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盛开,诗会兴发。元宵节前,江城朗读者群和湖北国学院联合通知举行诗歌讲座,邀请原武汉作家协会主席、诗画大伽管用和先生传经送宝。 2月24日,诗歌讲座如期举行,会场座无虚席。82岁高龄的管用和老人结合自已的创作实践,畅谈诗歌创作的灵感与构思,讲解陆游的咏梅和毛泽东的咏梅诗作的精神,使大家受益非浅。 管老先生1956年发表美术作品,次年发表文学作品。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迄今已出版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25集。其作品入选《中国新文艺大系》诗歌集、散文集、儿童文学集等180余种选集。此外,还在《中国文化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刊物上发表美术作品300余幅,书画作品曾在中国美术馆参展。 管老从他1956年创作的《野果》入题讲解诗歌创作的灵感与构思,把构思称之为“打腹稿”,提倡诗歌创作要注重新(新颖)、妙(巧妙)、深(深刻);注重音韵的美、情感的美、情调的美、文笔的美;要用最短的句子表达最丰富的内涵; 通过形象的语言巧妙地表达心声;要善于发现细微之处的思想火花;通过崇高的境界引领读者们前进;留给读者的回味空间要越大越好。 管老指出:诗歌创作构思的境界要高,意象要美,想象要奇,但不是猎奇。意境是主观思想与客观环境的统一。主题意蕴在文章中具有核心的地位,第一步的提纲工作是确立主题意蕴。如果说一篇诗歌是一个精神生命,那么材料是血肉,结构是骨胳,语言是细胞,表达方式是皮肤,线索是脉络,而主题意蕴则是核心。诗歌的构思包罗万象,其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是立意和布局。古人所谓“立意”,今天称之为“确立主题”。诗歌和其它文章一样,都有其写作目的和动机,总要表达某种思想或情感,总要选择并确立一个主题。为了写诗而写诗,那写出来的东西很可能不知所云。在动笔之前就要考虑写什么?如何写?如何才能“与众不同”,有新鲜味道。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作者为我们创造出的一种境界,意象就很独特。这才是美的东西,这才是千古流传的东西! 关于诗歌抒情的艺术功能,管老说:就是引发读者感情上的共鸣,实现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情感交流,情感可以交流是因为情感人皆有之,然而具体的情感又是自我所独有。写诗要用形象思维。所谓用形象思维,首先指的是深入生活时,要对生活进行形象的感受,形象地体验生活、观察生活、分析生活。进行形象思维,要在形象感受的基础上,善于进行形象的捕捉。所以写诗传情,必须通过诗人创作一系列的富于感情的、美的形象,向读者揭示或暗示产生某些感情的具体环境,才能引发读者产生情感活动,由“身临其境”而“感同身受”,产生情感共鸣,这便是诗的艺术效果。 管老结合自已在贵阳花溪笔会上创作《跳石》的过程,谈到了诗歌创作的灵感。诗歌创作与灵感有着千丝万缕割不断的联系。灵感存在于诗歌创作心理过程之中。灵感的闪现符合诗歌创作的内在规律。灵感具有自发性和突发性,稍纵即逝,不可复得,所以古今中外诗歌创作大家都非常留心捕捉灵感。值得探究的是灵感还富有创造性,诗人一旦有了灵感,即如神助般地创作出天然浑成的佳作。千古流传的优秀诗篇无不与灵感有关。 管老还对谈到了对国外作家的作品和风格的学习和借鉴,如拜伦、雪莱、普西金等作家的作品。 这些深邃的诗歌创作理论经过管老结合亲身经历和感受,娓娓道来,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赢到了与会者热烈的掌声。因时间限制,主持人宣布散会了,大家围在管老身边不断询问,意犹未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