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在青天水在瓶

 汉中老王 2019-02-26

问:我们一般提到的所谓见心成佛和见性成佛,就是心和性这两个词,它们有什么样的区别?意义是什么?

有时候在佛教里面,心和性是一个东西,但是有时候心为性之用,性为心之体。

在禅宗的明心见性,讲的什么呢?我们每一颗心就是成佛的根本,离开这颗心我们没有觉悟的这个东西,我们能够靠的就是这颗心,所以离开这颗心别无天堂,也别无地狱,离开这个心,也不在别处,不可能在别处建立修行体系和修行实践。它的一切都建立在这颗心上,所以就叫做明心。知道这颗心,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就叫明心。见性见到真如本性,哪个真如本性呢?这颗心它的本体。

再打个比方:云在青天是蒸汽对不对?蒸汽状态,水在瓶,液体状态,但是固化为冰的水那是什么?固态。但是气态、固态与液态它的本体有变化吗?构成的基本成分有变化吗?如果拿水蒸气、云当佛来讲,拿液体当心来讲,拿冰当众生来讲,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指的是它的本体、本性。但是它的外相、外用截然不同。冰是寒的;水是流动的、湿性的;云是飘浮的。它的空间,冰被固定了,它不能飘走,它成为固体了;液体呢?那水它们都自由奔流,但是遇山而绕路;但是云却能够自在空中飞。琼瑶那首诗怎么唱来着?我是一片云还是什么呀…,它的活动空间截然不一样。因此明心见性是明白它的体相同,但是相并不同,那修行就是要把这个不能够自由的、不能够独立的、不能够自由自在的去掉,让它变成自在,也就是把冰加热变成水,把水加热变成蒸汽,只是打个比方,明心见性就是这样子。那见性成佛说的是同一个道理。

那第二个问题接着说禅的包容、责任,是不是佛教的不同宗派之间?佛法是针对所有生命而安立的。因为生命存在着残缺与不圆满,所以佛基于这样的一个认知,找到了在佛自身看来以及在我们佛弟子、佛教徒身上看来是宇宙的一个,至少在我们看来是个终极真理,我们把它叫做四圣谛。

生命的残缺叫做苦,生命苦的原因叫做集起为因,那么要想熄灭这个苦有一个道,这条道路可以行,走在这条路上,走到终点叫做灭,就是烦恼的寂灭,所以它高度的概括叫做苦集灭道。那这样的一个方法是对人人都能实用的,你觉得生命存在苦,不管你姓什么、吃什么,你只要觉得苦、残缺、不圆满,你都可以找到它的原因,然后找到一个解决之道,最后达到结果。

所以它很简单,老百姓能明白;学者、专家也可以明白;和尚、光头也能明白;留着长发也能明白。可是宗派是为了少部分人而立的。佛教的八大宗派也好,十大宗派也好,南传、北传、藏传、汉传也好,它只适合少部分人,因此如果以宗派取代整个佛法,必然是佛法衰微的征兆。相反用纯净的、原始的、本来的佛法去普及,让每个人心能够真正的安立、安住在智慧、慈悲上,那是整个生命的福音,是人类的福音。

所以以禅的包容来讲,在禅的传播史上,在禅的演化史上、开创史上从来没有引起任何的武力征战。但是其他的宗派会有,为什么?就是因为它不圆融或者局限于某一区域、或者某一个民族、某一个时代,它有阶段性、地域性、狭隘性,因此从佛教徒自身的出发,我们不过分强调宗派的价值,应该强调佛法的淑世价值,也就是它淡化了某些特定的宗教行为、宗教形式,但是它强化了人心的和平、和善、和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