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视障人士为明眼人指路

 timtxu 2019-02-25

 友导读 

闭上眼,只看见了黑暗,但你知道开眼会是光明。可他们不论睁眼还是合眼,世界也只有黑色。假如给你75分钟黑暗,你会怎样?有这么一个神奇的地方,可以让你和“他们”翻转处境,在视障人士的帮助下体味“黑暗的世界”!

许多体验过的人都深深震惊:“颠覆了许多规律,认知范围内对的东西,在黑暗中全变成错的。用光明一面的规则去应对黑暗,完全不适用……” 想体验吗?咱们这就来一场“黑暗中对话”吧。

本文长度约3688字,阅读全文大概需要5分钟

孩子拿着盲杖,敲了敲脚下的铁板,小心翼翼地扶着爸爸妈妈上船。眼前一片漆黑,他们能感受到沿途的美景吗?

在嘈杂的闹市中,他们怎样在马路上穿行?路过报纸摊和墟集,会有什么感觉?

在全黑的café里买食物喝咖啡,又是怎样的体验?

在这75分钟里,他们一起“失去”了视觉。黑暗中,她牵着妈妈的手,湿了眼眶,不知什么时候,妈妈的手变得很皱、很瘦,熟悉却又很陌生……

看不见,但可以用心去体会,这就是“黑暗中对话”。

Aim:

颠覆普通人对视障人士能力

的认知

早在1988年,AndreasHeinecke(安德烈亚斯)博士就在德国提出了,“黑暗中对话”这个概念。

之所以萌生出这么一个想法,却源于一次不情愿的采访。

当时他在家乡巴登的一家广播电台工作,一位叫马赛厄斯的记者意外失明,安德烈需要通过对他的采访,了解在失明的情况下他还能从事什么工作。

 

然而,当安德烈见到马赛厄斯那一刻,却震惊了,点香烟、倒咖啡和上下台阶……普通人能做的事情,他统统能够自如地位完成。

深入接触后,安德烈更是被马赛厄斯的乐观和坦率深深打动,同时,他又感到羞愧:“我居然能够在心理上拉开自己和他的距离,忽视他生命的价值,这让我很难堪。

残障人士也有着我们所意想不到的潜力,给他们贴上特殊标签的,其实是我们自己。

安德烈开始深入了解更多残障人士的情况,当时他发现,全世界残障人口的总数达到了6.1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残疾报告》,现在估计超过10亿人),但只有5%的残障人士觉得自己真的患有残疾。

和马赛厄斯相比,自己才是那个身处黑暗的人。”可因为偏见,许多视障人士都无法像普通一样受教育融入社会。

偶然间,安德烈和马赛厄斯一同身处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此刻,他无助而恐惧,唯有依靠马赛厄斯才能找到出去的路。

1990年的“黑暗中对话”

这一次,他开始思考,能不能通过一场情景反转的邂逅,让普通人认识到视障人士的能力?

1989年,安德烈尝试着创立一个研究打破不同人群壁垒的实验室。他找来一个房间,关灯,让视障人士和普通人在这伸手不见五指的空间里相遇。

凭着绳子和声音,世界上第一次“在黑暗中对话(Dialogue-in-the-dark,简称DID)”开启了。

Approach:

让视障者成为引路人

对话的房间里,还原了几个人们在日常中所司空见惯的环境,比如公园、城市、café等。

再普通不过的场景,一旦没入黑暗,体验就变得完全不同。

失去了最为依赖的“视觉”,普通人进入漆黑的房间后,未免会不适应,甚至心生恐惧,只能靠视障者提供安全保护和指引方向。

在导赏员的指引下,搭着前面的人的肩膀,一起前行。前方的人告诉你他摸到了什么,你听到后再根据自己的感受提醒身后的人,人与人之间的帮助和信任,在这一刻让人感到安心而踏实。

在这趟角色反转的旅程中,普通人跟着导赏员通过触觉、味觉、嗅觉和声音来探索视障者的日常,在声音、气味、风和纹理中,感受一道道看不见的景观。

拄着白色手杖,在盲人的指引下,走过摇摇晃晃的吊桥、穿过平常熟悉的大街小巷、打板球、逛公园和超市、乘船游览以及到咖啡厅用餐。

据说,有人明明喝着可乐,却总觉得杯子里装着的是雪碧。

 

如何在黑暗中找到方向并一直前行?怎样用除了视觉以外的感官来“看”世界,和他人互动沟通?面对前方的未知,彼此间如何建立起信任感?

游览结束后,大家在黑暗中坐下,分享彼此的体验和感受。虽然看不见对方的模样,但一路以来的相互支持,却让彼此之间有着更多的交流。

同样处于黑暗中,普通人看不见了,视障人士却成了一盏明灯。

Action:

让同理心在世界各地生根

许多参加过“黑暗中对话”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震撼,太棒了!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残障人士不再有偏见和刻板印象,对世界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残障人士,不再是一味的同情,而是带着平等的眼光相待。

“他们亲身体验‘看见’视障者的能力,也看见了视觉消失后内心真实的自我,让大家意识到真正的‘障碍’其实是由偏见和歧视造成,让每个人都在自觉自然的状态下公平对待每一个弱势群体。

让安德烈意外的是,“黑暗中对话“这个项目竟在无形之中,为视障者提供了就业机会

带着这个项目,他有了一个新的身份:社会企业家。安德烈创办社会企业“黑暗中对话”,一个开办特许经营体验馆的机构,并增加了“暗中夜宴”和“黑暗中的商业工作坊”等项目。

在“暗中夜宴”,体验者要在黑暗中享用四道菜,视障者会给他们提供指引和贴心的服务。

而对话体验工作坊则会为学生、教师、公司等提供教育或培训活动。2009年,全球性的投资和保险公司德盛安联资产管理公司就在慕尼黑总部为世界各地的经理人举办了4次领导力培训。

从迈入黑暗的那一瞬间起,你就必须转变自己的观点。紧接着你的行为也会发生变化,你会慢下来,花更多长的时间去感受,更加用心聆听和交流。活动结束后,你定会发现自己的行为举止和团队的活力有了全新的改变。”安联集团高级副总裁哈德说道。

就连全球顶尖的商学院之一的欧洲工商学院,也将“黑暗中对话”作为法国和新加坡校区的课程之一。该学院的领导力研究教授哈尔·格雷格森更是给予了这样的评价:“黑暗中对话是激发强大改变、培养创新技能的有力媒介。

如今,“黑暗中对话”已经在全球40多个国家开枝散叶,以寓教于乐的形式,让超过900万人亲身体验“黑暗”,成千上万的盲人导游和导赏员在体验馆和工作坊中找到了工作。

不仅如此,近年来,社会企业“黑暗中的对话” 不仅将目光聚焦在视障者身上,还关注到了听障者和不同年龄层的人群,开发出新的体验项目“无声中对话”和“与时间对话”。

“黑暗中对话”甚至还开到了危险重重的墨西哥监狱,视障者和囚犯一同在黑暗的空间里举行研讨会!两个被边缘化的群体,就这样在黑暗中相遇,原来囚犯也是谦逊的,感受到视障者的鼓励,他们更是向视障者表示感谢。

监狱里的“黑暗中对话” 

2010年,“黑暗中对话”首次在香港美孚开设体验馆,这意味着这个项目首次落地中国。但支撑着这个社会企业运作的并不是体验馆,而是靠“企业培训工作坊”和为高学历残障人士提供职业培训的“体验期职坊”等业务盈利。

也是在这年,蔡史印加入了“黑暗中对话”的德国汉堡总部,担任全球COO,并在第二年组建了中国团队,成了中国“黑暗中对话”的创始人和CEO。

在她看来,公益不是一项独特的事业,也不是一项帮助别人的工作,它跟所有的职业、事业一样,平等对待其中的每一个个体,“做一件事总是要达成一定的影响力,企业本来就应该实现自身的社会影响力,赚钱是必须,但生存下来就是要影响这个世界、改变社会状况。

2013年,蔡史印在成都建起了中国大陆第一家“黑暗中对话”体验馆,并用六年半时间,在深圳和上海陆续开设体验馆。

2015年,“黑暗中对话”成为中国大陆第一批获得社会企业认证证书的社企

而深圳馆的刘天华,成了中国首位盲人企业培训师,如今,他已是“黑暗中对话”深圳馆的首席运营官。而中国从事培训师的视障者,已多达40人

 

山寨版、制度限制、员工的集体离职……一路走来,“黑暗中对话”在中国克服了许多困难,也有了别样的创新。

在黑暗行走间,你可能会触摸到武侯祠、杜甫草堂、宽窄巷子、春熙路和合江亭等景观;情人节,你可以和TA在黑暗中携手,来一场“出双入对情人之旅”;周末时光,你还可以拖儿带女参加“爱家乐·温馨之旅”,对孩子们来说,这就是最生动的生命教育。

还有黑暗中的生日派对、美食会、品酒会、音乐剧……原来有些纯粹而美好,可以不需要通过眼睛来感受。

在没有落地体验馆的城市,DID就做起了黑盒子巡游计划,可以理解为,这是一个迷你版的“黑暗中对话”。

这些黑盒子还会以集装箱的形式,走进偏远山区的学校,希望能扭转村民们对残障人士的固有成见,并为当地的视障者提供工作机会。

视障人士虽然看不见,但他们和我们一样,都热爱运动,“黑暗跑团”随之应运而生。他们专门陪伴视障小伙伴跑步,请专业教练传授安全医疗知识,以避免受伤。

2017年4月,在“黑暗跑团”的带领下,中国第一位全盲跑者顺利完成了波士顿马拉松!

2007全球杰出企业家、2009全球最佳创新和超越舒适区全球奖、2017 Mariano Gago Ecsite可持续成功奖,作为世界最成功的连锁加盟社会企业,多年来,“黑暗中对话”在国际上获得了各种荣誉。

一如蔡史印所说:“自负盈亏,公益得以规模化和持续化;不以公益的姿态做公益,公益的社会影响力反而更为强大。

闲暇之时,不妨尝试着给自己一场独特的体验,突破焦虑和迷茫,用其他感官感知世界的喜悦,在黑暗中,也许你会“看见”更多。

不信?让一位经历过的小伙伴告诉你:“我们都有‘病’,‘黑房’好比是给自己照了个CT。”

 Reference: 

1.http://www./news

2.https:///who-we-are/our-founder

3.http://www./organization

4.http://www./stadium

5.http://www.

6.黑暗中世界被“重新”定义,对话中公益被“正确”打开 Liver

7.“黑暗中对话”,引进社企的光 我能实验室

8.黑暗中对话进入中国经历了哪些“黑暗”? CSR环球网 高菁阳

9.涟漪效应 贝弗利·施瓦茨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