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辩证失眠

 hbqha宇宁 2019-02-25
​中医药辨证治疗顽固性失眠 【摘要】 顽固性失眠者久治不愈,严重者彻夜不眠,是临床常见病。失眠轻者困倦、乏力,重则情绪沮丧、焦虑,继而恶性循环,丧失工作、学习、生活能力,引发事故、耗损医疗资源。现代医学对本病发病原因尚无定论,所用合成药,虽催眠速度快,但毒、副作用明显,有耐药、成瘾等缺点。用中医学理论探讨顽固性失眠机理,辨证施治,常能取得确切疗效。   【关键词】 中医药;治疗;顽固性失眠   睡眠是维持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生理过程,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人一生约30%时间在睡眠中度过。我国约43%的人有睡眠障碍,顽固性失眠者达10%~20%。[1]   中医称失眠为“少寐”、“目不瞑”等。病机初期大多虚实夹杂,到彻夜不眠时,多为气血两虚。其临床分型,大致分为心肾不交、心脾两虚、胆郁痰扰、食滞内停、心胆气虚及肝郁化火证。治疗当以调整阴阳,益气养血,滋补肝肾为主。  1 失眠的辨证分型  1.1 心肾不交证:心属火,肾属水,正常状态下,肾水上济心火,心火不亢;心火下温肾水,使肾水不寒。若肾水不能上奉于心,水不济火,则心火独亢,心神紊乱;或心火内炽,不能下交于肾,心火炽盛,火扰心神则神志不宁,导致失眠。临床表现为入睡困难、心烦、头晕、健忘、口咽干燥、甚则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1.2 心脾两虚证:心主血,脾统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运正常,化生血液的功能旺盛,血液充盛,则心有所主,神有所养。若思虑过度,暗耗心血,可使脾失运化;脾气虚弱,运化减退,气血化生乏源,则导致血虚,神无所主而心神不安。临床表现为睡后多梦、易醒、心悸怔忡、头晕目眩、腹胀便溏、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脉细弱。治以补养心脾,生化气血。  1.3 胆郁痰扰证:胆藏魂,胆汁源于肝之余气,胆主决断。若情志不畅,肝失疏泄,肝气郁久化火,火灼伤津为痰,痰热内生,上扰心神,则夜寐不宁。临证表现为不寐、惊悸不宁、心烦目眩、胸闷痰多等。治以清热化痰,利胆安神。   总之,情志内伤是失眠的主要病因,还有其他多种类型,需要辨证分型。  2 治疗失眠的常用方剂  2.1 黄连阿胶汤治心肾不交之失眠。方由黄连、阿胶、黄芩、白芍、鸡子黄组成。黄连味苦入心,性凉解热,重用以解心中发烦;辅以黄芩,恐心中之热及肺,肺为肾之上源,清肺亦清肾;芍药味苦酸,善降善收,收降浮越之阳,使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