也就是,我们之间的沟通是不是双向的、良性的。

首先,要积极表达。就是当我有感受的时候,我要讲给我的爱人听,我要让他知道我的感受。我们是不是一个平时喜欢把心里面的情感、情绪讲给对方的人。要去主动表达。大家一定要要记住这一句话:在亲密关系中向对方表达自己是一种责任。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向对方去表达自己的心事,让对方知道。

其次,要会表达。虽然有的人也讲,但是他不会讲,讲的很难听。所以,讲完之后对方就嫌自己啰嗦,关系反而更紧张,自己就觉得不被对方理解和接纳。所以我们要有表达的能力,而且是一种必须具备的能力。

比如说先生晚上回来晚了,自己很生气,然后对他说:“你还知道要这个家,你怎么不死在外边?”这种话就是不会表达。她虽然表达了,但是用的是一种伤害性的表达,而不是建设性的表达,不能使问题得到改善。实际上这位太太内心里,是渴望对方回来的,她实际上想说:“你在外面不回来,我很担心,我很害怕”,她实际上有这种需要,但是她不直接表达这种需要。她没安全感,她担心表达了对方会继续伤害她,她干脆就用了一种攻击性的语言。自然,对方也一样会以牙还牙,于是恶性沟通就开始了。比如,对方可能会说:“你还知道说,你还有脸讲,我不出去赚钱,你吃什么?”你看,这个时候二人开始用伤害的方式来对待彼此了。

所以我们的亲密关系中有时候是不表达、沉默,我让你猜我在干什么,你让我猜你在想什么。大家“猜来猜去猜不明白”, 就不猜了,太费神了,太内耗了,后来就放弃了,彼此都放弃了。一段时间之后,如果这对夫妻没有找到更好的方法,没有参加爱情心理学学习,也没参加我们一苇渡心教室的课,慢慢地就放弃了。放弃和恶性循环,这两种沟通都是不可取的。

再次,不要陷入自我需求中。我们很多人都陷入在自我的需求中,“我没有被他看见,我没有被他理解,我说的话他不听,我说的话他不接受,他不爱我,他不疼我,他不发现我,他不接纳我。”可是,我在做心理辅导的时候,很少听到这样的诉说:我看到我的另一半心里其实是很苦的,我不知道该怎么帮他。这种情况是比较少的。也就是说,我们没有关注到对方的需要。

需要是双方的、是相互的。假如我们感觉自己不被理解,那对方也一定是同样的感觉。你有孤独感,你觉得没有被理解,没有被看见,没有被同情,他也是一样的。只不过每一个人的个性不同,男人和女人不一样,表现出来也不一样。有的人就是死不低头,我就是这样;有的就是苦苦哀求;有的就是井水不犯河水;有的就是啰哩啰嗦。反正就是用不同的方式去掩盖、挥发、宣泄在亲密关系中没有被爱、没有爱的链接的这种孤独感。

所以这些方式都不是健康的方式。应该多关注一下对方的需要。两个都是心理上的“贫穷症”患者,都渴望对方爱自己。一方拿着一个破碗敲的“砰砰”响:我要爱、我要爱,跟要饭的一样;另一方也是这样的。这两个人只关注自己的需要,而不去考虑对方的需要。如果能够考虑对方的需要,就会说:你知不知道我很担心你?你在外面喝醉酒,晚上走路怎么办?一旦发生不好的事情,我会很伤心、很害怕。虽然说的只是自己的感受,但这时已经开始关心对方了。对方可能就会说:不要想那么多了,以后我会注意一点。这个时候就变成建设性的沟通了。

爱的能力的提升

所以,亲密关系要消除孤独感,不仅要解决亲密关系的沟通问题,还要解决爱的链接的问题。爱的链接的问题,说白了就是爱的能力的问题。有这样一种人,她身边的人其实对她很好,但是她感受不到;她感受不到别人关心了她、接纳了她,不等于她没有爱。有一部分人的人格是这样的:别人无论对她多好,她都无法真正感受到。其实别人是真正爱她的。这是一种被爱的能力的缺失,这种缺失会常常把自己陷入在一种困境中:我是不被别人爱的,我是不被别人懂得的,无论我怎样别人都不能懂我。

她已经把自己定位了:无论怎么样,别人都不可能懂我。这种模式的人永远都会有一种孤独感的,若比较严重的话,需要做自我的心理成长。就是要真真正正的剖析自己的内心。有必要的话,需要进行心理辅导,重建自己的人格。

可能在0——3岁的自尊自我形成的关键期,自尊自我的那个部分没有建设起来。比如在小时候吃妈妈的乳汁,小孩子获得一种自恋般的感觉,会获得一种存在感、价值感和安全感。她长大之后,她在亲密关系中也是放松的,这个人就会倾向于有爱的能力,也有被爱的能力。如果这个小孩儿没有这种经历,或者是孩子经常会被抛弃,他就会变得没有信任感,没有安全感。所以要从自我的内在开始成长。

我们在婚姻里的表现分三个层次:第一层,你可以关心你的爱人,向他表达,相互抱团取暖,要给对方同情。只有这样,双方才能度过心理的寒冬、心理的困境。第二层,开始为对方付出,付出的过程中去享受爱的感觉。因为在爱别人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你的行为使对方获益了。享受到了爱的感觉,这个时候也会使你的内心丰盈起来。不要光在那里抱怨,只要努力去做,总会换来春暖花开。第三层,就是自我成长,修复曾经造成你不安全感的一些体验。这个就要靠长期的自我心理成长。

比如说加入“一苇渡心心理科普教室”,听课、反思、做作业,还有做个人的体验,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去做个人层面的建设工作。时间长了,你的内心饱满了,你从拿着碗要饭的穷人就可以变为富人。一旦变成富人了,你终生受益。不光是在亲密关系中没有孤独感了,整个人生旅途中,你也会变得丰盈。当你的内心世界发生改变的时候,你的内心就仿佛插上了翅膀。心灵会获得自由,人格会获得高贵。

一个人最大的特点,尤其是女性,更多的是人格的高贵和心灵的自由。这一定要靠内心的丰盈去实现,而内心的丰盈是一定要修复过去的不良体验,然后在亲密关系中去建设。当然你自己成长好了,你的亲密关系就会改善。你富裕起来了,那个穷人,你就可以救济他了,你就可以帮助他了,你就不会用与他同等的方式对待他了。就好像我们交一个很有钱的朋友,至少在吃饭的时候,我们不用担心请客了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